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卓雍湖一藏西的一颗璀璨明珠!》刘建军文/图

刘建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文工团的日子里,下部队,走边防,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家常便饭”的事情,半世纪以来,大西南(云,贵,川,藏,渝)的山山水水,都曾印下过我们的足迹,特别是世人向往的雪域西藏,更是我们多次涉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起西藏美丽的河流,群山,草原,湖泊……就象一串串闪光的宝石珠链,镶嵌在每个文工团员的记忆里。其中,在藏西,有片淳净如碧玉,晶蓝如翡翠的羊卓雍湖,更是让我梦绕魂牵,每每忆起,就不由得为之心动,为之沉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和1985年两次进藏,我们都与羊卓雍湖如期而遇。特别是1985年那次,我与它更是胼手砥足,有过一次亲密的接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75年我们第一次进藏,第一次来到羊卓雍湖边时,那景那情,至今都晃若梦中……那时,我们是坐着大卡车,从成都到拉萨,再由拉萨前往日喀则的。从拉萨出发,经过半天时间的跋涉,当车队卷着一路黄尘,终于攀上了五千多米高的岗巴拉山口,车上的大多数人却因疲惫晕车,或高山反应而昏昏入睡,不知谁的一声惊喜叫声,猛地唤醒了众人,大家纷纷伸头俯瞰,个个顿时目瞪口呆!只见一片巨大无比,翠绿如玉,水平似镜的高原湖泊,似画卷般神奇地展现开来……哦,碧翠天降的圣湖一羊卓雍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1985年又逢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庆,我们团再赴西藏,拉萨庆典活动完后,继续前往日喀则慰问,又要见到羊卓雍湖了。如果说75年那次与羊湖,更多是不期而遇的惊喜,而85年那次,则多了一份如相恋中人久别重逢的期待与欣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和乐队的老魏乘小车打前站,先到了浪卡子兵站,大部队得明天一早才从拉萨出发。在藏西,羊卓雍和浪卡子这两个地名,象连体婴一样密不可分,没有羊卓雍湖哪来浪卡子兵站,而浪卡子兵站又是经过羊卓雍湖的必由之地。不过那天天色不好,湖面显得灰扑扑的,本期待着想拍些好照片的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天,沿湖的公路上,不时遇见成群结队的藏民,身着盛装,面露喜色,象过节,又象是集体去赴一个盛会?这情景,在人口分散而且稀少的藏区,十分的少见,平时你即使沿公路走上几十里地,也难的碰见几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来到湖边散步。建在湖畔的兵站,旁边紧挨着一个藏族小村子。那地方缺电,入夜,四周漆黑一团,不过高原风疾,很快厚厚的云层被风推开,深蓝的夜幕上,散缀着小钻石一样的星星。云缝中有耀眼的月光透出,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这月明星稀,风清气朗的高原之夜,竟也会这般的迷人,这可能是因为在高原,大地与天空离得很近的缘故吧,星星是那么亮,月光是那么明!有首歌中不是这样唱道:西藏,西藏,伸手就能摸到太阳和月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亮,湖边,朝东的半个天空,已经被即将从大山后面升起的太阳染的通红,晨风吹拂下的湖水,也不再一平如镜,在五彩霞光的映照下,湖面金辉点点,波光粼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热心的兵站站长老王,(75年那次经过,他还是站里一名士兵,他还记得起当年看我们演出时的情景,)特意安排我们乘游艇去湖里逛逛。那是艘白色的漂亮小艇,平时站里用它来巡湖,捕魚,(捕魚是浪卡子兵站一项重要的副业,过往的汽车团老兵们讲,到浪卡子兵站,没有不吃鱼的。)有贵客到了,还可乘艇到湖上游上一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羊卓雍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宽阔,绕湖一圈数百公里,得走上几天几夜。这里不光湖光山色景致迷人,还水深鱼肥。早就听说西藏的江河湖泊里鱼产丰富,其中一个原因,是藏人一般不吃魚,鱼是他们心中敬畏的水菩萨,所以藏族上千年的丧葬习俗中,除了天葬便是水葬,水葬是将去世亲人的遗体,投入象羊卓雍措这样的圣湖之中,让水菩萨带着他们超度轮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艇驶离岸边,快到湖心了,王站长叫关掉发动机,小艇借着惯性在水中滑行。站长手持一柄鱼叉,站在艇首目不转睛瞄着水下,看来他在这湖上捕魚的经验丰富,是个老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见船舷两边的湖水异常的清彻,令我惊愕的是,纵横交错的水草下面,竟隐隐现出了起伏不平的湖底,(要知道羊湖水最深处可达六十多米,从远处看,这里水的色泽深蓝,水深似有丈余,是因为水太清冽太透明显出了湖底,还是……?