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家乡人民的骄傲

凤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个人,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有自己成长的足迹;这里,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这里,有生你养你的爹娘;这里,记录着你的喜怒哀乐、惆怅迷茫;这里,是你生命的根系所在;这里,是令你一生牵挂的地方。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异乡,一句乡音,会令你马上侧目,一封来自家乡的信函,会令你热泪盈眶。而家乡的名人,会令你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荣誉感陡然提升,会觉得颜面有光。就像我们熟知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中所唱的那样,我是“毛主席的故乡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宁河是周思聪先生的故乡,周思聪先生热爱自己的故乡,也一直深深的挂念着故乡。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性画家、新中国画坛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一位人格高尚的艺术家,一位真正的大师,周思聪先生一直是宁河人民的骄傲!宁河人民也以自己是周思聪先生的故乡人感到自豪!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在济南大明湖看到“王雪涛纪念馆”,我很是不解,雪涛先生是河北人啊?怎么纪念馆建在济南了呢?人家回答曰:雪涛先生的爱人是山东人。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宁河应该建一座“周思聪纪念馆”,而不应该让其他地方抢在宁河前面建立“周思聪纪念馆”。进而为家乡的君子立名,为中国真正的艺术大师立名,弘扬中国自己的民族艺术,弘扬思聪先生心系苍生的高尚人格,不能让“王雪涛纪念馆建在山东”这样的“笑话”再次发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 年(民国28年)1月11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周思聪先生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一个旧式大家庭。父周芥荪,母李佩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宁河物华天宝,是华北平原的鱼米之乡,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芦台因蓟运河而生发,因唐胥铁路延长而充实,成为了水旱码头。正因为漕运的发达,铁路的畅通,成为清末民初京东的繁华之地。这里商贸繁荣,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集运河文化、码头文化、乡土文化、市井文化、庙宇文化、武术文化于一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思聪出生在芦台小镇上的一个书香门第。爷爷是小镇上小学的校长,姥爷则是小镇上的中医,能诗善画,很受乡里敬重。周思聪先生回忆说,她“童年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跟母亲去姥姥家,坐在姥爷膝下玩耍”,她“对画画的爱恋大约就是从姥姥家开始的。”六岁的时候,全家迁居北京,在北京读小学,小学时的美术老师张怡贞给了她最初的美术起蒙。读初中时,她偶然见到杂志上刊登的德国人凯绥·珂勒惠支的画,受到极大震撼。凯绥•珂勒惠支成了她最崇拜的第一位画家。读完初中后,她本想报考中央美院附中,因父亲的反对而上了普通高中。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最终她的固执终于胜过了父亲的权威,第二年便成为美院附中的学生。在附中三年,她接受了严格的素描基础训练和色彩基础课,同时也尝试学一些油画、中国画,版画等专业课程。老校长丁井文给周思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8年,周思聪在美院附中40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成为当年附中被录取的几个人之一,进入中央美院学习。在中央美院国画系的五年,她师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叶浅予先生、刘凌沧先生,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郭味蕖先生,系统的学习了国画的基本技法,领略了各位大师的不同风格。1963年毕业后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文革开始之后,文化艺术界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重灾区,此间,周思聪也无法幸免,专业创作被停止,被下放到干校劳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的一位学生说,“70年代初,她从干校刚回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去大车店。因为在北京周边赶车人住的旅店里全是赶马车的车夫,我们经常到那里去写生。里面都是大通铺的炕,一进去,好多歇脚的人就一个一个地到我们跟前为我们做模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每一个都在政治高压下生活。即使在这种环境下,周思聪也一直在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她的那种自发的对普通人的情感在创作中明确地反映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中国的天才女画家57岁便离开了人世。思聪先生走过了她57年的短短的艺术生命历程,将丰富的作品留存给世间和后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岁时和姑姑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家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学时和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中时和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生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卢沉、周思聪夫妇结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夫妇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儿子卢悦、女儿卢欣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女儿卢欣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思聪先生是新中国以来最优秀的女画家,虽然人生只有短短五十多年,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天地。她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优秀绘画作品,为后人留下无尽的想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周思聪就看到了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并为其中描绘的血泪苍生感动不已。在学生时代,有一次,她就背着画夹闯到蒋先生家,说要给他画肖像。蒋先生没有责备,放下手里的工作,认认真真地为她做了一次模特.......其执著品性,大抵如此。周思聪的毕业创作画的就是《蒋兆和先生肖像》。1973年文革期间还“顶风”为蒋先生又画了一幅《画家蒋兆和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6年,蒋先生去世后,周思聪撰写一文《没有墓碑,没有悼文 怀念蒋兆和先生》感念恩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蒋兆和先生肖像》 周思聪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早年间,周思聪的父亲生病需要照顾,卢沉的母亲也跟他们一起生活,善于艺术研究的卢沉对家里的事情并不在行,两个孩子还很小,家庭大小事务都由周思聪一人承担,她总是无论冬夏,在冬天也在院子里用冷水洗衣服,这也似乎是她后期得类风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卢沉患肝炎,周思聪开始负担起了更为艰辛的家庭和精神负担。但是话语不多的周思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少有表露,不久之后周思聪得类风湿关节炎。这是《矿工图》没有完成的最直接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思聪在给好友马文蔚的信中有这样几个片段:“卢沉因病不能画,我的压力很大。这画要表现一种力,需要有男人的气概,我感到自己还缺少这力量。这似乎是没有办法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就是周思聪先生和丈夫卢沉在辽宁辽源煤矿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在黄山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画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思聪重道亲师,和恩师李可染先生情谊深厚。李可染先生于1989年离世时,周思聪已经病体怏怏,身体每况愈下。