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三家店村位于永定河出山口,是煤道、商道、香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人来人往,车马川流不息,据说村子里最多时有三百多家商铺、煤厂、灰厂等。这里边名气最大,保存最好的就要属三家店中街73、75、77号院的天利煤厂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天利煤厂是清道光年间山东青州府籍殷氏家族创办的,经营煤厂二百年。但院子的主体建筑是建于咸丰年间,共有有房舍73间,临街有并排三个大门。</p><p class="ql-block">东院是煤厂院,院内东北角还有个柜房院。东院为了运煤车辆、牲畜进出方便,无门槛、无台阶,设有门房负责验收、放行。西院是伙计及雇工住的院子。中院最讲究,是殷家自己住的。</p><p class="ql-block">虽然临街三个大门,但里面确由8座独立的院落组成,门户重重,相互阻隔,但又院院相通。最漂亮的就是门额、山墙、房脊上的各种砖雕。即精致传神又有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这大门的门簪仅有两个,为六边形花瓣状。左边的啥也看不出来了,但右边隐现一个“戬”字,不用说那左边肯定是“榖”字。这戬榖(jiǎn gǔ )出自诗经,就是给你福禄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门头上的砖雕分为几层,有万字不到头、缠枝花卉、连珠,最上面的也最精彩,是一连串开花结果的葫芦,小葫芦们有斜有横,似乎正随风摇摆,它们同样有福禄连绵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你会看到在这砖雕两侧还残留着很多黄泥,这都是在那疯狂年代,不允许有这些小资调调。人们怕被破坏,用黄泥遮盖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就说说这最精美的75号院,门口的两个箱式门墩就吸引了我,在京城这种人物门墩都不多。门墩磨损严重,但还能看出云纹基座,包袱角上的蝙蝠,正面有个人扛着巨大的荷叶,旁边祥云相伴。猛一看应该是和合二仙,但旁边那个门墩上的人物似乎也举着荷叶,并没有拿盒子。那这个故事就应该是取自于佛教传说的“持荷童子”、“鹿母生莲”,故事太长就不说了,反正有男丁兴旺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门墩侧面的雕刻也很生动。一只老猴子坐在松树下向上指点,一只小猴子爬到树上,用一根树棍支者方形的盒子要挂在树上。下面还飞着两只阴刻的马蜂。这肯定是挂印封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文化人家的大门都会有门联的,这也不例外,“孝友征家庆,诗书启世昌”。这也是殷家期盼以孝治家、以文济世的美好愿景。走过门道,里面居然还有黑漆门扇。左右门扇中间各有一个棱形红底黑字,一边似乎是“泰”,另一边可能是“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了门道,正对着西厢房南山墙,右转才能进院。这是一个标准的两进四合院。条石台阶、青石台基、青砖墙体,磨砖对缝。院内条石甬道,青砖漫地,一切都是精工细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吸引我的还是那些丰富多彩的砖雕,东厢房南山墙跨山影壁的砖雕就很精美。中心花的位置是宝瓶牡丹,意味富贵平安。四角的岔角花有鹤鹿、有松梅、有三阳开泰、有挂印封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与前院间的门楼最是精美,清水脊、蝎子尾、滴水勾头,檩枋间都是美好寓意的砖雕。门楼阳面中间是意味着多子多孙的松鼠葡萄,那葡萄圆润饱满,那拖着大尾巴的松鼠嬉闹于藤叶之间,或攀爬、或取食、或回头、或偷窥,栩栩如生。这“鼠”在煤窑还有更深的意义,因为老鼠嗅觉灵敏,善于发现矿下的危险,所以矿工绝对不会打老鼠,甚至把它们当神供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鼠葡萄两边还有人物雕刻,左边是松树下,小河上有一架拱桥,一头驴子站在桥头害怕河水,不敢上桥。小桥另一面头戴草帽的农民,前腿弓、后腿绷,双手使劲正要把那头倔驴拉过来,充满生活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右边也有一座拱桥,桥前是一株寂寞开无主的古梅。桥后有一带着斗篷骑着驴的先生,后面还跟着一位童子,童子肩上扛着含苞欲放的梅枝。这难道是“灞陵桥踏雪寻梅客”,也就是孟浩然,头上戴的就是浩然巾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门楼阴面依旧还有别样的砖雕,右半边似乎是牧马人举着鞭子放马,马儿们在梅花盛开的林子里休憩漫步。但在左半边就都是松林了,松林下似乎都是羊,但有一只似乎长了鹿角,也许是群鹿吧。</p><p class="ql-block">发现三家店的砖雕喜欢用梅花,或许就像阜成门门洞内刻的梅花一样,以梅喻煤,喜上眉梢吧。</p><p class="ql-block">整个院子如今都是大杂院了,殷家后人好像只是住在南倒座了,其他房间早已属于不同的姓氏。私搭乱建,瓦落墙损。但这些精美的砖雕还能遥想当年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跨过门楼,就是二进院,这正房归一位王姓大哥,大哥正跟几个测量房屋的文物保护人员说着话。看到我感兴趣,便主动跟我聊起来。他说它现在不住这了,房间租给别人。</p><p class="ql-block">还说这房子早已破旧不堪,想自己修,但因为被定为北京市文保,就得找有资质的古建单位施工,成本一下高出多少倍,无力负担,给区里打报告很多年,也不知会有什么结果。他说也想让国家把这房子收了,但院子不归一家,给多少钱也很难平衡。北京很多私人民居文保都面临这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这正房房檐下还有苏式彩画,已经比较模糊。甚至王大哥自己都不记得上面画了啥。我眯着眼看了半天,感觉是一座长长的水泥桥,桥上似乎还有冒着滚滚白烟的蒸汽火车。这不会就是画的三家店村前,永定河上日本人修的丰沙铁路老桥吧,不过那桥因为屡遭八路军游击队破坏,一直没修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哥说我这屋里还有完好的槅扇那,说着推开门就让我进,我看屋里有个女孩盖着被子躺在床上,看见我慌忙将被子遮住头。我看了眼王哥,他说没事。我赶紧拍了张照片,慌忙退了出来。这槅扇一般是左右两个,将房间可以分成三部分。京西有钱的大户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房子原来是属于殷海洋的,他的煤厂生意遍布京津,也算富甲一方,网上他的资料很多,就不多说了。</p><p class="ql-block">京郊这么完整、这么精致的院子不多了,希望能看到它修葺一新的样子,能让更多人了解民居文化,了解京西煤业的发展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