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文/解向军</b></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马村双涝池村,下图为坡底村涝池</p> <p class="ql-block">涝池是一个乡村历史中的公共设施名词,它还有潦池、潦水、老池等民间叫转了的名字,韩城方言一般则称涝(老)沭(水)。涝池在民间只要是以村而聚居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它的存在,有的村庄多则几处涝池,而且构型多姿多样。涝池的村中方位都很讲究,收水排水很有科学性,地理位置多有风水之说,成为古代传统村落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水在一方,有水则灵,说的是有水的地方才是人居环境必不可缺的条件。早期的人们是沿河而居,长江南北,黄河两岸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那么,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粮食作物的发现和种植,以渔业为生的产业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古代的人们开始向陆地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朝代都曾经有移民的总体规划,鼓励人们到新大陆开发处女地。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理高低差别大,尤其是地处华北、西北等地的黄土高坡地带,水源缺乏,土地面积广大,经过先人们的实践经历,创造了把自然水储蓄起来,能够利用天然资源供养人畜生活用水,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改善了民居生活条件。</p> <p class="ql-block">韩城地处关中渭北高原地带最东边,是黄土高原与渭北高原的接壤地带,也是人类早期居住地,传统村落现今存量中的涝池文化也不可小觑。走进韩城乡村,时不时的可见到村中千奇百态的涝池,现在只有其少数的村庄人还在用它,或依赖它洗衣服,或利用它浇灌菜地。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它的作用了,或许也不会去关注它的历史文化。可是,<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们知道陕西省政府在2000年前后拨过一次巨额资金,要求对全省乡村的涝池进行过一次普遍维修,这也可能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官方投资有纪录修护涝池的例子,说明涝池的作用和文化受到了不可否认的重视。</b></p> <p class="ql-block">清朝韩城历史上有一则<b style="color:rgb(237, 35, 8);"><u>谚语云:西原的涝池街爷的庙,梁带村的戏台四角翘,党圪崂寨子支大炮。</u></b>从这则谚语结构上看,是一则宣扬地方特色文化的民间顺口溜,不难看出涝池文化的位置竟然排在前位,说明涝池历史在乡村老百姓心中的份量。</p> <p class="ql-block">作者走过多个村庄,记忆中还有柿谷(牛)坡上的涝池,梁带村、坡底等村的涝池大而美观。国家政策拨款重修涝池,是国家的重视,实际上当时的地方基层组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落实不到位。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维修加固保护,结果使有的村适得其反,把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村落一处风景线破坏殆尽。我们知道梁带村城中的庙前涝池位于村中间,非常美丽的砖石结构造型,周围人家庭院树木和四通八达的石头巷道,古色古香的古代人居环境,无不反映了梁带村人世世代代的文明和文化,是传统村落中少有的绝色景观。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观造型的涝池,在国家款项的支持下,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成了一个土坑。你说,一座芮国遗址上之梁带村古城内,砖、瓦、石结构的数千年传统闻名村落,中间竟成了一个土涝池坑,伤人心不?像这样的村不至一个,有的干脆给填平土石更为场地,有的村就没有进行修护。当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村却修护的很好,如张带村涝池修护的尚好,金城坡头村的涝池修的很有文化特色,全市计有十多个涝池真是修好了。土涝池在韩城也不太多,一般是在村外的古庙遗址旁,唯有大池埝村中是个土涝池。西庄镇化石村北城门外的土涝池(古庙遗址)旁边今有一颗粗而直壮的巨大型白杨树,可谓是黄河文化的一处景观,韩城唯一。板桥钢铁(颜坪)村的涝池旁树木保存下了,乔子玄马村两个涝池的简装修,与古城门相邻,古朴大方,有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回味无穷,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p> <p class="ql-block">最近发现在新城区中的周原村发生了一件使人非常不解的亊,这个村子是一座保护较好的传统文化村落,村中的九连贯进士院是关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建筑群,韩城历史上119位进士,只有周原村的一位二甲进士住宅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村中文化人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宣传下,终于在去年被国家批准为传统文化村落,可是,就是在今年,该村的涝池被开发了,也不知道涝池底的碑挖掘出来了么,更不知道修建了什么建筑物。据村中文化人讲,村上在上世纪“文革”时期摧毁的石碑全辅在涝池底部,若有一日能挖出来,村中的历史之谜(张廷枢身世)就迎刃而解了。周原村涝池或是城中村最后一个仅存的实体,它也是韩城市城区唯一一座历史上存有几次专设碑文纪录的涝池(作者把徐村的涝池列为乡村文化),由于防疫,最近也不便到该村去,但愿该村的涝池开发能把其文化别弄丢了。</p> <p class="ql-block">涝池文化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民间老百姓中,都有很深的印记,它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情感风尘,它诉说历史悠久的沧桑文化,它像乡村历史中的一个巨大的句号形状一样,告诉人们一个很长时间的历史阶段过去了,涝池的用途今天和以后可能都将无用了,可是它的历史文化不能消失啊!尤其是韩城这座古老的城市,它或与黄河两岸的旅游开发战略息息相关。中国人过上了自己衣食无忧的日子,要告诉子孙后代珍惜今天的新时代,我们国家要强大,还需要不断地靠子孙后代的努力。我们知道黄河西岸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当石器时代结束之时,远古的先祖们将他们用过的石器集中起来,藏于禹门洞穴,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他们要为后人传递什么信息呢?</p> <p class="ql-block">文章东扯西连的乱谈到这里,作者对涝池的存亡仍感到很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5.27日上午于瑯琊庐</p> <p class="ql-block">作者:陕西省韩城市人。现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韩城市政协委员会文史调研员、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副会长、韩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