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诗歌看诗歌——从“知识”和“育人”两个纬度去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育教学

坤山文语

<b><font color="#167efb"> 2022年5月26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白皛为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小学语文班讲解怎样上好诗教课。</font></b> <b><font color="#167efb">白皛,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教育研究指导专家,惠州吟诵协会顾问,珠海吟诵学会顾问,教育部迦陵杯诗词讲解大赛第一二三届评委,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编委,主编出版《好诗咏相传》《诗词吟诵》《燃烧的红烛》等。</font></b> <b><font color="#167efb"> 白皛老师的讲课以问题为驱动,用一个问题引领学员叩开了诗教新世界的大门,“教诗”和“诗教”有什么区别?两个大大的“?”引发了参训学员的思考,也改变了老师们对诗歌教学的固有认知。跳出诗歌看诗歌,从“知识”和“育人”两个纬度去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育教学是白老师授课的核心理念。课程首先分析了部分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陷入的困境及主要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独辟蹊径的归纳总结出自己对诗教的理解以及诗教课的目标、教学建议和备课方法。</font></b> <b><font color="#167efb">白皛老师认为,诗歌教学应该走进现实,走进儿童的生活,用独特的温度去发掘其中生生不已的力量,从而达到滋养儿童的心灵、照亮儿童的生命的最终目的。因此,白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把诗歌教学的目标指向设定为:积累理解、语言鉴赏、审美熏陶、文化认知、人格教育,并依据此目标为语文教师的诗歌教学提出了诚恳的建议。</font></b> <b><font color="#167efb">在讲解的过程中,白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使参训教师对讲座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和实践性的感官。多元展示的教学实例,让参训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题材的诗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相同题材的诗歌教学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只有老师先成为“读者”,之后才能成为“教者”,才能发掘诗教课中生生不已的力量,去滋养孩子的心灵,照亮孩子的生命。</font></b> <b><font color="#167efb">在剖析小学古诗讲课教学设计时,白老师教学设计的焦点放在诗歌教学活动中的“读”。他认为,“读的不够”“读法不对”“形式单一”等等是当前古诗词教学中“读”的现状,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教学方式程式化,没有梯度、诗歌美感大打折扣等问题,所以白老师提倡学生“感性”学诗,老师要教授学生多读、读对诗歌,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情感,以及要设计有创意的诵读方式来增添学生吟诵诗歌的兴趣,通过这些诗歌教学策略的实施,让读诗的朗朗之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font></b> <b><font color="#167efb"> 在讲解完教学设计后,白皛老师播放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教学实例——白皛《塞下曲》。<br> 通过学习,观看教学实例,参训学员李培老师说,创建诗意课堂,铸就诗意人生。白皛老师今天对于诗歌教学智慧的分享,犹如暗夜中的一盏烛光,照亮了老师们的诗歌教学之路,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秉烛前行,探寻更多的灿烂之光。</font></b> <b>制作: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省培管理团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