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同分析,交流促理解——渠县第一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新课程标准”专题交流会

雅君

2022年5月26日下午,渠县第一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聚焦“新课程标准”,开展了一次“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专题学习交流会。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副校长黄亚娟主持, 她强调工作室将秉承以“名师引领、团队互助、个人研修”为基本路径,聚焦科研,立足课堂,资源共享,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p> 随后工作室领衔人张旭娟老师宣读了工作室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积极开展了聚焦“新课程标准”专题交流会,老师们积极探讨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 唐丽丽老师通过课标的新旧对比,发现2022版课标将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由课程标准的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发展为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赵莉老师感受到新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变。注重学生三维一体的发展。1、育人新理念,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2、教学新方法,侧重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3、健全适应于不同孩子的评价机制,数学课堂不仅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从而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蔡志明老师发现新课标里从开始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课件的制作,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以及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的设计里处处都要考虑到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非常强调学生学习时的“理解”和“感悟”。也就是学生要真正学懂且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题海战术”转变为学生灵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深入到每一节课。 马青青老师对数学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前一堂课结束后我们都会说: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而今课改却推翻了这种提问方式,变为你能发现和解决哪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经过反复实践与修订,单元和课时内容的安排自有深意。我们应该做到1、吃透教材,活用教材。一线教师借助教参和教材,用活例题,给例题进行拓展和延伸,让例题更好的为教学服务。2、吃透学生,讲明道理。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去去讲清数学的道理。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可见,我们身上的担子是有多重哇! 王清老师提出:1、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让学生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让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2、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降低,提升了实践运用难度,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3、考试命题规划依据“解决生活的问题”,原则上客观题分值低于主观题,注重多学科整合,学生应学会用灵活的数学思维,推导出合理的结论;4、新课标与双减政策的呼应,新课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到什么程度”“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怎么教”做到好用、管用、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细化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 熊惠芳老师领悟到新课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老师的备课由“备教材”转变为“备学生”,了解每个孩子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做到“老师说”变成“学生多说”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制定有效的学习评价帮助老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检测,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能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周莉老师体会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个人差异的关系,强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既能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不仅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态度。 严若斓老师学习到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消退对数学的生疏感;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内容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他们是不同特性活生生的人,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需激发学生的爱好,造就学生的主动性;感悟计算方法,表达算法多样化,引发数学思考;造就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驾驭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p class="ql-block">  李雪莲老师明确核心素养的“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明白学生应通过“三会”从而获得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思想、基础活动经验;并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是有好奇心求知欲、欣赏数学没,形成质疑问难,用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强调跨学科教育,多布置综合性实践作业,多了解数学文化。课标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与学校正在推进的2.0提升工程高度契合,相信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p> <p class="ql-block">  最后,领衔人张旭娟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的总结,本次活动,看得出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都去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正因为有大家的认真研读,才会有今天的积极交流,工作室以后还会多组织此类活动,给大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家畅所欲言。无论是从教学理念,还是课堂活动的改变,或是教学方法的转变等等都能给大家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当然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还有很多的不解之处,需要我们以后一一解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真正做到如农夫般日日耕耘,如哲人般时时自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我们揣着梦想,带着感恩,携着激情,执着行走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不为彼岸只为海。</p>

学生

数学

学习

老师

新课标

数学课程

工作室

教学

素养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