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下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社会上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那么对于我们,父辈们的一粒灰落在我们身上至少也是一块巨石吧。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父辈或我们作为父辈难免没有过错,没有背叛。面对生命中这些失落和伤痛,要不要表现出来可以由我们自己作主,要不要把它藏在心底深处不让他显露在脸上可以由自己作主,要不要耿耿于怀或解开心结也可以由自己作主。我曾从事野外地质工作,听说过关于同行们驻扎野外期间与当地人发生的一些风流韵事,有的人风轻云淡,有的人甚至他们的家人一辈子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人世间只要有爱,移情、背叛如影随形,难以断绝。这是影片《外出偷马》引发的一段感想。</h3> <h3>《外出偷马》是根据挪威作家伯尔·帕特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老人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与父亲在一起的短暂时光。父亲部队退伍后,就远离家门,去深山林场当了一名伐木工人。这一年他15岁,他是第一次利用暑假来父亲工作的地方,也是最后一次。在这里他享受了深情而又严厉的父爱,也享受了壮丽而又充满野性的自然风光,茂密的森林,湍急的河流,盘旋的山鹰,树上的小鸟,奔跑的野兔,林中还有一群健壮的骏马。不远处的邻居,母亲带着三个男孩,也许男主人也是在外地工作。他与邻家的孩子很快成为了好朋友。骑上奔驰的骏马,一展男儿的雄风豪气成为他与邻家哥哥心中的一个秘密,他们偷偷结伴而行,第一次他还是难以驾驭摔下马来,让他尝到了疼痛的滋味。邻家哥哥因疏忽大意,走前将猎枪随意摆放,一对孪生的弟弟,在玩对打游戏时,其中大一点的孩子懵懂的拿起猎枪将小弟弟真的射杀了,成了邻家哥哥心里永远的痛。</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林场的日子里,父亲们的劳作是艰辛的,孩子们眼里看到的是一种力量的美和雄健的美 ,情窦初开的他也被邻家妈妈那俊美俏丽阴柔之美所深深吸引。在羡慕欣赏他们劳作时,他也无意间察觉到爸爸与邻家妈妈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不知是怕失去父爱,还是怕自己梦幻般的情愫被破坏,只要是他们坐在一起时,他总是调皮地坐在他们之间。没有恼怒,没有斥责,没有尴尬,只有相对无言,会心一笑。临别时,爸爸和他沿着河边散步,看到放排的木头被岩石阻隔滞留河岸,爸爸正要走下去,他抢先一步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压抑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了,他完全沉浸在忘我的状态中,用尽全身力气狠命地将木头的绳结扯开,好像一切的疼痛在这一刻消失了,心结也打开了。爸爸看到孩子长大了,坚强了,路上,爸爸对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痛与不痛的事可以自己决定”。</h3> <h3>从他离开林场,爸爸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几年过去,他长大了,收到爸爸一封夾着一张存折的信,这是卖木材给他和妈妈留的钱,影片没告诉有多少钱,只知道妈妈给儿子订制了一套西装。一晃就是五十年,当初的少年已经成了一位花甲老人,老人与老伴自驾外岀旅游,没想到一场车祸夺去了老伴的生命,内心无比痛苦,因自责重又回到这片林子,在这里又巧遇了当年邻家那位射杀弟弟的孪生哥哥,从而引发了老人的一段回忆。故事平淡无华,波澜不惊,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情色的场景。然而,挪威的自然风光真的很美,少年时,夏季的草木繁盛,老年时,冬季的冰雪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衬托了男主的心境。这是一部关于伤痛为主题主调的电影,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有伤心之痛。男主骑马摔伤之痛,失去父爱之痛,晚年又失去老伴之痛。邻家的哥哥失去弟弟之痛,邻家妈妈失去儿子之痛。男主的妈妈失去了爱人之痛。男主的父亲难道不痛吗?只不过是他忍受了所有的痛苦,从痛苦中萃取了那句经典之语,“痛与不痛自己可以决定”。</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看完影片,我惊讶于自己的发现,人其实有两个命,一个是使命,一个是生命。人的一生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上的,有的人视使命为生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或使命不止,视爱人为生命,视家庭为生命,视事业为生命。有的人当发现使命与生命不能相容时,他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的使命,当然也有人放弃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既有坚定的现实主义,也有强烈的浪漫主义。为了使命让生命扭曲还是怒放依然可以自己作主。我想影片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与自己和解永远不会太迟,告诉我们即便生命垂老依然有重新开始的选择和权利。还是那句话,痛与不痛自己可以决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