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历史的一大遗憾是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姗姗来迟,使得继承了古希腊地标建设衣钵的基建狂魔罗马帝国缺席西半球的殖民时代,而将整个亚得里亚海共荣圈修到颜值爆表的威尼斯共和国则一直被锁死在地中海,无缘把赏心悦目的意式山水民居点缀在大西洋彼岸乃至太平洋两岸的山川原野之间。<div><br></div><div>好在面朝大海的法兰西及时跨洋拥抱新世界,在北美建立了从墨西哥湾到赫德逊海峡的庞大领地,其面积要远超拿破仑所梦幻的一个统一的欧洲。</div> 这是1656到1750年间北美的殖民地态势图,法国为蓝方。与西班牙和昂撒人稍有不同的是,开始热衷于闹革命的法国人其征服欲逐渐被启蒙运动所推崇的普世价值替代,足迹遍布新大陆的他们往往以皮毛商人的面目与土著打成一片,留下后人可以追溯的宁静淡泊的法式生活享受和文化追求,其中的一个国中之国就是枫叶国的东部大省魁北克(Québec)。 魁北克的面积在世界各国的行政区里排行第十,前九名中除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毫无悬念地占了四个名额之外,还有丹麦的冰雪世界格陵兰岛、加拿大的无人区努纳武特(Nunavut)、美国的飞地阿拉斯加州、中国的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和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 其实北美还有另一块几乎消亡的法语区——位于墨西哥湾的路易斯安那州。在美利坚熔炉的高温锤炼下,那里的法式风情仅存于新奥尔良市里的几条街区内,而且其流量密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血脉传承。如果说魁北克还保留着法兰西的尊贵和浪漫,新奥尔良则用尘埃中的世俗和色情作为抵挡被强势英语同化的丹书铁券。如果魁北克要做西半球的巴黎首善之区,新奥尔良并不在意成为北美的红磨坊。<br><br>图为北美五大湖的出海口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拍摄点位于魁北克城东100公里处的河南岸。 圣劳伦斯河负责将五大湖水系导入大西洋,魁北克的人类文明路径也沿着它一路展开。<div><br></div><div>圣劳伦斯河全长1200公里,1604年由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命名。河面的宽度从魁北克城开始豁然开朗,从近2公里一直延展到海口处的100公里以上。事实上,魁北克的名称正是来自阿岗昆印第安语,意为由窄变宽的水道。<br></div> 50年代,美加合作实施圣劳伦斯海路计划(St. Lawrence Seaway),在圣劳伦斯河和打通安大略湖和伊利湖的韦兰运河(Welland Canal)上建造了近20座船闸,使得来自大西洋的海轮可以逆流进入五大湖区,最远可达苏必利尔湖西岸的矿区。<div><br></div><div>图为圣劳伦斯河畔的一处观景台,地址是:696 Av. de Gaspé O, Saint-Jean-Port-Joli。</div> <div>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踏上美洲大陆,正式为西班牙王国插旗新大陆。1534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派遣航海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开辟东方航道,他第一程考察了圣劳伦斯湾,第二年重返深入圣劳伦斯河至魁北克城。上岸后他询问土著地名,回答说叫加拿大,意为村庄或居住地,枫叶国因此而得名。</div><div><br></div><div>考察队随后继续沿河向上游航行,直至水流湍急,无法前行,遂命名岸边的一座地标小山为皇家山,中文音译蒙特利尔。蒙特利尔建城则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div><div><br></div>视频为高速公路沿河擦过蒙特利尔市区并在雅克·卡蒂埃大桥跨越圣海伦斯岛和圣劳伦斯河,将P站的总部拋在了身后。 <div>来魁北克旅行过N次,但都是沿圣劳伦斯河在多伦多和魁北克城之间来回打卡。这次也只是稍稍向着大西洋的方向再前行了200公里才掉头往海洋省狂飙,魁省的人烟也就到此为止了,除了东部河口还有加斯佩半岛(Gaspé Peninsula)及所谓百岁镇(Percé)和鸟岛(Bonaventure Island)等几处胜景貌似值得一游。