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事”中的人物众生相

欧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声明:事实系浓缩,请勿对号入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事”的场合,就是一个社会现实的缩影,期间把真、善、美展现,也把假、丑、恶上演。把老百姓纯朴、厚道、热情的品格流露,也使社会上一些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和善于利用家长宗族权力的丑陋嘴脸曝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抄攀岩先生《过事》一文精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事”,是我的家乡对所有婚丧嫁娶红白事情的通称,虽不怎么贴切,但也流传经年,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过事”,不仅是家庭、人生大事,也是村庄的大事。中国人做事讲究,具有程序要求,当然要有仪式感,在农村这种仪式感更甚。仪式离不开人的参与和表演。在”过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人物便粉墨登场了——主角、配角,主要的、次要的、多余的……,都在个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表演着。</p> <p class="ql-block">  “过事”的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事”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大事,东家是“过事”中不可推脱的主角。每个家庭总有几宗大事。人生大事除了生老病死、工作生活、孩子上学和置业以外,就数婚丧嫁娶重要了。每个家庭的家长都希望把事情办好,让乡里四邻和亲戚朋友满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过事”一旦定下具体日子,其具体事宜的办理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了。红事从请人、唤亲、定鼓手、请厨师,到备菜、杀猪等等,白事从破布、请阴阳先生、做纸扎、打墓、定鼓手,到备菜、杀猪等等,都需要东家亲力亲为。办事这天,东家对纳礼上门的亲朋好友总是以礼相待,尤其是对长辈更是毕恭毕敬,生怕怠慢失礼节外生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村丧事,如果家里儿子多,一般采取兄弟几个共同约定出钱其中一人承包的方式。这种承包方式,优点是强化了责任,使具体事务有人负责,其缺点是容易造成承包人要价过高,使兄弟之间关系不和,也为承包人贪污留下了漏洞。农村家庭,因埋葬父母兄弟间闹意见的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随着高等专科学校的普及和大学招生人数的成倍增多,农村考上大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家父母去世,喜欢撰写悼词——有的自己撰写,有的请人撰写。平凡的生活、勤劳的一生,悼词肯定也很平淡,但也出现了拔高的现象。名师、英雄、作家、大师、模范、楷模、高才生、名人、一心为公等等,这些名头一定要慎用,否则普通群众看后肉麻嗤笑。看来悼词也该打假。</p> <h3> “过事”中的总管</h3></br><h3>     总管也是“过事”中的主角。如果说主人是东家的话,那么总管就是掌柜的。“过事”时谁当总管,一般是由东家邀请,有时是想借机表现的自认为是能人的毛遂自荐。农村“过事”,总管极其重要,事情置办得好不好,热闹不热闹,对来宾招待得周到不周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总管。主人通常会请村中有一定威望、能调动人、会用人的中年男子或长者担任总管。总管需要熟悉办事程序、善于抓总和协调各方的关系。<br></br></h3></br><h3>    我 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城市参加过许多场“过事”,家里也经历过几宗“过事”,令我满意的总管,可以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有的总管是甩手掌柜的,遇上这种总管,能累死东家。有的总管不善于协调各方关系,还调拨离间制造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这种总管,实在可恶。有的总管,办事能力差强人意,计划不周到,不善于知人善任、人浮于事,有时还发生了许多人还没吃席,便没有吃的东西了。我曾经参加过一家为孩子“守身”的喜宴,与另一个同事担任礼房收账先生,礼收完了,席也散了。我和同事忙着收礼没坐席,总管早就跑了,东家假装没看见,厨房里一干二净,就这样我俩干吃个馒头回家了。</h3></br><h3> <h3>    ”过事”中的长辈</h3></br><h3>    ”过事”中的长辈,主要指本家的伯伯、叔叔和表亲的舅舅、姑父、姨夫、亲家等。”过事”时如果自己的父母尚在,长辈们一般不会插手的,因为有父辈坐阵,其他人不敢染指。如果”过事”时,父母不在人世,长辈们会参与的,好像不参与就怕人们忘了他是长辈似的。当然大部分的长辈是处于对晚辈的关心和关怀,但也有一少部分长辈挑理”闹事”。如果兄弟较多,有的长辈会偏袒一方,让另外几个兄弟多出钱。如果长辈办事公道并有威望,晚辈会言听命从的;如果长辈出于私心且平时对晚辈没有恩情,晚辈们一般是嘴上听但行动仍我行我素。有的长辈私心较重,过度偏袒某个晚辈,居心叵测采取强迫命令方式,一般晚辈会顶撞的,这样会使长辈下不了台,很没面子。</h3></br><h3>        还有的长辈,在“过事”中挑东家的理,嫌礼数不周,有的甚至会大闹一场。这样的长辈不但没有争到理,反而丢了面子。