<p class="ql-block"> 后天是母亲十年祭日,兄弟姐妹将回到老家祭拜!因麦收在即,禁止用火,故烧纸送“钱”的习俗只能改做其他形式!</p><p class="ql-block"> 今天专程来到麦田,以麦为题怀念慈母!因为,她就在麦田中,她就在儿女的心田里!</p><p class="ql-block"> 记得 小时候,由于土地贫瘠,科技落后,体制制约,耕作原始,超前的理想主义制度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温饱,青黄不接(从小麦返青到成熟变黄这一阶段缺粮)时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麦收季节叫做“过麦”,过麦难、盼过麦是小时候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 过麦难,是说刀割石碾式的古老农耕文明,使麦收变得极其辛苦和劳累 ,从收割、捆扎、运输、晾晒、压场(脱粒)到收仓要近一个月时间。不扒几层皮,难换小麦香!</p><p class="ql-block"> —— 盼过麦,有两个情结。一是盼希望,盼丰收。比如小麦灌浆如何?颗粒是否饱满,产量是否预期等,都会显示在表情上,印刻在喜怒哀乐中!二是盼“美食”,那时候细粮、鸡蛋和多一点的油花就是美食。因为麦收的苦累 ,总要吃上几顿细粮,这顿麦收细粮特餐,就成为一年中与春节一样的盼望!</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些情结,自然就出现母亲的身影。是母亲把这样的美食用有限的食材和全部技艺变做出来!是母亲用还未来得及擦去汗水的肩膀送到田间地头!</p><p class="ql-block"> 娘啊,儿来看您来了!我想悄悄告诉您,现在的年代不缺细粮啦,您抬眼看看这泛黄的麦浪和沉甸甸的麦穗!如果有怪罪和遗憾 ,就请稍上那个年代吧!</p><p class="ql-block"> 夏阳似火, 大地生机,麦浪滚滚,国泰民安。您的儿女一切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