</div><div><br></div>图为圣劳伦斯河南岸面对野兔岛(Île aux lièvres)的迷你半岛La Pointe顶端的轮渡码头。这里属于狼河镇(Rivière-du-Loup),是分头去加斯佩半岛和海洋省的岔路口。之所以在此稍事停留是因为河中央的白兰地酒壶岛(Brandy Pot Island,法语Pot-à-l'Eau-de-Vie,酒被称为生活之水)上有一座美丽的灯塔,一家叫Duvetnor的公司为游客提供上岛观光服务。可惜当天雾满拦江,只好留待下次经停时再碰运气了。 <p class="ql-block">一个在建筑格局和规模气势上不遑多让任何老牌帝都的魁北克城市就是与魁北克省同名的魁北克城,这里也是一个传承法兰西传统的典范,从语言的规范到街道的风格,无不显现出魁北克人对祖先文化的珍惜和骄傲。在英语区的重围之下,其认真的守护态度超越了缺乏文化危机感的法国本土,一个相对包容的加拿大也使得魁北克始终没有彻底激活脱离联邦的民意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频为再次横跨圣劳伦斯河进入魁北克城市区。行进中的悬索桥叫皮埃尔·拉波特桥(Pierre-Laporte Bridge),建于1970年,旁边的旧铁桥叫魁北克桥,建于1919年,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皮拉桥的命名与加拿大历史上一件重大恐袭事件有关,史称”十月危机”。1970年10月,成立于1963年的加拿大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激进组织魁北克解放阵线绑架并杀害了副省长皮埃尔·拉波特,时任加拿大总理的老特鲁多调集联邦军队在魁北克省实施勘乱紧急状态,搜捕恐怖分子。在满足了其中一组成员要求前往古巴的条件后,另一名英国人质获得释放。为了纪念无辜丧生的拉波特,省政府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新落成的大桥。80年代,逃往海外的组织成员全部要求返回故土,加拿大政府为此取消了永久驱逐的法令,允许他们归国认罪伏法度过自己的余生,而魁解的袭击事件则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才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隔壁的魁北克桥当年花了30年才完工,其间发生两次垮塌事故,死伤枕籍,北美基建慢工出粗活是有传统的。</p> 魁北克城的休闲主街叫圣约翰路(Rue Saint-Jean),一直延伸到老城中心。左上是在所住的民居不远处的圣马太圣公会教堂(St. Matthew's Anglican Church)和公墓,19世纪的建筑。1979年,教会将教堂和墓地移交给了市府,这里随即被改造成克莱尔-马丁图书馆(Claire-Martin Library)和圣马太公园。克莱尔是魁北克的著名女作家,2014年去世,享年100岁。<div><br></div><div>左下是圣约翰路上的法式烘焙坊。右上是清晨的街景,老城便在前方。右中是后街的样子,因为地处火爆地段,许多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右下是法式住房的典型范式,中规中矩的老虎窗和阁楼空间的充分利用往往是法兰西风格设计的标配。</div> 当一个城市的地形起伏不平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直上直下的楼梯步道,让人们可以用体力换距离。这是1857年建造的Lépine台阶,Lépine是当年隔壁的一家殡仪馆的名字,在各种文化里,同死亡相关的地标是永生的。 1988年底开放的魁北克文明博物馆(Museum of Civilization)是一个文史类的展馆,根据门前的黄色字母,可能正在或即将举行一个关于玛雅文化的特展。 <p class="ql-block">文明博物馆的旁边有一座穿上了蕾丝塔套的老楼,是个叫Caserne Dalhousie的儿童剧场。从门楣上的大字Poste de Pompiers看,曾经是一个消防站,这栋包括瞭望塔和一共五扇供救火车出入的大门的建筑现在成为每年有120-140场演出的少年宫。</p> 这里是老码头休闲区的前水一角,左上的巨型储粮筒仓在夜间会被美轮美奂的北极光投影照亮。左下是一座水手纪念碑,二战期间,有1600多名在商船上服务的海员葬身海底。<div><br></div><div>右图是海事博物馆门前摆放的声波水雷,由加拿大海军从90年代初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的中东海域带回。</div> 离水手碑不远有一座不锈钢材质的冰上独木舟雕塑(Canot à glace)。