<br></br></h3></br><h3>    长辈在“过事”中,应顾大局、识大体,不能因为平时与晚辈有些矛盾就闹事,也不能因为袒护某位晚辈,而颐指气势。 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的时期都是长辈,在”过事”中要自尊,为长不尊会自跌面子,正如老话所说:自尊者,人恒尊之;不尊者,人必败之。</h3></br><h3> <h3>  “过事”中的厨师</h3></br><h3>    “过事”时厨师很重要。从各种菜品材料的预算,到半成品的准备和流水席各种菜品的烹饪,其计划性、技术性很强。有的厨师计划不周,过量购买菜品造成浪费,反之,则造成饭菜不足。有的厨师只关心席面菜品的制作,对平时亲朋好友的那几顿饭敷衍应付。一般人家”过事”还请村上会做饭且干净利落的妇女在女厨房主勺,专</h3></br><h3>门负责除吃席之外的餐食。故乡在”办事”时,人们喜欢吃臊子面,这个时候巧妇们便一展身手,做出又筋又细好吃的面条。</h3></br><h3> <h3>   “过事”中的吹鼓手</h3></br><h3>      农村人婚丧嫁娶喜欢请吹鼓手,这是千百年来的赓续。老百姓认为婚事乃人生大事,可喜可贺,鼓乐助兴自是必然;老年人过世出殡也要权当红事办,或寄托哀思,或渲染情感,热闹气氛不能少。</h3></br><h3>      农村祭拜程序复杂,许多祭拜是在吹鼓手的指挥人进行的,过程繁琐令人作呕也令人生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老人走了,在折腾活人哩。笔者认为祭拜程序应克服形式主义,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h3></br><h3>      吹鼓手有世袭的也有不是世袭的。世袭的吹鼓手,一般是祖先在明朝为官时犯罪,被官府贬为乐师,因为当时乐师社会地位低下。老百姓一般不与世袭吹鼓手人家做姻亲。吹鼓手“应事”时,他们只能在靠大门边的下院表演,不能在上院表演。不过随时代发展,表演的位置人们不太在意了。乡村还有音乐爱好者的吹鼓手,一般在出殡应事时,身穿道袍充当道师角色,设立经堂为东家超度亡灵。</h3></br><h3> <br></br><h3>     “过事”中的“酒鬼”</h3></br><h3>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过事”一般设有酒场,供人们品酒。喝酒是联络感情</h3></br><h3>   的媒介,人们通过喝酒增进友谊。但是嗜酒的人有了表演之地,有的喝高了耍酒疯,有的喝醉了丑态百出,甚至出现了喝死人的现象。控制酒场局面,让人们喝好不要喝倒,更不允许出现喝死人的现象出现,需要总管派得力干将维持酒场秩序,掌握酒场动向,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干预酒场局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鬼”会越来越少,不劝酒、不拼酒的文明饮酒行为业已形成。在城市“过事”时,“酒鬼”们人们一般没人邀请,既便邀请了也没有人劝酒拚酒,甚至有人拒绝与其一桌坐席。</h3></br><h3>      “过事”中的一般群众</h3></br><h3>      “过事”中的一般群众,主要指村里来帮忙的人员。参加“过事”时大部分村民会积极主动地帮忙干活,服从总管的安排。但也有个别村民挑理的,甚至有借机闹事的。如果总管有威望、善管理、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这种不安定的因素一般都会很快发现并采取措施化解的。  </h3></br><h3>      一般村民挑理,无非就是嫌抽的烟不好,或嫌喝的酒不贵,或嫌吃的席不好。既便真是这样,一般人只是私下议论议论,个别人会在干活时带点情绪,还有少数人喝多酒冒几句凉腔。对这些不和协因素,东家一般采取置之不理的冷处理办法,但总管就要做思想工作,该说的说,该管的管。</h3></br><h3>    前几年,农村办丧事孝子祭拜时,许多好事的女人总是喜欢去看,看谁哭得伤心,看谁哭得好听,看谁在假哭,尤其关心媳妇们的祭拜。她们一边看一边评头论足,有时不顾场合哈哈大笑,与肃穆的祭拜场所不相符合,很是不雅。</h3></br><h3> <p class="ql-block">  “过事”中的憨憨和乞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过事”时,有一个或几个憨憨总是赶场子似的一场不拉地参与其中,人们见怪不怪,也没人赶他走,东家也不缺这一口或几口人吃的。憨憨们怎么知道这家或那家“过事”的具体日子呢,我想肯定是好事者苦诉他们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事”时经常遇见成群结队的乞丐,一般来说东家都会发个红包打发走的。这种人脏兮兮的,一般人家不会惹他。但有的乞丐要价过高,嫌红包里的钱太少,有的甚至搅事,城市人一般拔打110解决,农村人找上几个壮汉连吓带唬或者再多给上点钱就打发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发展,这几年许多人”过红事”已到饭店、酒楼举办,请的客人开始少而精,”办事”由粗放向集约发展。就是在村里家中办事,已开始租请”过事一条龙”的专业人员来操持事,减少了许多麻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过事”中的不和协因素已大为减少。但不管怎样,在”过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人物——主角、配角,主要的、次要的、多余的……,都会在继续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5.13于珠海白藤湖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YjlI9_0GOtCVQnQRsYov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