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身边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记朱培红老师的平凡事迹</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的一个午间,还没到上班时间,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在教育局教育科的办公室响起。习惯早到的朱培红老师接起电话,那边是个低沉且激动的老年男士声音:“是教育局吗,我找朱培红老师,我想让她帮帮我,救救我的孙子——!”“您好老人家,我就是,您说说什么事,我看能为您做些什么,别着急,慢慢说。”</p><p class="ql-block">“太好了,朱老师,找到您,我的孩子就有救了!这几天,我打了郑州市好几个电视台的热线求助电话,又打了110,他们都告诉我没有好的方法解决,最后还是110给我提供了咱教育局的电话,说咱这里有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或许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我就打过来了。”“感谢您的信任,孩子现在什么情况,咱们一起想想办法。”</p><p class="ql-block">经过了解情况,这位老人的孙子马上20岁了,父母离异,孩子跟随父亲生活,前几天发生了冲突,孩子一气之下离家离家出走多天,杳无音讯。</p><p class="ql-block">了解到老人家里情况,朱老师给老人了一些方法,让老人不要要求必须找到孩子,而是要先跟孩子建立沟通渠道,慢慢引导,让孩子逐渐接受家庭。</p><p class="ql-block">通过运用朱老师介绍的方法,老人慢慢联系上了孙子,虽然他表示现在不愿回家,但会时不时给老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就这样,一来二往,老人好像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三天两头给朱老师打电话,甚至跟孙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请教朱老师给指导,确保不说错话。朱老师,哪怕是在夜里,只要看到是老人的电话,她都会立即接通,不厌其烦地听着老人的倾诉,给老人心理支持和安慰。甚至有一次她去接孩子放学的途中接到老人的电话,是老人因为一时心急跟孙子发生了争执,孩子又不再接听电话。为了安抚老人情绪,朱老师一直跟老人谈了40多分钟,才缓解了他的紧张焦虑。而朱老师的孩子,却被落在校门外苦等着妈妈。</p><p class="ql-block">当被问及“咱们要面对这么多繁杂的工作,你还这么有耐心去跟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谈教育孩子,值得吗?给自己找麻烦。”朱老师笑笑,“值得呀!生活不易,这名老人更不易。不仅要面对自己教育孩子失败导致的后果,还要面对自己儿子同样面对教育孩子的失败带来的痛苦,他该有多难受。70多岁了,还愿意找我学习教育技巧,我有什么理由不教?哪怕他跟我聊了之后只是心情好了,都值得。咱们党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这样,很多事就愿意做了。”</p><p class="ql-block">细想想,在朱老师质朴的语言后,是她12年一如既往的践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真实写照。无论自己遭遇多大困难,她始终能够在工作之余,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各种社会性公益事业中。多年来,她送公益心理课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做特困家庭学生心理援助,洪灾、疫情线上心理辅导和讲座,建设公益服务队伍等等。她在大步前进的同时,也已经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投身志愿服务队伍。</p><p class="ql-block">我为自己身边有这样的共产党党员感到自豪。向先进靠齐,我努力!</p><p class="ql-block"> 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队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