在圣劳伦斯河冰面和水面上推舟和行舟是魁北克的一项独特的运动,这种冬季渡河和上岛的运输方式可以一直追溯到17世纪,当河面尚未完全解冻,渡轮无法航行,而裂开的冰块和融化的水域让冰上行走也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冰上行舟就无奈地应运而生了。船底会安装“冰鞋”,用来对付坚硬恶劣的冰面,看网上的冰舟比赛,相当疯狂。 魁北克城三面临水,四面均由城墙紧锁,总长4.6公里,建于17世纪,顶部可以行走。经过历代的修缮,老城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毕竟这是北美地区第一座有城墙的城市,也许已经是仅存的了。<div><br></div><div>老城共有四个城门,上图为圣约翰门,下图为圣路易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蔓延到英属加拿大,大陆军曾经打到魁北克城下,英军凭借老城坚固的防御,最终击退了美军。</div> 左上为克莱尔-马丁图书馆向西的视角。其余均为老城主街圣约翰路的街景。右中飘扬着英国和爱尔兰国旗,前者还有可能是炸鱼薯条店,后者则必须是酒吧了,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巷口酒帘。当国旗被等同于酒吧招牌,这个国家也真的是醉了。 左上是老城圣约翰路上的麦当劳,哈佛教授们一直在强调,麦当劳是房地产公司,爱信不信。<div><br></div><div>右上是老城圣约翰路段的步行街标志。右中是Côte de la Fabrique路,过去应该是厂区。左中是一处爱尔兰酒吧,拒绝刻意规划的城市建设给街道的风貌带来了变化无穷的精彩视觉效果和迷宫般的捷径,上海法租界里任性蜿蜒的小街也是这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左下有该酒吧外的夜景。右下抓拍了一对男子在圣约翰路上携手并进,砥砺前行,不知是父子还是情侣。八月底的傍晚,天气凉爽,赤膊上街,仅此一例。</div> 既不像意大利风格的街道,也没有西班牙特点的色彩,更缺乏英美气概的宽阔,整齐而不划一,洁净又接地气,一派法兰西的味道。<div><br></div><div>左上是Saint-Flavien路的随拍。右上是Christie路的存照。左下是百看不厌的圣约翰路。中下是圣路易路上的巴黎餐厅。右下是麦克马洪路边的多芬堡垒(Dauphine Redoubt),建于18世纪中叶,是一块兵营和军火库,其法国古典建筑风格在北美绝无仅有,看着就与众不同。</div> 在老城闲逛时见到一处工地,看地层形态,魁北克老城简直就是一处露天煤场,到底是挖地基还是采矿,都说得通。 Montmorency公园里的近代火炮,配备了吸收后座力的倾斜滑轨。 达利作品:空间维纳斯。大师将女神的胴体从腹部错开,放上一对蚂蚁和一只金蛋,前者代表腐朽,后者再现重生。维纳斯的颈部挂着一块融化的钟表,这是达利的签名之作,喻示皮囊的美丽是时间的反函数,而艺术作品的生命是无限的。<div><br></div><div>上一次在温哥华岛上见到这尊雕塑时,金蛋已被盗走,联想到最近上海封城期间一位00后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最后一代的反诘和呐喊,谢谢。</div> 在老城中心地段的圣安妮路(Rue Sainte-Anne)上有一座红房子餐厅,叫Bistro 1640,左边是经典的法式屋顶,右边则是英国风,夜里用灯打成加拿大红,自带流量,是一处眼甜的自拍地标。虽然平心而论,菜式平平,但位置可嘉,一杯在手,城堡雕塑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从达费林平台(Dufferin Terrace)看圣劳伦斯河和轮渡码头。这一宽阔的木结构平台是1879年由时任加拿大总督的达费林爵士下令建造的,现在,每年有200万人来到这条450米长的观景台上眺望两岸的景色。 魁北克城最不同凡响的地标建筑就是这一堆硕大无比的芳堤娜城堡(Château Frontenac)。它是1893年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建造的一家大型酒店,目前入驻的是加拿大费尔蒙酒店集团(Fairmont Hotels & Resorts)。太平洋酒店于2001年并入费尔蒙,费尔蒙则在2018年被法国雅高酒店集团(Accor Hotels)收购,雅高目前的首席股东为上海国资委控股的锦江国际集团。<div><br></div><div>城堡建在城东的一块高地上,俯瞰圣劳伦斯河。门前的达费林平台是备受居民和游客欢迎的打卡景点。</div><div><br></div><div>酒店的许多套间是以曾经入住的名人命名的,诸如特鲁多、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伊丽莎白、希区柯克、和席琳·迪翁,订房时要选哪个,颇费思量。