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的眼里有光

手可摘星辰

<p class="ql-block">  时光是沙漏,过滤了很多迷茫,读书如皓月当空,指引我们即使身处黑夜也不迷途,世界风尘仆仆,愿我们不论活在怎样的年纪都不曾减少童真,活的简单而快乐。</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乐园,一个纯属个人的精神家园,回到这里,总能使尘世疲倦的躯体得到休憩,也会洗去一身尘埃,只有沐浴书香与理想的喜爱,我的这个乐园里有献花、阳光、细雨绵绵、音乐诗歌、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俊秀灵动,电影情节感人至深,常安长宁,乐此不彼,我也时不时回到这里,反省自身,滚烫理想。</p> <p class="ql-block">——常自省</p><p class="ql-block"> 那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夜,从傍晚一直下到了清晨还在继续着,我在寝室里一个人安静地写些学习笔记,又断断续续地看些文章,也看些短视频,时尔也专注的听着窗外的雨滴声发呆,煮一壶热茶伴读,如此宁静的环境,让我不免想起很多描写雨的美丽文章,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文天祥悲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苏轼感受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志南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陆游感慨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杜牧自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在草堂里摇头叹息“屋漏偏逢连夜雨”,何时“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悲叹,为雨抒情的、为雨立志的,真是各朝各雨入各眼,道不尽的人间悲欢。</p><p class="ql-block">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无比感恩如今我们能拥有如此宁静而又不必忧虑的雨天,只感受淅淅沥沥的雨滴,感受雨润万物而不争的宁静,而无需再悲叹太多无可奈何的事。</p> <p class="ql-block">——眼里有光的人</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雨天的傍晚里安静的呆着,突然收到同事发来的一个分享链接,关于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的教授讲座,便喜出望外的认真聆听一遍,实在欣慰感触,又从头再听一遍才肯罢休思考许久,这是一个年轻的藏族博士教授的苦口婆心的演讲,内容早已超脱乡村振兴的条条杠杠,而是刺痛内心的太多痛点,教授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在乎“举头三尺是否有神明”,而是非常的在意举头三尺是否有Wifi,在短视频里沦陷虚度光阴,在淘宝上找自己找满足感,沉溺在网红身上欣喜不已,唯独没有时间静下心读书,不读几本书就聚在一起撸串吃火锅的时候评头论足谈想法,这又谈何高谈阔论呢?能谈出什么呢?他说看到一个个浑浑噩噩混日子,眼神呆滞无光,这样的青年,真心为养育他们的生母感到悲痛而伤心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也让我想起了去年参加书香甘南的日子,遇见任志刚教授和他的爱人,任教授是畅销书《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毛泽东》的作者,在我们分享完读书感悟后,他上台点评谈了些自己的想法,他说当年读完清华的本科,北大的研究生,青年的自己感觉就有点飘,感觉自己很了不起,要去闯不一样的世界,于是弃文下海经商,十几年后最终也回归文学,专注于研究。</p><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模样。世人常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林清玄曾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窗户,面对自我时,则需要一面镜子,透过窗户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孟子曾有言:“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大意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她的眼睛更好的方式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会明亮,内心不光明则眼神躲躲闪闪。心理学普遍认为:一个人的眼神,会暴露他真实的内心。那天任志刚教授讨论参加书香甘南的活动后,感慨的说:“甘南真的彻底颠覆了以往我对偏远西部地区的认知,步入甘南,才发现这里环境如此优美洁净,内心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油然而生敬佩和尊敬,也惊喜的发现,现如今浮躁的社会环境里,在甘南还有这样一群积极向上、静心专注阅读的女孩子,太难得了,书香甘南的女孩子眼里都有光。”</p> <p class="ql-block">——如果读书</p><p class="ql-block"> 如果读书没能让我们活的更加的豁达开阔,我们又谈何炙热和理想,读书真的是一个连锁反应的知不足而奋进,比如读《瓦尔登湖》,作者说起《墓园挽歌》、提到《恺撒和庞培的悲剧》片段等等,我发现自己竟一无所知的空白,读曾国藩提到韩愈曾巩很多的著作,发现自己也不熟,谈何看法和态度呢,因为不曾了解何来看法和态度呢?发现自己竟如此无知和局限,如果读书是一件浪漫的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我感恩那些常点醒并刺痛我们的人,比起感慨万千我更惧怕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什么都无所谓、怎样都可以,这一生活着为了工资还是吃饱,那样跟行尸走肉有何区别呢?</p><p class="ql-block"> 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是海子的温柔,为每一本书写下认真的感悟,是我对待书本的满满诚意。</p> <p class="ql-block">——面对死亡</p><p class="ql-block">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我曾用几年的时间认真的思考,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一个突然残废双腿的青年人为什么活着?直到有一天突然想清楚了,明白一个人只要生下来,死这个事就已不是一个能辩论的事,而是一个迟早都要降临的节日,就仿佛很忙碌的日子里,忽然想到前面会有很长的假期在等着自己,就无比欣慰,想清楚了死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好好活着了……</p><p class="ql-block"> 偶尔看着身边很多人,有的白头到老的离去,有的匆匆来不及说声道别就恍然隔世,有的操劳一生,依旧怨声载道痛苦纠结,看似是个朝不保夕、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如何有意义的活着,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p><p class="ql-block"> 面对死亡这个既定事实,从恐惧到淡然,需要很多感悟与见解,史铁生说死亡对他而言是个值得期待的长假,林清玄说我们应该时常思考如何离去,或许他们说的都对,我们唯有直面死亡,想清楚了如何离去,剩下的也就只有珍惜眼下,好好活着了。</p><p class="ql-block"> 光阴如白驹过隙,昨天一个人看了许久的孙燕姿线上直播畅聊会,感慨时光的转瞬即逝,那个“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的歌词仿佛就在不久前,一晃竟如此之久,那个十几岁懵懂年岁里爱听的歌曲,青涩的面庞,如今我们已然都成了一幅大人模样,还好物是人非或是光阴不再,我庆幸我依旧是那个上学爱写作文,如今工作多年的自己也依旧是那个爱看书写文章爱听歌感触良多的姑娘,依旧愿意相信良善、追光逐梦,执此挚爱、至死不渝。</p><p class="ql-block"> 我们时常会祝愿朋友一帆风顺、顺心顺意,但其实我们内心都明白,跌倒、挫折、诋毁、诽谤都是成长路上的加试题,只会使我们强大坚不可摧,书本、阳光、山川、溪流、青草、音乐、电影、晚霞、晨曦以及亲人的关怀和爱,一切美好都是珍贵的恩赐,愿我们都如此酣畅淋漓的活着,大智若愚人间走一回,活着的日子里眼里泛着光,心里装着炙热理想,离去的时候问心无愧坦然离去!</p><p class="ql-block"> 祝你也是个眼里有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