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喂,小裴,你在家吧?马上通知你们组的人,明天早晨7:30去民族幼儿园做码边,中运会急用,待会儿给我名单。”正在为出游的亲人清洗碗筷的自己,接到了白校长的紧急通知,匆匆擦洗完毕,赶快给组内的姐妹们一一拨打电话,落实最终的“码边”人选。</p><p class="ql-block"> “做什么码边?”</p><p class="ql-block"> “估计是演出服上的云钩需要手工缝制。”</p><p class="ql-block"> 自己曾经参加过百人大合唱,穿过蒙古族服饰,为了增加舞台色彩,边缘的云钩造型,都是用手工将透明的碎片缝上去的,想必明天这活儿不过如此。所以,一连拨了十来个人的号码,都是这么“码边”。</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晨踏着迟到的钟点,走进民族幼儿园院内一看,哈,天大的笑话,哪有什么衣服,都是一团一团的彩色线头,原来是制作400人的大型蒙古族舞蹈表演用的道具——彩色马鞭!</p><p class="ql-block"> 三所学校的姐妹们都有种猫吃刺猬无从下手的感觉,好在有民幼的老教师跟踪指导,在摸索中蹒跚起步。</p><p class="ql-block"> 马鞭的第一道工序是用蓝紫黄三色线头搓鞭绳,这活儿要用到小时候帮妈妈搓纳鞋底麻绳的基本功,外加拧麻花的技巧,最后在收尾打结的时候,要留一个黄色的提环在外面。鞭绳搓好之后,要用红色和黄色的线团分别在两头做绒穗,哈,这道工序用的是咱儿时扎羊角辫的功夫,缠绕的线头一端也要留一个套环,最后将另一端插入套环内使劲一拉,无需打结就牢牢地固定了。</p><p class="ql-block"> 鞭杆是用直径是2厘米的白色PVC塑料管裁剪的,长约35公分,要在两端用烧热的针锥扎烫小孔,一端用来穿提环,一端要和鞭绳用钥匙环串联,在串联的时候才得用针线将圆环稳稳地固定在鞭杆的一端,还必须能灵活地转动。</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道工序的确是“码边”——用蓝色的带云钩的布条将挂鞭绳的那端缠好,可是,“码边”的主料却是胶水,而不是用针头缝制。</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前半程,人人都在熟悉阶段,进度很慢,如果采用流水线程序,进程会加快一些。但是,我们都感觉这是一门难得的民间艺术,谁都想从头学起,谁都想掌握马鞭制作的全过程,有人开玩笑说“这手艺要传给孙子的,咱得好好学!”</p><p class="ql-block"> 于是,这些未来的奶奶们,都学得十分认真,不说为自治区的中运会尽一份东道主的责任,单说为了下一代、为了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也愿意在炎炎烈日之下淌汗吃苦。</p><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12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