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红五月

桃都舍得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龙山公园</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2.05.27</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石榴花开红似火》</p>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br>在中国栽培历史久远<br>可上溯至汉代<br>据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br>其花语为<br>成熟的美丽 、富贵和子孙满堂<br>在中国传统文化中<br>石榴被视为吉祥之物 <b>历史溯源</b><div><b><br></b></div><div>中国正宗的石榴在临潼,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时,问为什么不种石榴,于是石榴大盛,毛主席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为陕西父老从临潼移植。<br>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从此,由骊山“红宝石”变成的石榴,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b><br></b></div> 眼下,棵棵石榴树上<br>绚丽夺目的榴花正次第绽放<br>或是含着苞,或是开得欢 <b>  《题榴花》<br></b><br> 唐·韩愈<br><br>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br><br>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div><br></div><div>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br></div> 《石榴》<br><br> 唐·李商隐<br><br>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br><br>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div><br></div><div>李商隐深赞石榴,分别写其枝、实、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艳,读来春风扑面。并用碧桃与石榴相比,碧桃再美,千年开花,难得一见,而石榴却可以每一年为人们带来欢乐。<br></div> <b>  《咏石榴花》</b><br><br> 宋·王安石<br><br>今朝五月正清和,榴花诗句入禅那。<br><br>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div><br></div><div>五月的清晨清净平和,石榴花诗句犹入定禅室。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动人的春色并不一定要万紫千红、妖娆多姿。<br><b>夏日的石榴花真是一个精灵,在浓绿的背影之下点缀了一朵红花,沉闷的空气骤然了起来。<br></b><br></div> <b> 《山石榴》<br></b><br> 唐·杜牧<br><br>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br><br>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br><br>似火般红艳的山石榴,把整座小山都映红了,美人摘一朵插在玉钗上,让人直以为是火烧灼头发呢。<br><br>杜牧用绝妙的比喻,写石榴花之红,那燃烧的红似乎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b>  《题山石榴》花</b><br><br> 唐·白居易<br><br><br>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br><br>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br><br>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br><br>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br><br>云栏杆外盛开的石榴花,像剪碎的红绸簇成一团一团,随风摇曳似舞腰轻摆,芳香不尽。夜露打湿了美丽的花朵,日晒露逝,如美人脸上的泪痕新干,描写极为生动。<br><br><b>白居易费尽笔墨来写石榴之美,如丝绸、如火,如美人,可见白居易一定是很爱石榴花了。</b> 文化寓意<br>【中国】: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石榴花的寓意十分吉祥:富贵、子孙满堂、成熟之美丽。<br><br> 石榴花美丽,非常具有观赏性。其果实既具有观赏性也可以食用,那甘甜多汁的石榴籽,想起来也是让人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