至今这在我心中都是一道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湖中,时不时地见到有两尺多长的大鱼,象道黑影似的在艇侧水底飞快的掠过。可能游鱼速度太快,我见到王站长紧握在手中的鱼叉,始终都没有投射出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阵汽车喇叭声从岸边传来,只见沿湖十多里的山路上,扬起了一道长长的烟尘。大约有二十多辆崭新的日产三菱越野车,快速地从山顶上冲下来,又朝着兵站方向驰骋而去。因之前接到通知,王站长说这是班禅大师的车队,从拉萨来,要到日喀则去,途中,还要举行一个摸顶仪式,难怪昨天和今天,都见到有成群结队的藏民朝浪卡子方向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身兼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的第十世班禅大师,是在参加完拉萨的庆祝活动后,又赶往日喀则视察的,遵照中央给他的入藏先政事后佛事的指示,班禅大师在视察西藏工作同时,也进行一些宗教礼仪方面的活动,如摸顶,法会等,以满足信教僧众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象这神山圣湖一样,在西藏当地民众心目中,十世班禅大师享有尊神一样崇高的地位,即使当他圆寂后,他的爱国家,爱西藏,仁善慈祥的形象,也被各族群众所深深怀念。那次西藏之行,班禅大师也在我们每个演员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拉萨时,他就观看过我们团的演出,在日喀则的扎寺倫布寺的一次盛大开光法会上,当他在众人簇拥下步入会场时,看见一群挤在人堆外边的男女军人,估计是认出了我们,脸上顿时露出慈善笑意,果然,他刚落坐就吩咐下去,只见一主事僧人过来,把拦在外面的我们,带到了观看法会表演的一个最好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湖边,班禅大师的车队刚开过去,两辆大客车,夹带着几辆满载演出物资的卡车也开过来了,一望就知是我们团的人到了,老魏和我赶紧招呼游艇靠岸,好回兵站去迎接大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提前报餐,兵站准备好了饭菜,很快大部队吃过饭就上车出发。哪知刚出兵站车队就被堵住了,只见公路两边的草原上,此时已聚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少说也有二三万,都是这方圆几百里周围虔诚信教的藏民,听说班禅大师要从此路过,前来向大师顶礼膜拜,并乞求大师的摸顶赐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传统宗教文化中,摸顶仪式仅有高僧或活佛才有资格从事,所以既庄重又神圣,信徒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恭敬地走到大师跟前,有的葡蔔在地,有的跪地而行,而大师佛手扬起,往每位信徒头顶轻轻摸过,于是在信徒心中,似觉被无边法力关照,自然如沐天恩,幸福无比!而大师摸顶也很辛苦,据说一天上万人的摸下来,手都会摸肿,所以摸顶时候,大师的手臂是被身边人小心抬着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过天呐,这等待摸顶的人多的阻断了公路,要等仪式全部结束,得到什么时候啊?还好,经与相关活动组织者协调,没耽搁的太久,终于腾出了道路让我们的车队先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那天,在赶往日喀则的路上,途经江孜城时,已是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时分,金色的夕照余辉,把兀立在高高山坡之上的当年抗英城堡,塗抹的如血色般耀眼,悲壮!</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14.7.5于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专职小提琴教师;自由摄影家。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小提琴演奏员,军队生涯30多年,军队离退休干部。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小提琴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会艺术(音乐类)考级考官。从事摄影多年,曾任西南军事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政法委法制宣传中心特约记者;华西都市报文化新闻部特约记者。现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民族影像艺术协会专家委员;新华社图片库及成都经典汇文化公司签约摄影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