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人人都熟知的园子</p><p class="ql-block">——“万园之园”圆明园</p> <p class="ql-block">雍正帝解释有: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其园林建筑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p> <p class="ql-block">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p> <p class="ql-block">雨果在1861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至巴特勒上尉的信》写道: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p> <p class="ql-block">……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华民族一段不可忘却的悲惨的屈辱的沉痛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之后的几十年国破山河碎。园子失控,圆明园遗物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土匪地痞趁火打劫!凡能作为建筑的材料,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后农户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这处有精湛绝伦的湖山之胜,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散落的残躯,其石雕依然精美!殿堂轩榭的基座与碑牌,述说着昔日的辉煌与苦难!彩绘复原图依然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但这神往更多更多的是屈辱之痛……</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划归海淀公社西苑大队管理。后海淀区成立专业绿化队管理圆明园遗址。</p> <p class="ql-block">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之后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采取民办公助,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开发保护建设了今天的遗址公园。既抢救性保护修善了昔日皇家园林山形水系的格局,更刻写出一部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惨痛的自强的不可忘却的史实……</p><p class="ql-block">1988年6月向社会售票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昔日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中,信步于湖水相连的小路,浮菏摇苇、天鹅戏水、锦鲤游弋、鸟鸣蝉噪……。</p> <p class="ql-block">百年之梦,民族复兴!九州清晏、武陵春色、万方安和、天然图画……未来依然可尽管去想象……这种想象是一种民族复兴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