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塘栖,因负塘而居,而得名。</p> <p>五月二十一日,塘栖古镇开启了“人间好时节,甜蜜在塘栖”系列活动。 </p> <p>应战友之邀,第二天就专程去了一趟塘栖的姚家埭村,亲身体验了枇杷的采摘,分享了塘栖的甜蜜。</p> <p>据史书记载,塘栖枇杷早在隋代开始种植,到了唐代相当繁盛。塘栖枇杷和江苏洞庭、安徽歙县、福建莆田并称我国四大枇杷产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塘栖枇杷胜于他乡,白为上,黄为次之”。</p> <p>姚家埭就属于塘栖枇杷的核心产区。</p> <p>战友的岳父介绍,姚家埭村的枇杷有三大种系十多只品种。三大种系为草种、大红袍和白沙系列。草种枇杷是属于早熟的一种枇杷,其特点是肉质粗、皮较厚,果形大、产量高,颜色偏淡黄,口感微甜偏酸,味道稍差些;大红袍枇杷外观有些像梨形,口感偏酸甜,其外皮呈橙红色,果肉呈橙黄色,肉汁水与白沙枇杷相比少很多;而白沙枇杷则是枇杷中的精品。白沙枇杷皮薄,肉厚,核小,味道甜美,尤其是枇杷的皮好剥。</p> <p>主人说,枇杷树一般自从播种、移植、嫁接,到定植前后需要三年时间,如果是嫁接的枇杷2-3年结果,一般15-40年的树龄是旺果期,50年后逐渐衰老,少数有百年老树的。</p> <p>枇杷树常见,枇杷的时鲜每年也有分享。然而,走进一望无际的枇杷产区还是头一回。第一次看到了枇杷树大面积的种植,第一次领略了平原深处林间排水沟与阡陌有序编织而产生的无限纵深,第一次体验到了不用攀爬树枝就可以采摘果实的自由。</p> <p>听主人说,今年是枇杷生产的小年,加上气候因素,春天雨水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小,不利于糖分的积蓄,枇杷果实不饱满,不仅缺乏光泽,皱巴巴的,而且口感也明显不够鲜美。不过那些带有麻点的枇杷,味道还是不错的。</p> <p>枇杷的生长周期从秋至夏,秋萌、冬花、春实、夏熟,承四时雨露,可以称得上“独备四时之气者”的百果奇珍。</p> <p>枇杷生长结果需要充足的养分,每年都要根据其生长规律进行施肥,保证枇杷能够多结果,味道好。现在农村不能分散养猪、养鸡,农家肥自然就没有了,长期使用化肥既直接影响枇杷的品质,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板结。</p> <p>枇杷每年抽梢3-4次,春梢枝短而粗壮,属于结果的母枝;夏梢细长而多,只要有足够的肥料,便能成为开花结果的好母枝;秋枝延伸了春夏梢顶端,顶端出现花蕾,成为结果枝,而冬梢则常发生在幼树上。为了保证抽梢的质量,果农必须科学追肥,保证营养。</p> <p>枇杷树是喜阳植物,管理的重点是整形修剪,在幼树定植后就要做好树枝的分层整理,控制树枝的生长,在春季幼树抽发新梢时,需要做拉枝处理;结果的树在采摘之后要及时剪掉老枯枝、病枝,对密集交叉的树枝要疏剪掉,以利于通风透光。</p> <p>枇杷的花期有3-4个月,开花顺序先果树的顶部,再是中部,最后是下部,可能与光照有关。一个花序约一个月,第一批开放的叫“头花”,所结果实生长期长,果型大,品质好;第二批开放的叫“二花”;第三批开放的肯定叫“三花”了,其果实小品质不如“头花”和“二花”。</p> <p>采摘枇杷也是技术活,采摘枇杷是不能用手直接抓捏枇杷果,因为触碰了果实表面的果粉和茸毛,其表面会得暗黑,影响品相。所以,采摘时把枇杷与果柄一同摘下,既免伤及果体,又不影响下一轮回的抽梢。</p> <p>穿行于枇杷树林间,尝到了枇杷的鲜美,也想到了先贤对枇杷的赞美。宋代诗人戴敏的《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将枇杷比作为金,预示着财源滚滚。</p> <p>满目翠绿间的点点金黄,经历了秋冬的孕育与怒放,经过了春夏的发育与成熟,看到了枇杷对大自然的阅历,想象得出枇杷在四时变化中的坚毅。尤其是在万花凋零的季节,却是枇杷花盛开之时,枇杷花凌霜傲雪,凛然开放,洁白如雪的花朵,清幽的香气弥漫远逸。</p> <p>读罢宋代杭州诗人董嗣杲的《枇杷花》,便让自己沉缅于“种接他枝宿土亁,花开抵得北风寒。蛹须负雪疑蜂蛰,毛叶粘霜若蝟攒。蕤破极冬悬蜡蒂,果收初夏摘金丸。冻香便觉饴如蜜,树掩卢村月色宽”的境地,由此发出“杨柳迎霜败,枇杷隔岁花”的感慨和“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的忘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