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总有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绑着一把马尾巴似的小短发,皮肤白皙,纯真、灵动的双眸,笑起来两个浅浅的小梨涡,非常可爱,她就是小微——我十多年前的一个学生,也是我的得意门生。遗憾的是这十多年我们已失去联系,她和那个班的孩子都让我惦念不已。</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我在城区一所小学任教,小微是我在那所小学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我执教生涯中遇到的一个极富灵气,很有语言天赋的孩子。从教以来,我大部分时间任教小学高段语文,但带了几轮之后,我决定去带一轮低段语文,以便系统熟悉教材,于是遇到了小微和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也是教了低段之后,我才发现低年级的小朋友那么可爱,班上有个男生,个子小小的,一副机灵鬼的样子,记得上完《狐假虎威》一课,他满脸狐疑地走到讲台桌问我:“老师,狐狸只骗了一块肉怎么会吃得饱?”这问题让我啼笑皆非,还好我灵机一动把问题踢回去,说:“对啊,狐狸以后还会不会继续行骗呢?乌鸦还会继续受骗上当吗?你思考一下。”他带着我的问题若有所思地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微不会问这些略显幼稚的问题,她的问题思维含量更高一些,通常是她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提出的,我也经常也会把问题回抛她,她就一边走一边眼睛扑闪扑闪地思考着。</p> <p class="ql-block"> 小微有很强的语言天赋,不论是文字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远超同龄人,我经常请她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她的朗读声情并茂十分打动人,每次她读文章的时候孩子们都静悄悄地听着,我不仅喜欢她的声音也喜欢她投入的样子。她不像现在很多孩子经过系统的语言训练,上过小主持人培训班之类,她没有,她的表现更多的是源于她的天赋。她很爱阅读,记得有一回她和我一起荡秋千,我问她最近在看什么书。她说在读马克.吐温的作品,还说她很喜欢马克.吐温的作品,语言风趣幽默。那一刻,作为她的老师,我在吃惊之余也有些惭愧,要知道那时小微才读三年级,也就是八九岁的孩子,回想自己八九岁的时候,知道什么呢?马克.吐温?怕是连名字也没听过吧?我和她玩笑:“将来当作家了,一定要记得老师哦,让老师也沾沾你的光。”她使劲地点头:“一定!”那可爱娇俏的模样至今印在记忆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任教的这所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学,生源和后来任教的学校有着迥然之别,家长大部分是做从事小本生意或农村进城务工的,他们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相对少些。小微不同于同龄人的灵气让我对她的父母和家庭产生好奇,后来我认识了她的父母,他们在自家楼下开着一家小店,爸爸脾气温和,妈妈说话轻声细语,用现在的话来说,父母情绪都很稳定,我相信这对小微的成长颇有影响。尤其是妈妈,能看得出是一个聪慧的妈妈,有着良好的教养,对教育孩子有独到之处,十分重视阅读,也很尊重孩子的天性,认识她的父母之后,我就知道小薇的灵气从何而来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班级里可爱的孩子很多。有着一双大眼睛、能说会道的小丽;乖巧可爱、长相秀气的燕子;中途插班聪颖好学极为懂事,成绩不亚于小微的李艳;还有很多调皮可爱的小男生,他们都使我深深喜欢上这个班级,喜欢给他们上课,喜欢当他们的班主任。世事无常,或许是内心早有想法,或许是机缘巧合,恰巧市区一所大家心目中的重点小学招聘教师,我去参加招聘并考上了,因为是偷偷地报考,身边的同事都不知道,更无法告知孩子们和家长们。新的学期,孩子们兴高采烈到学校注册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语文老师不见人影,孩子们十分惊讶甚至当场放声大哭,小微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都是后来同事们和孩子们告诉我的,而我已成了另一所小学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所小学相隔并不远,我曾经回过学校看望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像一群小鸟一样围过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问我为什么不教他们了?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用墨镜遮住红了的眼眶和即将流出的泪水,仓皇而逃,此后工作繁忙便很少有机会回去看他们了。但孩子们却连着几年教师节都组织了一大帮同学来家中看我,有一年教师节我在外地,孩子们来家中留下他们带来的礼物,有千纸鹤、五彩的许愿星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小礼物,还有他们手写的一封封信,小丽在信中说:“老师,您回来教我们吧,您一定会重新考上我们学校的,不过您如果不愿意回来,我也不怪您,您永远是我最爱的老师。”聪明懂事的李艳有事没来,她托同学带来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写到:“老师,我永远记得您笑眯眯给我们上课的情景。现在每当经过那间教室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孩子们的信和礼物让我忍不住坐在沙发上垂泪。其实早在刚刚调往另一所小学的时候,每到夜晚我就会想起那一群可爱的孩子,就像想起自己的孩子,想着不辞而别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既伤感又难过,常常躲在被窝里流泪,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适应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学生,日子重新忙碌地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遇到了更多优秀的孩子,不乏考上名校或留学海外的,但我仍时常想起这一届孩子,内心多有愧疚与遗憾。愧疚于中途和他们说“再见!”,愧疚于当年的不告而别,也遗憾没能看到他们后来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离开原学校之后,原同事告诉我,小微在一篇文章中写我,写得惟妙惟肖,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大声朗读这篇文章,大伙儿笑成一团,她们说:“写得太传神了,有其师必有其徒!”我至今遗憾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不过我也能猜想到她写的内容,学生写我大多写我“懒、健忘、爱臭美”,当然也有学生写我上课有趣之类,不过那是少数。曾经有学生在文中写“我们的老师一天换一套衣服,甚至半天换一套,不知她累不累。”我大笑,多体贴的孩子!小微写我,会怎么写呢?我还是有些好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若干年之后逛街,我在一家百货的服装店遇见当年的学生——和小微同班的燕子。她早早辍学步入社会,我问她为何这么早步入社会,她说:“后来成绩不好,不想读书,爸爸妈妈就让辍学了。”我的心为之一疼,不禁想:“如果我当年继续带她们,她是不是不会这么早辍学?”我问了班级里其他同学的情况,也问到小微,遗憾的是多年之后,她们之间也鲜少联系,小微还有很多同学的情况她也并不知道,那时没有建立班级QQ群,也没有微信群,要联系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当我行走在校园里,看着校园里奔跑着那一群群聪明可爱的孩子,我就会想起小微和她的同学。他们今日在何方?天资聪颖的小微是否实现了她的写作梦?聪明、好学、懂事的小丽、李艳是否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辍学的燕子现在在哪儿?爱哭鼻子的骁骁长成了怎样的大男孩?这些问题都在我的心里成为挥之不去的一个谜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可以遇见,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他们对老师毫无保留的爱。也说一声“对不起”,原谅老师当年的不辞而别!</p><p class="ql-block"> 希望孩子们安好,愿我们能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