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灞上文集》三部书出版 座谈会上名家点评给我鼓励

高五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五幸:《灞上文集》三部书出版 座谈会上名家点评给我鼓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前夕,陕西省体育文化协会、灞桥区作家协会、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灞桥区洪庆文化艺术协会联合举办了高五幸先生《灞上烟火》《灞上放歌》《灞上放歌》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省市文化界人士李君利、韩怀仁、周折、陈忠勇、王科、伏萍、金步摇、王季庆、赵崇生、阮班鹤、祝世民、李胜利、路桄畅、马士琦、王伏生、许卓良、杨红利、刘向东、李东宁和灞桥、蓝田、临潼等区县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及新闻界人士参加了活动。</p><p class="ql-block">“灞上三部曲,柳岸五星旗。”今年86岁高龄的张君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郊区时和陈忠实、王韶之等被誉为“灞桥文学界十大弟兄”的幸存者,与徐剑铭、郭义民合著长篇小说《立马中条》,揭开了尘封六十年陕西儿女的抗日史,对高五星(曾用笔名)到现在一直习惯这么叫,他来会场向高五幸题字勉励后喜出望外,“没想到五星你还咥了个大活,一胎还生了仨,真不容易,老哥向你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我不敢说五幸先生的作品目前达到了多么高深的境界和具有多么精湛的艺术价值,我却敢说这全部是五幸先生真实的心声流露,是真诚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一位家乡的游子奉献给时代、故土、给亲友的情歌,蕴籍着他拳拳的赤子之心、浓浓的乡土情结、淳朴的艺术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其语言通俗不庸俗,不故弄玄虚、不吊书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在大白话中蕴含高智慧,用小故事映衬大道理,让小人物洋溢大情怀,令小篇幅显大气象。他的文章和他的为人一样实在、纯朴,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感到既具历史的沧桑感又蕴含饱满的现实活力与新气象。质胜于文。是我对高五幸先生的整体看法。”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主席兼秘书长白来勤在祝辞中这样评价会员高五幸。</p><p class="ql-block">中国作协会员、军校教授韩怀仁先生对高五幸的系列作品看法是,“有担当,有深意,接地气,扬正气,透露着作者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现时城乡生活的变迁,语言俏皮活泼,具《世说新语》《唐人传奇》的味道,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p><p class="ql-block">陕西省作协会员、华商报资深记者程斌说,高五幸文章延续了陈忠实先生朴实的文风,作为多年的忘年交,他为高五幸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的创作精神所感动。</p><p class="ql-block">临潼、蓝田等区县作家诗人,四家主办单位文学爱好者对高五幸作品各抒己见,或祝贺,或鼓励,或挑刺,发表自己的感觉和看法,座谈会井然有序,气氛活跃,对高五幸先生这个初中学生、一次能出三本书、锲而不舍创作精神,文接地气、冒热气,扬正气等方面发表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p><p class="ql-block">作协常务主席白来勤在会上希望作家诗人,重温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学习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理念,深入生活,为人民而歌,与时代同行,发挥在城乡生活的优势,为繁荣灞桥文学创作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p><p class="ql-block">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初红,向会员高五幸发来贺信,给以鼓励。</p><p class="ql-block">“省吃俭用,为了圆梦。”高五幸的答谢词“朋友”,感谢组织上的关怀,感谢文朋诗友的厚爱,情真意切,赢得了一阵阵喝彩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