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希腊文化?还是拜占庭文化? <p class="ql-block">前一篇,我们讲到,因为有梅黛奥拉Meteora诸修道院的存在,所以古希腊文化的主要部分才得以流传至今;另外,又说到,梅黛奥拉诸修道院是真正的拜占庭文化Byzantium的继承者和追随者。</p><p class="ql-block">那希腊文化与拜占庭文化,是什么关系呢?</p> <p class="ql-block">先说拜占庭是什么?拜占庭”首先是一个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名叫“拜占庭”的古城。这个古城由希腊人始建于公元前660年,那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希腊商业殖民的时代</span>。到了公元4世纪时,君士坦丁Constantinius大帝(324~337年在位)在古城旧址上扩建了罗马帝国的东都,以此重振帝国雄风。此后,拜占庭城飞速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第一大都市,而拜占庭这个名字也因此传遍世界。这个城市现在的名称是“伊斯坦布尔Istanbul, 曾经的另一个名字是“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p> <p class="ql-block">再说所谓的“拜占庭帝国”。其实,在中古欧洲并不存在一个叫做“拜占庭”的帝国,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自称为“拜占庭人”。当时,原罗马帝国东部被称为“东罗马帝国”,其君主自称为“罗马皇帝”,当地的居民则自称“罗马人”,就连他们的首都也以“新”而冠(当然不是“新冠”COVID 19),称谓为“新罗马”Nova Roma。</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帝国”一词直到了十六世纪以后,才出现在研究学者们采用的称呼中,那是1526年,德国学者赫罗尼姆斯-沃尔夫在最初奠定《波恩大全》编辑基础工作中,首次使用“拜占庭”一词,以示这部丛书的内容,有别于其他古希腊和近代希腊的历史文献。1680年,法国学者西维奥尔·杜康沿用这一名称,作为其《拜占庭史》一书的题目,用来讲述这个以古城拜占庭为首都的东地中海国家的历史。久而久之,学者们就将涉及这个古国的事物冠以“拜占庭”一词了,古罗马帝国也自然而然地被称为“拜占庭帝国”。</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出现在公元330至1453年的1,123年里。所以说,拜占庭文化起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它是拜占庭国家内通过吸收西方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古时候东方的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拜占庭文化被欧洲视为中古文化的明珠,也是现在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例如近代在意大利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而爆发的,它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地理上,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区域为巴尔干半岛,也包括希腊和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等国的广大区域,直到公元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Ottoman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灭亡。</p> <p class="ql-block">帝国时期,拜占庭知识界以希腊语为主要媒介,始终保持着对古典文明的价值欣赏、审美青睐和趣旨偏好。拜占庭首都“新罗马”自开埠之日即吸引着整个地中海世界的知识精英,他们携带大量古典文献和古代文物前往首都,在朝廷的支持下,开办图书馆,建立学府,教授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收集古典作品,研究古典哲学,注释古典文学,传抄古典杰作,尚古之风长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而且,当时的教俗两界的知识阶层都无一例外地精通古典学问,甚至,如果讲不好“纯正”希腊语的人,都难登学术殿堂。11世纪的拜占庭大学者普塞罗斯Psellos以其在少年时代即可背诵《荷马史诗》为傲,而科穆宁Komnenos王朝公主安娜在其撰写的《阿莱克修斯Alexis’s 传》中不仅熟练引用古希腊诗文,而且还效仿希罗多德Herodotus的写作风格,领百年历史写作之风潮。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us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后世人全面了解古典时代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拜占庭知识阶层对古典文明的痴迷,直到文艺复兴时代仍然令许多人文主义者羡慕和敬仰。</p><p class="ql-block">图解:这幅画是东方文化传入拜占庭,被拜占庭文化吸收的例子:当时拜占庭许多装头式样和图案都是出自埃及的科普特人之手。</p> <p class="ql-block">借此说,我们可以总结拜占庭文化的几个特点如下:特点1,除了本国的古典文化和宗教文化,拜占庭文化里面还有大量的东方文化。