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每次战败就签订一些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清朝统治者深感国内危机重重,深感与国外的一些差距。一些进步人士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以图强。其中曾国藩与李鸿章向清政府提议:派一些幼童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学成归国后报效祖国。这些幼童当中,就有一位叫詹天佑,顺利毕业回国,报效祖国,在外国人面前扬我国威,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于1861年出生广州府南海县的普通家庭里,其实他的祖籍是安徽婺源人。他的曾祖父詹万榜,在外做生意,携家眷迁居到广州。在广州定居下来,他祖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商人。只不过到了他父亲詹兴洪这一代,已家道中落,詹兴洪为了维持生计,以书写、篆刻印章为生。虽然他家道中落,詹兴洪仍坚持送詹天佑读书。詹天佑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去读私塾,在私塾里,他不喜欢那些“之乎者”也,更喜欢动手捣鼓一些机械。</p> <p class="ql-block"> 在1862年至1871年,詹天佑的童年都是在私塾中度过。在1872年,是改变詹天佑命运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120名幼童去国外学习,学成归国后报效祖国。詹天佑的父亲在其好朋友谭伯村的劝说下,试着让詹天佑去报名,没想到被选上了。这位谭伯村资助他去美国留学,也是他未来的岳父大人。因为他们两家订了“娃娃亲”,将自己的女儿谭菊珍许配给詹天佑。</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虽然被选上,但要经过语言培训过关才能去美国,并且要他父母签下这“生死”状:客死他乡,清政府概不负责。被选上的幼童们集中在上海,由近代教育家容闳教习英文,由陈兰斌教习汉文。</p> <p class="ql-block"> 经过层层淘汰,严格的英语训练,在1872年,第一批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踏上国外求学之旅。这些幼童们过早地离开他们的父母去国外求学,他们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对国外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而詹天佑却对火车情有独钟,这为他后来从事铁路工作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国外求学的詹天佑,品学兼优,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喜欢运动。在一次举行的校运会上,他取得棒球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另眼相看。詹天佑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更有劲,克服一切困难。在异国他乡被人嘲讽,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他以实际行动获得了美国人的尊重,扬我国威。</p> <p class="ql-block"> 在1878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专业。他很珍惜在国外求学的时光,努力学习,以图报效祖国。他们毕业之后还可以继续读三年,只可惜在1881年清政府提前叫他们回国,詹天佑不得不停止学业,踏上回国之旅。回国之后,他们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等待他们的不是优待,而是遭到拘禁,接受审查。詹天佑顶天立地,身正不怕影子歪。审查完后,詹天佑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司学习轮船驾驶,他是学铁路设计的,却要他去学习轮船驾驶,有点大材小用,没有用到刀刃上。但詹天佑不气馁,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虽然他是学铁路设计的,但学起轮船来也照样在行,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还获得清政府嘉奖。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局当实习船员,工作兢兢业业,学习能力强,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出色,詹天佑升职为教员,教船员学习轮船驾驶。后来他又转赴广东博学馆任教。在经历了长达7年的等待之后,1888年,詹天佑如愿以偿,经同学邝孙谋引荐加入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铁路公司,终于有机会在铁路建设上大显身手。</p> <p class="ql-block"> 他担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在1889年,詹天佑受清政府委派,修建唐山至古冶铁路。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是一位英国人,还不是中国人自己真正修建的,詹天佑只是做副手。</p> <p class="ql-block"> 这条铁路修了好几年,有一项最艰巨的工程――滦河铁桥,这里河流湍急,这样才能将桩搭建起来?这困扰着外国的工程师们,几次试验都已失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 后来,作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想到初出茅屋的詹天佑,让他来试试。詹天佑仔细勘察,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压气沉箱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再次让外国人刮目相看。这条路在1894年,顺利开通。</p> <p class="ql-block"> 从1895年~1904年,詹天佑先后参与修建了津卢铁路、萍醴铁路、新易铁路等,为中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在1905年,他担任中国铁路公司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可是面对的困难重重,京张铁路并不是一马平川,大多数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詹天佑排除万难,与工人们一起干活,测量,晚上还要画图纸与计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 如何解决火车上坡难的问题?据当时国际上的标准,铁路每多修1米,坡度的长度就要100m。但詹天佑不按国际标准来,中国人自己设计,他设计出“人字形”铁路,解决这一难题。</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09年这条铁路提前2年完工,为清政府节省白银20多万两,这得益于詹天佑勇于担当,克己奉公,狠抓质量建设。修建这条铁路四年多来,他被外国人嘲讽:中国人是建造不出来的,甚至有的以他的女儿生命相威胁,他无动于衷,也要搞出铁路出来。他说:“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用外人,引以为耻。”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用外国人给我们修建铁路,感到很羞耻。他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国争了光。</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一生扑在中国的铁路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临终前,还在为我国铁路建设奔走,在1919年,詹天佑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2月,往海参崴、哈尔滨赴会。会议中,白天冒严寒赴会,晚上研文书议案,唯恐主权受损,以崇高国际威望,与赴会中国代表共同努力取得了中东路沿线由我国驻军护路权,防止了列强以护路为名,武力夺取中东路;并争得了我国工程师在中东路的工作地位。因疲劳过度,心力交疲,旧日腹疾复发,不得已请假就医。1919年4月20日到汉口,21日入仁济医院,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