</div> 城堡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尚普兰的雕像,这位法国探险家横渡大西洋20余次,是魁北克和新法国殖民地的缔造者。基座上天使长吹号的形象代表着所塑人物进入天堂和涅槃重生的神迹。 <p class="ql-block">如果走遍了老城里的人文场馆和历史建筑的话,在东门外还有一条叫山岸(Côte de la Montagne)的美丽弯道在热烈地等待着游客的光临,这里隐藏着北美最动人的小街,她失败的伪装很容易地就被如下水道般的人流识破了,右上和左下所聚焦的弯道底部就是人气步道的入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上是坡道上的山门,名叫Prescott门,建在18世纪老城门的原址上,1983年完工,不设大门,是条车道。Robert Prescott是英军将领,曾担任美洲英军统帅和11年的加拿大总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达费林平台北端的芳堤娜售物亭边有一条可以下到Prescott门的台阶,叫芳堤娜台阶(Frontenac Stairs),然后就可以沿着弯道开启游览魁北克老城的又一处宝藏之旅。比如左中就是弯道末端的La Cetière公园。公园里有一片最早的法国移民房屋地基的遗址,但它的看点在身后的一面墙上,即所谓魁北克城大壁画(Quebec City Mural)就近在眼前(右下),420平米,全加第一大,12位画师花了两年时间,于1999年完成。壁画将魁北克城的主要历史人物一一予以展现:卡蒂埃、尚普兰、乔利埃(Louis Jolliet)、达费林、塔隆(Jean Talon)、芳堤娜(Louis de Buade de Frontenac)、帕皮诺(Louis-Joseph Papineau)、拉瓦尔(François de Laval)、勒克莱尔(Félix Leclerc)、加诺(François-Xavier Garneau)等等。</p> <p class="ql-block">老城中最具法国风情的去处莫过于前面提到的动人小街小香普兰路(Rue du Petit Champlai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至弯道底部不会错过最受游人青睐的断头台阶(Breakneck Stairs),见右上和右下,下面就是步行街。估计上下过此梯的人都会觉得断头一说是浪得虚名,推测早期的台阶颇为简陋和陡峭,尤其是在冬天,一旦失手,折颈断头并非虚言。其实17世纪刚建时叫尚普兰台阶,后来因发生过多起伤亡事故,才在19世纪中被现在的这个好玩的名字取代,好处是能引起重视,提醒人们小心台阶,注意路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街上也有一幅壁画(左下),艺术含量和精彩程度要比上面的大壁画不知强多少倍。内容所反映的是早期移民中的劳工阶层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1886年竣工的规模宏大的魁北克省议会大厦建筑群显然是按照一国之都的设计来建造的,与渥太华的国会山相比,并不逊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门广场上有一座纸牌屋公共艺术作品,作者是Charles-Étienne Brochu。它的目的并不是如电视剧情节所表现的对权力腐败的批判,而是喻示民主架构和价值的脆弱飘摇和珍贵精巧,呼唤整个社会小心翼翼地建设和维护对个性的包容以及二元政治的平衡。</p> 这是路过的一处音像博物馆(Museum of living memory),收藏口述历史,保存公共记忆,在全球已成为一项记录人类文明和教训的常见手段。 博物馆一旁的花园,背后就是圣劳伦斯河岸的滩涂小径,是适合聆听历史片段之后思考人生和平复心绪的漫步场所。 <p class="ql-block">飞驰在横加高速(Trans-Canada Highway)上,经过狭长的特米库亚塔湖(Lake Témiscouata)。</p> <p class="ql-block">魁北克,一个完整地保留了法式性格三观和民族风情的地区为北美的多元文化格局做出了珍贵的贡献。西方世界中的自治传统和加拿大国情里的包容性以及政治上的安魁共治模式或许是一副消弭地区分裂以及其它不安定因素的特效解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x3zqrh6" target="_blank">五湖四海之十一 —— 归去来兮密歇根</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