1996年,一家出版社要为李可染出版一本画集,因为画集是用宣纸印刷,编辑要求要有一张李可染的白描肖像。那时,周思聪早已病重,此事就暂定由她的丈夫、画家卢沉完成。谁知,瘫倒在床的周思聪还是知道了此事,她说还是由她来画......没过几天,李家人接到电话,说周思聪过世了,当时大家都没心情再问肖像的事儿,而且非常后悔,觉得不该去烦劳一位临终的人。一段时间过后,卢沉在整理妻子遗物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李可染先生肖像》,且形神兼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可染先生肖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李可染先生肖像》竟成了思聪先生的绝笔之作。据了解,这是思聪先生在双手已经无力执笔的情况下,用两根手指夹着毛笔、克服着巨大的伤痛、一笔一划紧张、仔细而缓慢地完成的。当时虽然有照片,而且她也承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楚,但她丝毫没有在艺术上偷懒,并未依着照片敷衍地画,而是严肃认真地创作,画出了她对恩师的独特感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坚持为恩师绘制肖像,并且是纯粹的艺术创作,真是感人至深。而这幅白描肖像,没有着色,也成了她的绝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恩师李可染先生看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思聪先生夫妇与恩师李可染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恩师李可染先生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思聪、卢沉夫妇与恩师叶浅予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十年代初与恩师叶浅予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生示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思聪先生执着地热爱生活。她就像她笔下的荷花一样,美丽而自然!她在《周思聪与友人书》里写道:“有人说,人生就是匆匆忙忙向墓地奔去。我不想这样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长白山天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凉山街头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卢沉在辽源煤矿深入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丸木在在上野美术馆 1984年。一九八四年应日本著名画家丸木位里、赤松俊子之邀赴日,在东京上野美术馆展出《矿工图》等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日本赤松俊子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卢沉在甘肃嘉峪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看赤松俊子画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丸木夫妇在广岛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黄苗子夫妇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美国制作铜版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病后在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医院病房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黄胄和丸木夫妇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美国加州海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新加坡植物园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思聪先生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极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自80年代起,她又致力于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代表作有《矿工图》组画、《高原风情画》组画、《荷之系列》等。另外,她还善于油画,多表现人物风情。出版有《卢沉、周思聪作品集》、《坑夫图——周思聪画集》、《周思聪画人体》、《周思聪水墨画》、《周思聪画集》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中画室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到中年的周思聪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不只是使人赏心悦目,而要在美的形象中传达真与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艺术家个人理想的独特追求只有与社会大众的奋斗目标交融在一起时,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思聪先生一生视艺术为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一支画笔,将真善美洒向祖国的大地,洒向普通的劳苦大众。《矿工图》组画是在一片“友好”的喧嚣声中,冷静的正视现实,冷静的正视曾经的苦难,让那些骨子里“媚日”的人吓破了胆。殊不知,忘记苦难,苦难就可能重来。她虽为一个纤弱女子,却有着中国文人与生俱来的铮铮铁骨。她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她的《长白青松》曾让几千万知青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她的《总理和人民》、《清洁工人的怀念》则是由衷的表达了当时人民大众对周总理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深切的怀念,是真正的为人民“代言”,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这就是为什么吴冠中先生要由衷地说周思聪“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和人品在中国都是一流的”。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恢宏的艺术篇章,她完全把自己的生命、人生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思聪先生是宁河人的骄傲,她对家乡也一直是有深深的怀念之情。她曾多次表示:“将来有一天我若办个人画展,首先得在家乡办。”可惜,因先生的英年早逝,她的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1986年,汉沽儿童画进京展览,邀请周思聪先生出席开幕式。当时周思聪先生正在丰台医院住院,由其丈夫卢沉代她出席。事后,她特意回信解释未能出席的原因,歉疚的说实在过意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周思聪先生已经远去26年了,家乡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这位从芦台镇走出去的才女,没有忘记这位中国画坛上不可复制的天才画家,没有忘记这位新时期中国画坛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她那聪慧宁静的天资,继往开来的才智,她对静谧的大自然和平凡的人们的热爱,依然鲜活的展现在她的作品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了解了周思聪先生的成就和生平境遇之后,有一事我久久不能释怀。这么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艺术大师,竟然也会像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一样,在滴水成冰的北方冬天,在院子里用冷水洗衣服。拿画笔的芊芊之手在冬天的冷水里洗衣服,用当下的话来说,这是何等的“浪费资源”呀,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北方、冬天、院里、冷水,这几个词汇叠加在一起,任何洗过衣服的人都会感到寒从中来,感到骨头节像针扎一样疼。长期在冬天用冷水洗衣服,就是风湿、类风湿病的直接诱因,一代国画大师最后竟因此而英年早逝,真的是令人痛心不已。由此我联想到当下一位也是画中国人物画的“大师”的优越生活。从艺术造诣上讲,周思聪先生的艺术成就(在个人人品上就不要比较了)要远远高于这位“大师”,可两个人的生活境遇却堪比云泥,怎不叫人扼腕叹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虽逝,风范长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b></p> <p class="ql-block"> 动笔于2022年5月20日</p><p class="ql-block"> 完成于2022年5月25日</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思聪:《周思聪画集》</p><p class="ql-block">周思聪:《周思聪与友人书》</p><p class="ql-block">王万景:《“画痴”周思聪:沉默作画安静得像一尊雕塑》</p><p class="ql-block">孙万义:《天才女画家周思聪》 </p><p class="ql-block">于确:《永留清气满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