拜占庭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形形色色的商人来来往往,东方的文化传入拜占庭,为拜占庭文化所吸收;</p> <p class="ql-block">特点2、拜占庭文化具有尚古性,它特别崇尚古典文化,甚至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基础,除前边的几个例证外,我顺势再说几个:君士坦丁堡的文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不仅是誊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经典,而且他们还对经典文化的翻译和收集感兴趣,就连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戏剧、古代文法和修辞学都不放过,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尚古之风极盛,学习古希腊语、搜集抄写古籍蔚然成风,研究古代哲学和戏剧、钻研古代文法和修辞也成为知识界的“热门”。除了民间特别崇尚古典文化,帝国政府也是,政府专门聘请学者整理和翻译古希腊罗马的图书,为西方古典文化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特点3: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基础和源泉。</p><p class="ql-block">图解:最后的晚餐,大梅黛奥拉修道院主教堂的的壁画,作于1552年;</p> <p class="ql-block">我的结论:古希腊文化源远流长,而拜占庭文化只是拜占庭帝国时期及之后的文化发展。当然,由于它在东西方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和历史承上启下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文艺复兴”,这些使得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p> 拜占庭建筑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希腊梅黛奥拉看到的修道院均为拜占庭式建筑,即具有拜占庭帝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拜占庭建筑风格是在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主要是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的艺术而形成的新的风格。拜占庭建筑风格对后来的东欧建筑,例如东正教的“洋葱头”教堂和伊斯兰教的建筑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p> <p class="ql-block">圆形穹顶(穹隅Pendentive)是拜占庭建筑最显著代特点,所谓“穹隅”指拱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球面,使得方形基座上可以搭建巨大的圆形穹顶。这是建筑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解决了古罗马建筑师从来没有解决过的问题,位于伊斯坦布尔的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见图)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它的大穹顶可以让多个圆形穹顶的小厅同时存在,高大宽阔,采光充分。</p> <p class="ql-block">具体到大梅黛奥拉修道院,其院内的东正教教堂,采用圆形辐射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面结构</span>,主教堂方形内十字,前面是中心广场,周围环绕着小礼拜堂、膳堂和僧房。</p><p class="ql-block">图解:大梅黛奥拉修道院诸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些教堂内拥有大面积的东方风格的壁画和镶嵌画,它们一般以金色调为主,色彩绚丽。而教堂的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极富装饰性。教堂壁画大多完成于16、17世纪,代表着后拜占庭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这是大梅黛奥拉修道院院内的建于1889年的圣-康斯坦丁&海伦忏悔教堂</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没有因为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反之,这种建筑风格在1840年代得到复兴,并在19世纪后半叶的俄罗斯帝国达到高峰。20世纪最大的拜占庭复兴建筑是位于塞尔维亚的圣萨瓦教堂。</p><p class="ql-block">图解:大梅黛奥拉修道院院内的建于1557年的修道院膳房内景</p> 自然文化双遗产 <p class="ql-block">绝代风光在险峰。我们这会儿站在地处梅黛奥拉最高处的大梅黛欧拉修道院,从这里看出去,梅黛奥拉东正教修道院一个个奇迹般地架设在树梢似的山尖上。这一片,从14中叶到16世纪,总共修建了24座修道院,目前能够对外开放的有6座,他们分别是:大梅黛奥拉Great Meteoron;瓦尔拉姆Varlaam;圣尼科劳阿那帕夫萨斯St. Nicholas Anapafsas;圣斯蒂芬妮St. Stephen;圣三位一体St. Trinity和鲁萨努Rousanou。无疑,继阿托斯山之后,梅黛奥拉是希腊第二大东正教修道院群,仅大梅黛奥拉修道院一家在它最高光的时候,僧侣数量就多达300多人。</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认为梅黛奥拉是自然与文化双突出的地方,尤其是,把顶尖的宗教文明种植在万壑石林之上,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1988年联合国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天地造化与人文努力相遇在这个几百万年前尚为一片汪洋的地方,这里先是地壳运动和海浪冲击,使得苍翠山谷间硕大的灰色石柱拔地而起,像神界与凡间的屏障,后是公元11世纪开始陆续有隐修者在此活动,攀爬岩洞和静默打坐,直至14世纪中叶,欧洲隐修士开始孜孜不倦地扩建其禅房为修道院,从而为人类社会的精神依托提供了修心养性之场所。