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很普通的相片,也是一张不寻常的相片,跟其他许许多多的同学一样,相片中的女儿,站在校园大门口的铁栏杆内,收到了我想尽一切办法,才捎带给她的零食和生活用品,按照道理说,女儿应该高兴才对,可是相片中的女儿,一脸茫然,不是因为不惊喜,而是这少得可怜的惊喜,掩饰不了内心长久的渴望。 改革开放,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是也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为了生活,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只好给孩子留在学校,留在老家。有爷爷奶奶的孩子还好些,经常有爷爷奶奶去看望,去送吃的,没有爷爷奶奶的,或者爷爷奶奶行动不便的孩子们,注定就是一份孤独。 女儿进的是一所全托学校,而且离老家有点远,80多岁的奶奶根本不可能去看望她,更要命的是,学校不准带手机,女儿想要什么,要吃什么,都要通过生活老师联系,衣服和生活用品,我们可以在网上买给她,可是吃的呢,尤其是新鲜的吃的,就很难办到了。如果大家都没有,心里还舒服些。问题是,附近的同学,还是经常有亲友送东西进来的,学校大门口,一片喜庆,一片欢乐。而对于女儿来说,则是一份孤独,一份失望。还有一份羡慕和渴望。 学校不准带手机,女儿身上又没有钱,就算有钱,也不准出校门,孤独的女儿,在校门口除了徘徊,也只有徘徊。徘徊多了,也激发了女儿的胆量和希望。叔叔,阿姨,你能不能帮我叫对面小卖部的老板过来,就这样,老板带来了女儿想要的东西,然后女儿要老板加我的微信,由我付钱。有时候,女儿事先写好一张纸条,通过其他同学来送东西的家长,传递给老板。就这样,女儿的美梦终于成真。为女儿的聪明和大胆点赞的同时,也有股莫名的心酸。 甜筒终于隔着大门送进来了,女儿急不可待地解开吃了起来,一个小小的甜筒,对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是件无不足道的事情,可是对于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却是一种奢侈,女儿想吃甜筒,首先要有家长过来,其次还要我能及时付款,有时候我在忙,或者没有看信息,就不能及时付款,那样就吃了甜筒。一个小小的甜筒,竟然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奢侈,一种梦想,做父母的,难道就没有什么感慨。 有了学校对面店老板的配合,女儿终于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了,这对我的心里,有了些许的安慰,可是,每次看到店老板发来女儿,提着一包包的东西相片,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总觉得,作为父母的我们,亏欠孩子太多,是因为,这些小小的吃的,弥补不了孩子心中的那份孤独和空虚。 都说妈妈在哪 哪里就是家<br>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br>我多么盼望你能早点回家<br>在妈妈怀里眼含幸福的泪花<div>----《留守的天空》</div><div>这是一首专为留守儿童写的歌曲,也是留守儿童的心声,各位父母,当你们看到这篇文章,和听到这首歌后,你们是不是也在想念起你们也在家的孩子们呢,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留守儿童,还有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健康成长,也希望父母们,不要只为了赚钱,而忽略了孩子心中的那份渴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