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灵水举人村游记

白桦斋主

追忆2015年6月7日我们小家庭自驾游览了北京灵水举人村。 灵水村位于北京西南部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距镇政府12公里,东南部距政府驻地32.5公里。村子距109国道4公里。<div>  到达灵水村的交通方式:乘地铁一号线在苹果园站下,步行至地铁苹果园西站乘892路在军响站下,步行至桑峪部队站乘坐m04路,在灵水举人村站下车即到。其他交通:公交: 乘地铁一号线在苹果园站下,步行至地铁苹果园西站乘892路在军响站下,步行至桑峪部队站乘坐m04路,在灵水举人村站下车即到。 自驾: 中国农大南路沿圆明园西路、圆清路、北清路到达北安河后,转向大觉寺方向直奔门头沟109国道,在109国道王平与河北交叉口处,选择王平方向。沿109国道行驶,经河南台、雁翅到达斋堂,见一路标指向灵水村右转,四公里即到。</div> 斋堂镇灵水举人村,近702乡道,紧邻双龙峡、爨底下谷村、灵山、十八潭等景点,周边环境幽雅静谧。灵水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在中国科举文化盛行时,灵水村在明清二代曾出过二名进士,二十二名举人,民国时期还有六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因此得名“灵水举人村”。 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有刘懋恒、刘增广等众多举人出现,因此灵水被当地人冠以“举人村”。灵水村形成于辽金时代,不仅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而且过去民间所信仰的诸神尽有。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其 中东 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等景点自古有“灵水八景”之称。<div>   进入灵水山村来,一座硕大的影壁立在村口,感觉把整座村子都当成一个院落、一个整体。村口的古槐与影壁一起迎来送往,既守护着村里的一丝隐秘,又彰显着古村的独特文化魅力。</div> 进入灵水村举人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影壁上由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所书的“灵水举人村”几个大字。 据传,灵水先人是通过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村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而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山水有灵,人杰辈出。 灵水村名来源,一说明代已成村,称凌水、冷水,以村中多泉,且甘冷得名,现为谐音;一说村中庙宇神佛灵验,病者祈求圣水(泉水),喝水后即可痊愈,清代盛行,称之灵水。 踏入灵水村,会感到她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延绵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斑驳的砖瓦上,起伏的青石板间,伫立的古树枝叶里都仿佛渗透着灵水文人子弟们诵读诗书的灵气。 灵水村南海火龙王庙,你会发现这样的奇观——两棵千年古柏都带有寄生树,它们分别叫作“柏抱榆”“柏抱桑”。听村里老人笑谈,“榆桑”谐音“愚丧”,没有愚笨,只剩智慧,或许这就是灵水读书人辈出的奥秘。 相传灵水村中有“大庙十七,小庙二十”之说,但如今仅能找到17座遗址。最具特色的是灵水村佛、道、儒、天主教“四教合一”,以及多种民间信仰共存的多元宗教文化特点。 览古庙遗址,寻多元文化信仰。踏入灵水村就发现遍布于各个角落的寺庙遗址。这些庙宇散布在四周的山坡和高台上,形成了大小不同的4个古庙建筑群。<div>  南海火龙王庙。</div> 相传建于金代的南海火龙王庙,位于村西庙宇建筑群中央。古人认为龙王司水,“火龙王庙”不就“水火难容”吗?经村里老人解释得知,灵水村水源充沛,然而水大也易成灾,故建火龙王庙以求风调雨顺。 南海火龙王庙坐北朝南,相传建于金代,重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规模宏大。山门为青砖歇山式建筑,山门正脊有吻兽,券洞上部嵌有青砖刻匾,周围有莲瓣花纹,匾额题“南海火龙王庙”并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重阳吉日,曾林乡重修”,匾下券门上砖雕狮子、鹿、龙等。如今,南海火龙王庙只剩下残垣断壁、破旧拔券山门和东侧旁门。俗话说“水火难容”,可灵水村却建有南海火龙王庙,让人迷惑不解。据说,灵水村过去水源充沛,常闹水灾,建火龙王庙以保持“阴阳平衡”。 取得成就的文人归乡修建宅院,无疑促进了村落的发展和保护,村中把这些院子叫作“举人宅院”。