</p> <p class="ql-block">“梅黛奥拉”在希腊语意为“悬于天空”,最高处拔地613米,按照中国人的理解,离天越近越方便“听天语”。而对于梅黛奥拉隐修者罗斯而言,“所有的陡峭山峰和难以进入的岩洞,都是奔向上帝的天途,忏悔路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上帝’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此处,大梅黛奥拉修道院所见的景致最为壮观,特别是在多云或起雾的时候,它们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而在冬日雪后会更加别有风味。所以这里仿佛就是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电影中的“天空之城”。</p> 早期的苦行主义 <p class="ql-block">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选择遁世修行呢?殊不知,坚忍克己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隐修</span>是当时的一个潮流,堪比后来的清教徒的狂流。</p><p class="ql-block">图解:早期的禅房,大梅黛奥拉修道院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早期苦行僧禁欲、独居,冥想和殉教;当时,不间断的自我隔离被视为一种高层次的生活。此图为大梅修道院内罗列堆积的骷髅头,均为修士修女的遗骨。</p> <p class="ql-block">他们凭借其百折不饶的意志和信仰,久居阴冷潮湿的岩洞,他们从岩洞外射进的一条条太阳光束,感知精神的力量,以神似的意志忍受自身肉体的痛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寻求常人不曾获得的强烈的人神交感。</span></p> <p class="ql-block">他们环抱大自然,以最小的生活成本,进行最大的精神索取。他们努力地与世间的“凡夫俗子”拉开距离,因为只有摆脱了肉身的束缚,才能在天堂与尘世之间,看到弥漫着陌生灵魂的世界,这是隐修士们梦寐以求的精神殿堂。</p><p class="ql-block">图解:耶稣显荣,transfiguration, 大梅黛奥拉修道院的别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基督教的苦修和</span>隐修不是简单避世,而且最终也不是为了成仙;我的理解: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有这种信仰的人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眼前这里的“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空中寺院就是见证。我们来看2个当时最有典型意义的僧人。</p> 圣-阿萨纳斯 <p class="ql-block">他不是梅黛奥拉最早的隐修士,却是最早建设修道院和开创修道制度的僧人,来自圣-阿托斯山,后来被授予“圣-阿萨纳斯St. Athanasios”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阿萨纳斯一生传奇。家教和智慧超群的他,为逃避奥斯曼土耳其侵略,17岁时便由叔叔带到阿托斯山,但因为年龄过小不被修道院收留。于是,不知疲倦和不惧艰险的阿萨纳斯走上了游学之路。他来到君士坦丁堡,在那里结识了博学多才的神学翘楚克里格里及修道院团体的其他杰出人士。他在他们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像工蜂一样一点一滴地“采集花粉,酿制蜂蜜”。</p> <p class="ql-block">他去过希腊克利特岛,并驻留很久,最后当他再去阿托斯山时已经30岁了,大约是在1332年。他被2位高僧收下为徒。“还有谁能有他这么好的运气呢?”,众人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略暴行迫使阿萨纳斯,在一片挽留声中离开阿托斯山, 其实,阿萨纳斯不喜欢阿托斯的豪华与喧嚣,是其选择离去的主因。</p> <p class="ql-block">在塞尔维亚雅各布主教的建议下,阿萨纳斯来到了梅黛奥拉这个被叫做“上帝创造的有史以来最大最高岩石的地方”,“也是最没有生命的地方”,这里只有秃鹫和乌鸦临时“歇脚'”。他在原名“笔峰”的山上安营扎寨,修身养性,独守孤独,闲时玩玩秋千,排遣寂寞。虽然清苦,但这里能够使他远离“诱惑”。</p><p class="ql-block">图解:1912年10月12日,土耳其指挥官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城向胜利者康斯坦丁部队的指挥官投降。此壁画出现在大梅黛奥拉修道院的教堂正厅。</p> <p class="ql-block">“如果诱惑来了,不要试图抵御,而是逃离,逃到一个能够平静生活的地方” ,这是他以往圣山游学中受到的教育。阿萨纳斯喜欢这块幽静的修身之地,这里能够让他心灵平静。</p><p class="ql-block">图解:14世纪大梅黛奥拉修道院圣器室的圣像, 描述的是被称作“天使长”的米迦勒,在《圣经》中率领使者与魔鬼撒旦战斗。</p> <p class="ql-block">他居住的岩洞潮湿无比,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保持朴素平和心态,终生没有离开阴冷潮湿的环境,这使得</span>学识渊博的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因为在岩洞内纸质书稿是无法抗湿贮存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你攀爬台阶进入岩洞,入口处即有圣-阿萨纳斯修行打坐的岩石,岩石自然开裂,岩石后边是圣-阿萨纳斯的“禅房”。一开始他独居,后来搬进他的所谓的“大岩洞”,在大岩洞里,他为其他后来的修僧准备了若干个可用的“禅房”。</p><p class="ql-block">图解:大梅黛奥拉修道院新建的圣-约翰忏悔堂</p> <p class="ql-block">他认为,梅黛奥拉的岩石是上帝开天辟地的结果,隐修士建造的修道院则是与上帝沟通的捷径。这是整个“梅黛奥拉宗教圣地”的开始,也是大梅黛奥拉修道的开始,阿萨纳斯让梅黛奥拉这个名字,跨越多个世纪,超越希腊国境,享誉四海。