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炮王

海风

<p>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2.2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p> <p>1900年8月间,日军制造了火灾,并以东本愿寺被焚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妄图独占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舰和日本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p> <p>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西炮台大炮被拆毁,现仅存东炮台大炮一门,护炮二门。胡里山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28生(280mm)克虏伯大炮,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最远射程19760米) 花了白银10万两才购得(含海运及保险费)。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胡里炮王成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p> <p>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p> <p>炮台地理位置重要,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因此被称为厦门的“天南锁钥”。</p><p>对面从左到右,依次为大担到五担,其中大担和二担为台湾当局驻军占据。</p> <p>大担岛上立有“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字。</p> <p>厦门岛这边相对的环岛路上也立有“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八字。</p> <p>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2.2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p> <p>红夷火炮清兵操演项目以整个炮台为表演场地。以胡里山炮台清兵操演红夷大炮作为崭新切入点,反映了明清时期厦门港炮台当年的军事盛况,其仿古操演开创了亚、欧、美三大洲的“第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