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现阅读与习作的融通,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课堂教学展示点评活动于5月27日上午举行,寿光市凤华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智慧教室集中观看了6位专家对每堂课的专业评析。</p> 领导致词与评分标准解读 <p class="ql-block">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任褚清源,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副局长贺利捷,围绕“跟着阅读学写作”,遇见更好的课堂样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博士,阐述了本次评课标准——侧重于课堂练笔怎么落地;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最后从五个维度说明了具体要求和分值,并且详细说明了每个维度的评分侧重点。</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上半场是李琦老师,徐承芸老师,陈中杰老师进行的专家点评。首先是李琦老师对陈静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精读引领课《肥皂泡》,侯文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精读引领课《火烧云》,李洁雯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习作指导课《这样想象真有趣》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 三节课从阅读到写作,教学过程扎实有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进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写法的指导,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两篇文本都是先聚焦方法,然后聚焦小练笔。习作指导课从搭建支架,妙笔生花写故事,以评促改三个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思考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改,为学生构建起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p><p class="ql-block"> 此外,李老师还针对三节课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依据课型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二是依学定教。提醒老师们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编排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学会舍弃,用不断的进阶取代简单的重复。</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徐承芸老师对刘静老师一年级读写结合课《荷叶圆圆》,三年级王艳萍老师习作指导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二年级王旖瑶老师精读引领课《蜘蛛开店》三节课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 刘静老师的课,年段目标、教学目标清晰,老师注重学生的习作实践,以课文学习为主,拓展阅读为辅,教学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情,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简单有效,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学生背诵课文之前,可以先结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可以有效辅助学生背课文,二是最后的写话时间略有仓促,如果时间再充裕些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王艳萍老师的课注重学生习作实践,写评结合,习作内容自然链接学生生活,师生之间交流平等,流畅,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精炼准确,板书规范美观。此外,存在的建议有,教学中没有抓住“身边”和“特点”两个词语进行指导,另外在写作中着眼于“动作”“语言”“想象”,超出习作的要求,不符合三年级“写人”习作的要求,拔高了年段要求。</p> <p class="ql-block"> 王旖瑶老师的课能体现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练笔点选择精准,读写贯通,师生交流平等,创设真实情境进行练笔,学生积极配合思维活跃。需要注意的是,在课文学习中朗读不够,环节太多,过于冗杂,指向性不够,二年级阅读要求初读不宜默读,而应该朗读。学生在编故事时,教师的评语指向也不够清楚。</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陈忠杰老师先对赵敏老师《祖先的摇篮》和郑珍老师《童年的水墨画》两课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祖先的摇篮》这一课对教材单元学习要点把握准确,教学目标恰当,能根据年段和文本特点突出语言学习的重点,能寻找恰当“学点”,科学确立确立“写点”。如果能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教师教材理解到位,注重体现文本特点,注重整合阅读资源,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方式活泼,教学效果良好,教师注重朗读训练,重视发展规律,实现读写融合。同时也提醒老师们思考过早的交给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陈忠杰老师又对《宝葫芦的秘密》读写结合课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指导课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宝葫芦的秘密》围绕单元要点,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巧设读写“生发点”,表达训练,梯次提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参与有深度。但课堂任务设置太多,使得很多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如一节课安排两次创编,应该有所侧重。</p><p class="ql-block">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跟学”意识强,引导从阅读材料中受到习作启发,“训练”意识强,学生经历扎实的习作过程,“支架”意识强,为学生提供管用的扶手。但也要注意课堂安排不要过满,注重课堂的完整性,享受课堂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下半场的点评环节,魏老师对《火烧云》、《漫画的启示》、《我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火烧云》说课中,老师思路清晰,表达明了,教学设计追求完整,存在不能突出重点的问题;《漫画的启示》一课中,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方法恰当,同时指出了,思维逻辑顺序颠倒的问题;《我国的世界遗产》一课,体现了情境性和实践性,老师上课亲切自然和真实,跟学生能平等交流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 杨建国老师对《神奇的探险之旅》、《宝葫芦的秘密》、《我的“自画像”》三课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探险之旅》一课中,从拓宽思路,激发想象;研读教材,明确要求;合理想象写具体;借助录像,引入情境四方面总结了课堂特点。《宝葫芦的秘密》一课中,老师真正落实了字词教学,通过写字示范,加强书写;在主题阅读中拓展延伸;最后创编故事进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我的“自画像”》一课中,老师通过漫画引领抓住主要特征;回归习作要求,引导启发思路;在老师的引领下,结合主题丛书学习描写自画像,并进行练写共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孙世梅老师对《故事新编》、《威尼斯的小镇》、《手指》三课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从在真实情境中、在任务驱动中、在语用实践中三方面进行评课。三位老师都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三种课型都密切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值得学习借鉴。</p> 评选结果公布 <p class="ql-block"> 活动经过评委的认真,公正的评选,评选出了特等奖11人,一等奖9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毕英春院长进行了总结,她指出这次活动有四大亮点:1.平台高端。此次活动是由中国教师报,地市级教育局合办。主办单位领导亲自致辞,并为获奖老师颁发证书。2.选题精准。跟着阅读学写作,从小练笔切入,指向语文的积累和作用,轻松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3.专业性强。崔峦教授,吴忠豪教授结合最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解读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地打分,肯定了老师们的长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给我们引领和启发。4.影响力大。</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由全国14个省市的40位教师参加了专业课的评选,25万人参与了人气奖的评选。一个活动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小练笔研究必借着这次活动的契机,更加走向深入。</p> 学习反思与感悟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面对这场盛宴,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做好记录,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滋养自身的专业水平。</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上午老师们的精彩分享,我学到了很多。如:写作不应该是单独进行的,而应与阅读相辅相承,同时应注重习作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练笔的安排应链接学生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再者,要多训练学生的习作思维,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其写作的过程模板,由解题到立意,到选材,到成文,最后展评。有了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对每个习作的把握也就有了框架,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习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耿荣荣</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的培训真是收获满满,从不同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们的课堂都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关注习作要素,突出读写结合,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方法,很好的做到了读写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巧妙的设计学习任务,“支架”意识很强,为学生提供管用的扶手。</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更好的知道了如何去引导孩子们更好的进行写作,让孩子们有法可依,有内容可写,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写作。</p><p class="ql-block"> ——邱皎</p> <p class="ql-block"> 学习是短暂的,收获却是无限的。研语的芳华,留香指尖。我们定会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乘风破浪,踏浪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二年级语文教研组</p><p class="ql-block">审核:李红娟</p><p class="ql-block">签发:苏永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