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在海军通信学校的几张老照片

鲁生

一. 海军通信学校历史简介<br>(一) 海军通信学校的前身:<br>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成立,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人民海军。为了给年轻的人民海军培养有生力量,1949年8月15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在南京成立,并于9月14日正式开学。1950年12月底,海军司令部借鉴苏联海军的建设经验,将华东军区海军学校改建为海军联合学校。在安庆的华东海校第6大队改建为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承担了海军通信人才的培养任务。<div><br>1952年7月,根据军委命令,海军联合学校分别从南京和安庆搬迁到青岛。校本部和一、二分校搬到了八大关附近的湛山大路(现香港西路)2号德国人修建的一座兵营里。三、四分校则搬到沙岭庄地区大沙支路4号日本人修建的一座兵营里(四分校后搬走)。</div><div><br>1952年9月26日,搬迁到青岛的海军联合学校改名为第二海军学校。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夏光,政委宋景华。下属各分校不变。</div><div><br>1954年4月11 日, 在青岛的第二海军学校改称第五海军学校。五海校校长夏光(55年底调离),李锐(55年底接任)。政委宋景华(55年调离),康庄(55年接任)。下属各分校不变。</div><div><br>1956年9月24日,海军以海司通字第329号文通知:<br>“原计划1957年以五海校三分校为基础建立海军通信学校,培养海军初、中级通信指挥和技术军官的方案,尚须经若干时间的准备,在国防部未正式颁布该校编制前,为保证教学任务和作好1957年开学准备工作,决定先在五海校三分校编制的基础上增编:通信指挥系正副主任各一人;通信工程系正副主任各一人;雷达工程系正副主任各一人。各教研室主任18人,副主任5人。各种教员23人。” 为建立海军通信学校做好先行准备。</div><div><br>1957年9月27日,五海校三分校升级改建为海军通信学校。三分校从1950年建立到1957年升级改建,共培训四期学员,计3740人。</div><div><br>(二)海军通信学校的建立和撤销<br>1957年4月,成立以李锐为主任委员,王权为副主任委员的11人筹建委员会,开展以五海校三分校为基础组建海军通信学校的各项工作。<br>1957年9月27日 ,海军通信学校正式成立。林伟任校长,王权任政委。校址仍在青岛沙岭庄大沙支路4号院内。海军通信学校建校时,根据其任务,分设通信、雷达声纳两个系和一个高级专科班(简称“高专班”)。</div><div><br>1962年,海军党委研究决定,海军通信学校迁驻辽宁锦州原沈阳军区文化干部学校旧址。由于文化学校校舍较少,住房困难,因而学校于1962年和1964年分2批搬往锦州。在此期间,学校分两地办公,校机关和1系在锦州,2系在青岛。青岛沙岭庄校区移交海军潜水艇士兵学校。</div><div><br>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通校作为首批开展"四大”的单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干扰。1969年2月,海军通信学校被撤销、部分人员被调去海军其它单位;部分人员被派去地方“支左”;其余人员于1970年9月随通校留守处搬迁到江西上饶原海军预校校址。锦州通校校址移交空军三航校。</div><div><br>(三)海军通信学校的后延<br>1970年,海军通信学校(部分)与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军械学校(部分)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1974年5月,以第二海军学校4大队为基础,在太原大营盘重新组建海军通信学校。1979年3月改称海军高级电子工程专科学校,1986年6月改称海军电子工程学院。1990年3月从太原搬迁到南京浦口。1992年8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海军系。1993年6月恢复海军电子工程学院。1999年4月,海军工程学院与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为海军工程大学至今,继续为建设强大的海军培养着优秀的通信人才。<br> <br>二.海军通信学校的苏联专家<br>从海军联合学校成立起到海军通信学校建立初期,一直有苏联专家在校帮助培训海军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在海军联合学校分校的苏联专家是鲁可雅诺夫顾问。海军通信学校成立前后,先后有2批苏联专家在通校帮助工作。第一批为一名校长顾问(阿.斯.布拉文采夫,海军上校),一名雷达专家(叶.普.索科洛夫,海军中校)。第一批1956.11来华,1958.11期满回国。第二批为一名声纳专家(特.耶.贝霍符斯基,海军上校),一名雷达专家(马.阿雅采恩科,海军中校)。第二批1960.1来校,本应到1962.1期满,但是于当年7月即奉召回国。</div><div><br><div>苏联专家在有关学校体制、教学组织领导、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对加速学校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每批专家离校回国时,学校都组织了有关人员参加的欢送座谈会,对苏联专家在校期间的工作表示感谢。还为他们举行欢送晚会,赠送纪念品,表达对专家们的友谊之情和良好祝愿。</div><div><br></div><div>下面是海通校不同时期的苏联专家与中国战友的合影照片。<br>(一)1951年安庆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合影:<br></div></div> 前左5为三分校政委谭天哲,<br>前左6为苏联专家鲁可雅诺夫顾问,<br>前左7为三分校政治部主任胡志坚。<br><br>(二)1955年青岛五海校三分校合影:<br> 前左1为五海校三分校副校长严东升,<br>前左2、左3为五海校三分校苏联专家,<br>前左4为五海校三分校副校长李玉萍。<br><br>(三)1956年青岛五海校三分校合影:<br> 前左1为五海校校长李锐,<br>前右1为五海校三分校校长冯力生,<br>后右1为五海校副政委王权,<br>前排中和后排中是2位苏联专家。<br><br>(四)1957年青岛五海校合影:<br> 苏联专家及家属与五海校有关人员合影。<br>前右2为五海校校长李锐。<br> (五)1958年青岛海军通信学校合影: <div>苏联专家与青岛海军通信学校干部合影</div>后左2为海军通信学校首任政委王权,<br>后左3为海军通信学校首任校长林伟,<br>后左4、左5为海军通信学校苏联专家。<br><br> (六)建校初期,苏联专家与通校人员的一张合影: 左1为海军通信学校副校长朱俭,<br>左2为海军通信学校训练部政委阎振,<br>左4为苏联专家。<br> 海军通信学校后代鲁生、欣宁整理汇编<br> 2022.5.28<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