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一一 望子成“人”</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7日晚7点30分至8点30分,赣州三中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沙龙”系列课程之《望子成“人”》在线上直播。讲座主讲人辽宁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师、江西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叶晓华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望子成龙重要还是望子成“人”重要?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什么?叶老师首从家长望子成龙的家庭目标说起,用大量的案例证明家长只重学习成绩,轻人格培养的弊端,她认为家庭教育应把教孩子做人放在第一位,在讲座中她和家长互动交流,分享了教孩子做人的几种分法。讲座圆满成功,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p> <p class="ql-block">望子成“人”</p><p class="ql-block">文\叶晓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子成龙重要,还是望子成人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望子成人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孩子时眼晴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轻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17岁的徐力的母亲就是这样,他要求儿子每次考试都要排在班上前十名。有一次徐力排在第18名,回家后却被母亲狠狠打了一顿。</p><p class="ql-block">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徐力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绝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徐力母亲的悲剧告诉我们,望子成龙,只看重成绩,対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不教孩子做人,这样做只能有两种结果一一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p> <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3日,山东省青岛市一位女律师被自己15岁亲生女儿卜瑶用绳子勒死于家中,然后装进行李箱。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亲生女儿对母亲痛下杀手?卜瑶在小学初中阶段,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基本能达到母亲满意,予到了高中,学业就渐渐力不从心,甚至在竞争中逐渐落后,因此,焦虑、压力、恐惧也一天天增大起来。她说:“我无法再在成绩上轻易满足您对我作为一个尖子生的要求了,学业摧毁了我所有的自信。而您无时不在、从不停歇的要求、指责、失望、抱怨,无疑成了压垮我的最后的稻草”。卜瑶的母亲望女成凤,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除此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她望女成凤,却望来来一根勒死自己的绳子。</p> <p class="ql-block"> 有数据显示,中国妈妈是为孩子付出最多的国家,忘我全心付出却让孩子心生怨恨,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怎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学校,学生小小年纪就感到郁闷、孤独、无助;生活富裕了,心灵却枯竭了;物欲满足了,精神却空虚了;课本背得多了,兴趣却消失了。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幸福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难道知识装进了书包,幸福抛到了身后?难道分数越来越高,快乐却越来越少?教育理应既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又形成学生快乐心境,既帮助学生学业进步,又指引学生人生成长。</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不能只抓学习成绩,应把教孩子做人放在第一位。</p> <p class="ql-block">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 怎样教孩子做人?</p><p class="ql-block"> 第一,立规矩。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p><p class="ql-block">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p><p class="ql-block">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p><p class="ql-block">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广东一位省长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书中写到“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p><p class="ql-block">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孩子不是牛,但道理却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p> <p class="ql-block"> 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感是重要的人格品质、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态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的基本尺度,对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责任感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它对于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家庭幸福都有巨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无论他具有多高的能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责任心呢? 简单地说,责任心就是一种对人对事负责的态度。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交流。</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努力工作,遵守时间、规则、诚信,孩子自然也会努力学习,遵守规则;其次,适当“放手”,做个“懒惰”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适当的提示,观察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培养孩子的担当和毅力,不会遇到困难就放弃,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做好,才能慢慢地扩展到为家人、为家庭、为家族、为学校、为班级、为社区,再为社会、为国家来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第三,培养抗挫能力。</p><p class="ql-block">作家余华曾说:“中国的年轻人里面,优秀的很多,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儿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所说“扛得了事儿”,就是指抗挫折的能力,一个人再优秀,抗挫折能力差,在社会的竞争中,也是走不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遇到困难时所产生的无力感和不知所措,很多时候是源于家长的过度代劳。例如,孩子系鞋带总是系错,比起慢慢教他方法,更习惯直接帮他系上了事;让孩子帮忙搬一瓶酱油,总是一路看着他担心打碎瓶子,甚至提前上手接过来......</p><p class="ql-block">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其实都是让孩子尝试掌控和建立自信的机遇。</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家长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困境,故意让他们品味失败,另一方面,又在该让孩子尝试的时候,却剥夺他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那些自杀的孩子往往都是处于每天被高压管制中,没有空闲,始终是紧绷状态,心理弹性被破坏,最后承受不了选择放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适应良好,能从困难的经历中恢复过来,我们便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体现了他超强的心理韧性。</p> <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小时候在面对挫折与压力时没有形成一个高强度的心理反弹能力,那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变得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弱,甚至失控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可能做事情不能坚持,经常半途而废,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明明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却坚持不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遇到一点困难就很容易放弃,面对失败总是懊恼生气,甚至指责他人,把失败的原因都对归结于他人,动不动都是别人的错误诸如此类。</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抓住机会去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孩子做学问,先要教会孩子做人。育人是培养能力,育智是学习知识,先能力,后知识。只盯着分数,无异于舍本逐末,也终究会害了孩子。学会做人,人生第一课,人生永远一课!因为一切成功源于做人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性格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教育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利、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