</p> 修友兄弟会和修道院制度 <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里阿萨纳斯组织创建了首个修僧社团,并制定了严谨规范的规则。当时圣-阿萨纳斯修友兄弟会有14名成员。他还修建了圣母教堂和耶酥显荣教堂,后者是大梅黛奥拉修道院获得“耶稣显容”之别名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修友兄弟会是一种集体苦行之战,是教友们齐心协力进行一场对付世俗和肉体的鏖战。而当隐修队伍从14人壮大到30人时,他们决定重建一个供奉全神的教堂。一点点地,大梅黛奥卡修道院显露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这种修友兄弟会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修道院管理制度。修道院不仅需要人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而且还要求每一位修友兄弟会成员都享有在财产上、在舒适度上和在教友发展前程上的绝对平等。发展修道院制度的同时,修僧们的居住建筑也在向着成熟的修道院僧房发展。随着希腊、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贵族们不断增加的捐赠,大梅黛奥拉修道院在财富、在绘画艺术、圣器收藏以及建筑修缮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今天大梅黛奥拉修道院展示的是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卷。</p> 国王隐修士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梅黛奥拉首位创始人的标记是“圣”,如他的名字“ 圣-阿萨纳斯”,那么,被选作其“接班人”担任梅黛奥拉精神之父的第二奠基人,则是“贵”,因为他曾经是希腊国王,名叫“伊奥萨夫-约瑟夫”Hosios Ioasaph。</p> <p class="ql-block">圣-阿萨纳斯去世后,伊奥萨夫接过梅黛奥拉修道院的职责,伊奥萨夫的巨大功绩之一,是扩大并重建了前任建造的教堂,使其变得更加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伊奥萨夫-约瑟夫是希腊国王塞萨蕾King of Thessaly 的儿子,1370年,在父亲去世后,他顺利地继承了王位。但很快,这位年轻的国王就放弃了世俗权力,一心信奉上帝,于是,他选择年轻时到访过的梅黛奥拉修道院,开始了隐修生活。</p> <p class="ql-block">显贵的伊奥萨夫被形容为“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大树”,温暖惠及所有人;他是一个苦行的、温顺的、安静的和聪明的常人,也是赫赫有名的皇亲国戚。</p> <p class="ql-block">1422年,德高望重的前国王、梅黛奥拉第二创始人伊奥萨夫去世。</p><p class="ql-block">图解:大梅黛奥拉修道院教堂前厅的长壁画《最后的审判》,(1483)。</p> <p class="ql-block">大梅黛奥拉修道院的这两位创始人去世后,他们均被后人以“诸神”的身份祭奠,祭奠日为每年4月20日。在大梅黛奥拉修道院,镌刻着一首未曾署名的赞扬这两位隐修始祖的诗句:“攀上高岩石,登上道德峰。” </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从上述事迹看,来此处寻求冥思隐修的人具有很多共性:第一,家庭显赫;第二,教育水平高;第三、悟性十足;第四,能吃苦耐劳;第五,开拓性强。</p> 东正教圣地相关事 <p class="ql-block">第一个相关事是大梅黛奥拉的地位。大梅黛奥拉是梅黛奥拉最早的修道院、建筑规模最大、艺术藏品最多、也是诸修道院中地位最高的一个,作为东正教圣地,其地位相当于藏传佛教的布达拉宫。据2015年统计,<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期居</span>住在梅黛奥拉的隐修者有56名,其中15名男僧住在四座寺院里,余下两座寺院则住着41名修女。</p> <p class="ql-block">第二,关于奥斯曼帝国对梅黛奥拉的破坏。虽然地处偏僻险峻的山区,但在这600多年的风雨中,梅黛奥拉诸修道院经历过多次偷盗、抢掠、焚毁和屠杀。我看到最多的记录是关于奥斯曼的劣行。160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抢掠梅黛奥拉,1616年,爱奥尼亚帕夏对梅黛奥拉的僧侣大开杀戒。1633年,梅黛奥拉遭遇大火。所以,梅黛奥拉僧侣们要想保住这些宗教遗产、宗教建筑和圣物,实属不易,且不说,修道院及其僧侣们的存活,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横征暴敛,一度在17世纪成为大的问题。好在,这个时期塞尔维亚的王子们对梅黛奥拉伸出援助之手。 </p><p class="ql-block">图解:奥斯曼帝国国徽,<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82年-1922年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三,关于女性进入梅黛奥拉修道院的问题。对于女性修行者可来,梅黛奥拉是希腊禁女的阿托斯圣山之外的一个备选之地;女性参观者也可以来:</span>1921年,罗马尼亚女王造访梅黛奥拉,成为第一个被允许进入寺院的凡间女子。。更因为此,及以后,梅黛奥拉陡峭绝壁上才开始有凿出的台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图解:1616和1617年修道院院长的座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虽然梅黛奥拉不禁女性参观者,但这些修道院对女游客还是有所限制的,例如,修道院规定女生不能穿吊带背心、凉拖和短裤。假设女生的长裙没有过膝,则需要围上修道院提供的布片方可进入。是的,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不少人按照规定围着布片在里边走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