灵水村有14座举人宅院遗址,较为典型的有刘懋恒、刘增广、谭瑞龙、刘明飞等几处宅院,其中保存完好的尤推刘懋恒和刘增广的宅院。专家评定刘懋恒宅院为代表的灵水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 灵水村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原貌保存较好。现有明代民居20余间,清代民居100余间。灵水村前后有三条石头街道,层层叠叠的房子簇拥在一起,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序。 举人宅院。被誉为“举人村”的灵水村保留有多处举人故居宅院遗址,如刘懋恒、刘增广故居等。这类五进“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在山区实属罕见,其典雅优美的建筑风格更是彰显了灵水村的士人风范及文化底蕴。 有些院落虽然看起来显得很破落,但能保存至今已经很难得了。 灵水村最闻名的四合院是举人宅院,清代刘举人居住的五进院子,只是现在大门紧锁,破旧的窗棂默默地为沧桑代言。 2013年10月11号湖南卫视携手林志颖、郭涛、王岳伦、田亮、张亮携手星二代推出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站就在灵水村拍摄。 我们最熟悉灵水村的,就是它作为《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取景地。这座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此前也曾作为电视剧《手机》《五月槐花香》,电影《最爱》等知名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在2013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节目开播后“爆红”。<br> 古时候,灵水村人口与碾子分配不均,常出现为争抢碾子加工粮食而发生冲突的事件。为此,官至吉州候补知府的举人刘增广出面调停,制定约法,并在碾坊之内的墙壁上题写下“君子不争”四字。此举也强化了村民的集体意识,使文明礼让、和谐共处的精神扎根村民心中。<br> 清康熙辛未年(1691),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村民们共同制定了保护水源的村规民约,并刻成石碑立于水池旁。这块碑保存完好,文物价值高,是迄今为止在北京地区所发现时间最早的有关保护水源免遭污染的碑刻,人称“三禁碑”。 村中有72眼水井、32盘石碾,今日虽已岁月留痕,沧桑磨砺,当你留连轻抚,仿佛辘辘的吊水声,轧轧的磨面声隐隐阵阵,飘忽在徐徐轻拂的晚风中。 众多举人出现在灵水村,构成了灵水村宅院和民居建筑风格追求“仕者风范”。“越制”的九间九檩大宅院(后自焚以避祸),刘知府的五套院、谭瑞龙的大宅院等院落纵横相连,左右互通,八大商号及传统民居也颇具鲜明地方特色,两进或三进的四合院,轴线明晰,房舍对称,是中国北方明清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162套四合院、6座明代宅院、120套清代民居构成了举人村古民居的主流。 文昌阁和魁星楼,在北方山村极为少见。可见当地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据记载,灵水村举人刘明政有5个儿子:刘瑞吉、刘瑞祥、刘瑞如、刘瑞意、刘瑞杳,他们都在清雍正年间考中了举人,在灵水村是人人称羡的“一门五举人”。后来,为表彰他们立下的功劳以及该村文风昌盛,官府组织重修了灵水村的文昌阁。<div><br></div> 文昌阁和魁星楼位于村东北部山上。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曲星”,魁星是中国北方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参加科举考试成了民间学子的唯一进阶之路。为求得科举的顺利,学子常常到文昌阁求拜文昌帝君。 二零一四年正直举人刘增广中举一百二十周年,在文化广场上设立了5组铜制雕像再现当年举人中举盛况。分别分别为孺子可教、寒窗苦读、赴京赶考、骑马跨街及村人中举的盛况,栩栩如生,仿若人生剪影,不失为教导“诗书传家”的亲子教育好地方。<div>  </div> 孺子可教组雕。 小外孙在此蹭了一堂师爷的课,聆听了师爷的谆谆教诲。 寒窗苦读组雕。 赴京赶考组雕。 骑马跨街组雕。 (以上文字资料选自网络) 这家是我们当晚入住的民宿。 小院子收拾的干净利落。 房间里的大通铺 干净整洁。 自助晚餐很是惬意。 明天早晨要直接去爨底下村游览。 近些年再次让灵水村扬名天下,靠的就是火遍全国的《爸爸去哪儿》了,一个制作精良的创作团队成就了一档万人空巷的节目,同时也带火了沉睡于深山中的千年古村,把灵水村介绍给了全国的电视观众。<div>  时光荏苒,当时小外孙还没上学,如今已经是5年级的学生了。</div>

灵水村

举人

灵水

宅院

龙王庙

民居

增广

古民居

刘懋恒

文昌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