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文林,江西省吉水县人,曾任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先后领导组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2、4团,参与创建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1932年在“肃反”中被诬陷遭到杀害,1945年被评反并追认为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文林作为家乡的先烈,我以前对他有些了解。当年在县武装部工作时,有一个战友郭远富,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百科全书人物传记组的邀请,为李文林写过传记,登载在解放军将领传记中。今天我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寻历史的风云,写下李文林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李文林,原名周金堂,曾用名周郁文,我县水田乡石鼓村人,1900年农历4月出生。他自幼聪慧过人,父亲希望他读书而仕,光宗耀祖,把他送到吉安白鹭洲中学、南昌省立法政学校念书,可他却走上了另一条路。在南昌,他结识了赵醒侬、方志敏等进步青年,并于1923年3月,参加了江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1925年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他来到朱德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教官,同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武装起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1月,李文林受党派遣,回老家吉水组织革命武装,建立了江西工农革命军第9纵队。1928年9月,在阜田石莲洞主持改编第7、9纵队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2团,任团长兼党代表。1929年11月,协助将赣南红军第15、16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4团,任2、4团行动委员会书记兼2、4团政委,率部参与创建和保卫东固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形成了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为赣南中央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1930年2月,李文林当选为红4、5、6军总前委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3月,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常委、秘书长。10月,任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12月,因“AB团”嫌疑被扣押,1931年2月放出,派到万泰县河东工委肃反委员会工作。7月,再次被拘捕,次年5月,在万泰县古坪村被错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文林被错杀一事,其原因正如《中国共产党70年》中所分析的:“1930年下半年起, 中央苏区在复杂环境中曾出现肃反扩大化的错误 ,采取“逼供信”的手段 ,把一些忠实于革命的干部和战士当做AB团、社会民主党而杀害了,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具体情况是,李文林家里比较富裕, 划成分的话至少可以划为富农,而当年家庭成分高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另外,1930年10月4日,红军攻克吉安,有人收缴敌人文件时,误传发现一张李文林父亲写给地主的收条,此事报告上去,上级怀疑李文林与“AB团”有瓜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0年11月底,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江西省行委机关发动打“AB团”运动 ,在宁都县黄陂把李文林以“AB团”重大嫌疑犯扣押起来 ,1931年2月被释放,调万泰县河东委员会搞肃反工作。1931年7月,李文林被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以“混入肃反机关陷害共产党员”的罪名再次扣押 ,李文林受审时拒不承认是“AB团”,但最终还是以“重要AB团团犯”的罪名 ,于1932年5月30日,在万泰县谷坪村被错杀,临刑前,他高呼“共产党万岁 ”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肃反中被错杀的同志表现了至死忠诚于党 ,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革命精神 ,后来他们陆续得到平反昭雪 ,并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和纪念 ”。而李文林就是这千、万个被错杀同志中的一个,他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文林在革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 就是参与创立和领导东固根据地建设 ,被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 ,与“朱德毛泽东式”的井冈山 ,“贺龙式”的湘鄂边,“方志敏式”的赣东北根据地并列 。而东固根据地在怎样进行红色割据的方式上 ,又有其行之有效的特殊之处 : 一、不动声色的实行党组织和政权隐蔽的割据形式 ;二 、因地制宜的争取绿林武装和策反敌军,壮大革命力量; 三、机动灵活的实行漂浮不定的游击战术;四、卓有成效的开展保证给养的根据地建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固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一是为红四军下井冈山 ,出击赣南闽西 提供了休整补给的基地 。红四军驻军东固,使艰苦转战一个月后的红四军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找到了休整补给的落脚点 ,从而恢复了战斗力 。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一生中忘不了三个地方 :井冈山、东固和延安。 在谈到东固时,他无限深情的说 :如果当年没有东固一个星期的休整, 红四军将被拖垮 ,更不可能开创赣南革命根据地了 。二是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决策的演变提供了新的启示 。毛泽东对井冈山时期及下山后艰苦曲折斗争历程进行了反思 ,并仔细调查了东固根据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从而拓宽他的视野和思路 ,丰富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决策构想, 实行了一系列符合斗争实际的新方针, 从而迅速开辟了赣南、闽西更大范围的根据地 ,并随着根据地的扩大 ,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李文林离开家乡许多年了,但老家石鼓村人还记得他。家乡人说他满脸胡子,人高马大 ,精明能干,文武双全。剑术尤为精湛,出剑如脱兔,收剑如闪电。老辈人说他每天清晨都在石鼓村祠堂门口挥拳舞剑, 拳响剑响,惊人好梦 ;说他快步如飞,能跑过一条狗。李文林带着自己两个弟兄参加了革命, 都牺牲了。 他还带着石鼓村80多根扁担,即80多个年青人投奔革命,到全国解放, 只有几个人回来 。但村里人没有为此悲伤 ,今天大家说起这件事,仍然十分自豪:嘿,大革命时期,我们石鼓村有80多根扁担出门!一种悲壮、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i>李文林的家乡一一江西省吉水县水田乡石鼓村。</i></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李文林在革命斗争中机智灵活 ,曾多次逃脱敌人的追捕 :他曾经躺在棺材里 让人抬出重围,他也曾经蜷缩在麻袋里逃离险境 ,他还坐在箩筐里盖满草木灰蒙混过关 。他虽然多次逃脱敌人的魔爪,但他却逃不过自己人的屠刀, 他被错杀时才按32岁 ,那是多么的年轻。他死的太早,太可惜 ,太冤枉了 !如果他还活着 ,可能是共和国的将军,也可能省、部级的高官。 他走了,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是否有坟墓不得而知 。他家的祖房早被国民党军烧掉了,故乡现在已找不到与李文林有关的东西了,只有吉水县城有一条叫“文林巷”的巷道,说明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他。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有他的一个半身雕像, 还有一张被人画出的图片 ,这就是他留给世人的样子 ,一个刚正不阿的革命者的形象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文林,一个曾在大革命时期,在赣西南根据地大有作为的革命领导人;一个为人民军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轰轰烈烈、叱咤风云,虽然最后祸起萧墙,死于非命,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忠诚,他的荣光。李文林作为我们家乡的英烈,我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为他感到惋惜和痛心。虽然他已离开我们90年了,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永远尊重和纪念革命先烈李文林!让我们永远记住曾经辉煌的“李文林式”东固革命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 吉水县人民寄托对李文林悼念追思的文林巷。</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 2023年石鼓村改建周氏宗祠时,将《李文林革命史 》镌刻在祠堂前面的墙上 ,洋洋洒洒2200余字,浓缩了李文林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表达了家乡人民对他的缅怀和思念。</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