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国平</p> <p class="ql-block">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p><p class="ql-block"> ◎人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p><p class="ql-block">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所谓“多愁善感”,善感实为多愁的根源。多一分情,便多一分世间的牵挂。怎么办呢?徐再思接下來说得好:“不重不轻症候”,甘心消受,谁教你会风流。”</p><p class="ql-block"> 不过,情至深如贾宝玉者,就是重症甚至绝症,没有一个凡俗之躯消受得起,终于只好弃绝尘世了。</p><p class="ql-block"> ◎在情场上,两造都真,便刻骨铭心爱一场。两造都假,也无妨逢场作戏玩一场,最要命的是一个真一个假,就会种下怨恨甚至灾祸了。主动的假玩弄感情,自有恶有恶报。被动的假,虚与委蛇,也绝非明智之举。对于真情,是开不得玩笑,也敷衍不得的。“你若肯时肯,不肯时罢手”,休把人空拖逗”。(吕止庵《醉扶归》这是一句忠告。</p><p class="ql-block"> ◎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朱庭玉《行香子》的,因为一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p> <p class="ql-block"> ◎诗人陶醉于眼前的图画:柳堤,竹溪,鸥鹭,还有农夫渔翁,每人都正“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p><p class="ql-block"> 谁更快乐,是看画的诗人,还是身在画中却不知的农夫渔翁?</p><p class="ql-block"> 也许,人生应是这两种境界的交替,时而能投入地做手中的活计,不知自己在图画里,时而能跳出來看人生之画的全貌,也从这全貌出发看一看那贪营活计的自己。(所引散曲张养浩《中吕•朝天曲》)</p><p class="ql-block"> ◎张养浩《朱履曲》:“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p><p class="ql-block">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的那么紧张怱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p><p class="ql-block"> ◎“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张养浩此言可送天下精细人做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数学常识:当分母无穷大时,不论分子为几,其値均等于零。而你仍在分子上精细,岂不可笑?</p><p class="ql-block"> ◎单思或酸或辣,相思亦苦亦甜,思念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p><p class="ql-block"> ◎读曾瑞《红绣鞋•风情》想到的:</p><p class="ql-block"> 老来风流,有人传为佳话,有人斥为丑闻。其实,大都不必,只须用平常眼光去看待,无非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罢了。</p> <p class="ql-block"> ◎自古多痴情女,多薄情郎。但女人未必都是弱者,有的女人是用软弱武装起来的强者。</p><p class="ql-block"> 窦娥,赵盼,杜十娘,王瑞兰,李千金等……身份或不相同,但人性的光彩活灵活现,或坚强不屈,或主动果敢,或机灵执着……</p><p class="ql-block"> ◎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所以家庭生活是难以入诗。相反,羁旅却富有诗意。可是,偏偏在羁旅诗里,家成了一个中心意象。只有在“孤舟五更家万里”的情意中,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家的可贵。(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p><p class="ql-block"> ◎ 看破红尘易,忍受孤独难。在长期远离人寰的寂静中,一个人不可能做任何事,包括读书,写作,思考。甚至包括禅定,因为连禅定也是一种人类活动,唯有在人类的气围中才能进行。难怪住在冷清古诗里的这位老僧要自叹:“怎生敎老僧禅定?”(马致远《双调•寿阳曲•《烟寺晚钟》)</p><p class="ql-block"> ◎“断肠人忆断肠人”一个忆字,点出了离别之苦的所在。离别之苦,就苦在心中有许多生动的记忆,眼前却看不见人。情由忆生,记忆越生动,眼前的空缺越鲜明,人就越被思念之苦折磨,叫人如何不断肠。(王实甫《十二月•尧民歌•别情》)</p><p class="ql-block"> ◎李寿卿《寿阳曲》:“金刀利,锦鲤肥,更那堪玉葱纤细。添得醋米风的美,试尝道怎生滋味。”</p><p class="ql-block"> ◎醋味三辩:一,醋是爱情这道菜不可缺少的调料,能调出美味的佳肴,并使胃口大开;二,一点醋不吃的人不解爱情滋味,一点醋味不带的爱情平淡无味,三,醋缸打翻,爱情这道菜也就烧砸了。</p><p class="ql-block"> 此曲通篇隐喻,看官自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