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攥在自己手里--读《海边的卡夫卡》

风生水起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亲生父亲的残酷诅咒。“你早晚会弑父,与母亲、姐姐交合。”父亲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div>  为了逃离这可怕的魔咒,他选择了从东京的家里离家出走,在一个长途大巴上他遇到了一个名叫樱花的年长他几岁的女子,他们到了四国的高松市。由于举目无亲,他就在樱花的寓所里居住了一晚上。不愿意过多打扰,于是他又到一个私人图书馆安顿了下来。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名叫大岛的男性化的女子热心收留了他。他从小就喜欢看书,也喜欢上了这里。</div><div> 在看到一个名叫佐伯的女子,他强烈感受到这个女子似乎就是那个在自己四岁时候抛弃自己的母亲,带着这个感觉和假设,他和佐伯数次交流。而在图书馆居住生活的几天中,少年在梦一般的场景中数次与佐伯交合,而在现实场景中他又和像自己母亲般的佐伯交合了。他害怕又不由自主,似乎又中了魔咒,无法摆脱。</div><div> </div>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引申出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的故事。这个古希腊故事里俄狄浦斯从小被父母抛弃,长大后偶然回到自己的家乡,不经意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后与自己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母亲和 几个孩子知道真相后,母亲自杀,自己又被两个孩子赶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故事中的魔咒是少年在千里之外通过一个叫做中田的老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轴线就是,一个名叫中田的老人,没有记忆、不认字,却能和猫语言交流,在寻找猫的时候被迫杀死了少年的父亲,之后又和一个名叫星野的年轻人千辛万苦找到了佐伯,也找到并打开了“入口石”。中田按照佐伯的请求,烧毁了有着所有佐伯青春以后记忆的纸张。而后,佐伯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入口石里,佐伯回到了十五岁,而少年在一个有时空穿越的森林里也见到了十五岁的佐伯。此时的少年就是和现实中佐伯一起看到油画里的那个卡夫卡,他们的相遇是那么的美好。少年卡夫卡在这里流连忘返,现实中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人和事。而那个时空中的佐伯则希望他在现实中能够记住她,而且只要卡夫卡记住他就好,希望卡夫卡把那幅《海边的卡夫卡》油画带走并陪伴着少年就好。最后,少年回到了现实中并摆脱了魔咒。整个故事简单概括就是如此,把古希腊的悲剧故事,在这里成了“浪子回头”,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没有沉迷在和少年佐伯的幻想中,摆脱了魔咒,回到了现实,开始继续上学等正常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篇小说我自己介绍的简单,但是里面描述确实相当细腻感人。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做《海边的卡夫卡》,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歌曲也叫做“海边的卡夫卡”,歌词就那么几句:</p><p class="ql-block"> 溺水少女的手指,探摸入口的石头</p><p class="ql-block"> 张开蓝色的裙裙,注视着海边的卡夫卡</p><p class="ql-block"> 歌词中的入口石和小说情节里的入口石前后呼应, 并且小说中记录少年卡夫卡和少女佐伯的油画的名字也叫做《海边的卡夫卡》。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里面的情节和歌曲里面的歌词。抛开书中一些作者对军国主义以及暴力行为等等的诸多批判,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本人的一些思想气息在里面,爱读书,经常运动,里面还适时穿插了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的内容,给小说增加了不少生趣。</p><p class="ql-block"> 但是,细看这本书,表达的确实心理和成长的故事。“俄狄浦斯情结 ”本身也是一个缺乏父爱的恋母情结。少年在逃亡的过程中,身边不断有人伸出援手,帮他度过难关。而与此同时,又有许多人愿意拯救或结果上拯救了他的灵魂。十五岁正是心理学中叛逆期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少年没有正常度过叛逆期而被社会所抛弃。我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就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童年,更要关注青春期的少年。而人也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敢于和命运抗争--命运就攥在自己手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