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

琴书侣

<p class="ql-block"> 错过</p><p class="ql-block">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原来是地摊一句十分顺溜的广告语。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走过路过错过的事数不胜数……</p><p class="ql-block">有的“错过”甚至会使人刻骨铭心一辈子,后悔一辈子,男女爱情路上的错过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文玩收藏圈的朋友们也有“走过路过错过”的故事和经历。我早年喜欢收藏一些书画篆刻,文房杂项。时间一长,名声在外,同事们都知道我有收藏的癖好。于是闻听亲朋好友家里有东西鉴赏和转让,便马上告知我消息,久而久之倒也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一位周姓女同事和我说起她姐姐姐夫有一批老字画有心转让,约我方便时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听她说姐夫的父亲原来是上海滩的名律师。喜欢收藏字画,以后全部遗传给了姐夫。姐姐姐夫婚后定居在南通,这批字画便带回了南通。最近姐姐姐夫在城东地段买了新居,可能手头偏紧,就想把字画转让。</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下班后,周同事和我骑着自行车从城西前往城东她姐姐家。进了新村,发现内部干道水泥路还没铺好,路面坎坎坷坷,自行车颠着屁股到了一幢新楼楼下。锁好自行车 ,周同事领着我爬楼梯到三楼一家敲门。开了门,一对中年夫妻招呼我俩在客厅坐定。 稍候,周同事姐夫拿了一张凳进房间站在上面,伸手从大橱顶上拿出来一包一包长条状包得十分仔细的布包 ,周同事和姐姐接过放在客厅桌上。然后姐夫解开布包,把里边的画轴一幅一幅展开。第一个布包是四个卷轴,展开的一瞬,我便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四幅一套六尺对开屏的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的水墨《坡石幽兰图》。审视画幅上题款书法“乱石铺街”是标标准准的“板桥体”无误。画幅上下石坡及丛生其上的幽兰布局合理,笔法潇洒自然,四幅一套《坡石幽兰图》,幅幅不同凡响,夺人心魄。而且四幅条屏原装原裱,纸质老旧,完全符合清代字画年代特征。细审之下发现画幅下部因受潮稍损,木制画轴及轴头也已不见,但《坡石幽兰图》正身品相完好,估计是以前大户人家天长日久把画挂在客厅,以致下部受潮所致。心虽惊而色不变。看到再好的东西干万不能喜形于色,这是收藏圈内人士的秘密。姐夫卷起又收好,下一包内是六幅小册页,每一幅相当于二张A4纸大小,画面上彩绘了六匹各种神态的骏马,一看更吓了一大跳,那画上落款居然元代著名大家赵孟頫。此册页每幅画面虽仅画一匹骏马,但小中见大。画面六匹骏马神态各异,生动活泼,色彩十分鲜艳。落款赵体书法特征明显。赵孟頫画马是他的强项,而且此六幅骏马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用色精当,画技上乘,品相一流,绝非俗手能为。但以我三十多年前的鉴赏水平尚不能肯定是赵孟頫真迹。毕竟是六,七百年前元代大家的手笔,价值连城 ,凭一面之见实在难以确认为真迹?又看了十几幅,都是清代和明代以前大,小名家的画作,可见周同事姐夫的父亲收藏档次极高,完完全全是大收藏家的级别。</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已晚,三十多幅如全部看完再包装既麻烦又耗时,于是便和周同事姐夫说:“姐夫,再看一包吧,其他的以后有机会再看”。因为心里有数,这批老旧字画应该全部是早年精心挑选收藏的真东西无疑。说话间,姐夫随手又打开一包,又是四幅四条屏兰花,尺寸是四尺对开,原装原裱,纸质老旧。画一展开当我看到落款书“金陵马湘兰”,立刻反映过来是明代金陵名妓马湘兰。</p><p class="ql-block">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自幼不幸沦落风尘。是明末清初时名噪一时的秦淮八艳之一。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故以“湘兰”名重。她画的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深得兰花清雅脱俗之气韵。从四条屏原装原裱的纸质,落款,印章及水墨兰花的水准,除马湘兰外不可能另有他人。</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看出来周同事和她姐姐姐夫只知道字画是值钱的,但并不知道这批字画究竟是什么年代,什么名家,什么价值?而主导这批字画命运的是周同事的姐姐。于是便征询什么价格转让?姐姐叫我说价,我说一般都是卖家出价,买家还价。僵了一会,姐姐说有人每幅出价三千多。那么算下来三十余幅得十多万。当时我心里想,光扬州八怪郑板桥的水墨六尺四条屏就应该值这个价,更不用说元代赵孟頫,明代马湘兰了……</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万元户已经很了不起了,工薪阶层要想筹得十几万元买下这批字画,确实比登天还难。</p><p class="ql-block"> 天色已晚,再过几天便是农历春节,周同事姐姐说过了春节再谈吧,于是告辞。春节一过,我想方设法借了几万元与周同事相约再去她姐姐家相商,即使买不起全部,挑几幅也行。谁知周同事告诉我,她姐姐单位一个医生介绍给香港人全部买走了。顿时有如一瓢凉水把我从头浇到脚,心里惊呼黄了,黄了,这一次的错过与这批字画再也无缘了。后来总结这次教训:</p><p class="ql-block"> 一、不能在姐妹双方都在时谈价钱,因为大家结婚以后,金钱财物各有隐私,互相不便公开。</p><p class="ql-block"> 二、当晚告辞后,应该第二天单独再去协商。</p><p class="ql-block"> 三、心想捡漏却没有检漏的经验,金钱和办法。</p><p class="ql-block"> 四、没有钱底气不足,优柔寡断,错失良机。</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那一次错过耿耿于怀,那元代大家赵孟頫的画马册页,扬州八怪郑板桥六尺对开四条屏《坡石幽兰图》,金陵名妓马湘兰的四尺对开四条屏水墨兰花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走过路过错过了,那是我古玩收藏生涯中终生难忘的遗憾。要知道放在今天,这批三十多幅历代名家字画绝对是价值连城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个人古玩收藏纯粹是爱好和痴心。上辈人把历经艰辛甚至倾家荡产买下的东西当成宝贝收藏,下辈人中又有多少人会去喜欢,又有多少人会去珍惜?又有多少人会去研究。又有多少人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如今回忆三十多年前的事,只能自认无缘罢了,是你的终是你的,不是你的求也不得。即使擦肩而过,也是天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年夏日写于南通笔雀铜瓦斋</p> <p class="ql-block">小区</p> <p class="ql-block">骑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的画《石蘭》</p> <p class="ql-block">蘭石图</p> <p class="ql-block">画马</p> <p class="ql-block">人物与马</p> <p class="ql-block">滚马图</p> <p class="ql-block">蘭花图</p> <p class="ql-block">蘭花竹石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