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不错,瓦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学校仿佛沐浴在一幅优美的画卷中,我情不自禁地拍摄了这美好瞬间,发到自己刚学会创建的视频号上,赢得了大量的点赞!</p> <p class="ql-block"> 上活动课时,我把视频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赞不绝口,并成群结队地围着我,请求我和他们拍照留念。看着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真是盛情难却!于是,学校的操场上,紫藤长廊中,求真广场上,就成了我们的摄影基地。校园中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有好多孩子毛遂自荐,成了我的专职摄影师,哈哈,让我这个小老太婆,在紫藤长廊中,自恋了无数次……</p> <p class="ql-block"> 放学后,目送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心中不免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不知不觉,自己已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像一棵小草,没有花香,也没有树高,更没有鲜花和掌声,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耕耘了30年……</p><p class="ql-block"> 是啊, 人生能有几个30年?30年前,那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正奔赴在求学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为了寻找曾经的记忆,我决定下班回家改变路线,沿着老的丁陇路线走。这条路我起码有20年没走了,相信再次经过,定会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我开车从东向西,慢速行驶,便于欣赏路两边的风景。路边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在微风吹拂下,掀起了一层层麦浪,远远望去,仿佛一块连绵起伏的金色地毯。田中的绿树似乎为麦田镶嵌了绿边框,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情随境迁, 面对这令人如痴如醉的丰收图,我愉快地停下车,迅速拿出手机,走向麦田拍视频,《风吹麦浪》的歌声,不时回荡在我耳边……</p> <p class="ql-block"> 丁陇桥东,路北有个很大的养鱼池,蓝天白云下,岸边绿树成荫,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空中的鸟儿不停地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池中飘荡着一叶小舟,主人正在检查渔情。一条条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天蓝、岸绿、水清、鸟鸣、鱼跃,人欢”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眼前,这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所带来的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 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丁陇桥边。桥东牌子上标有“丁陇桥”三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看着平整宽阔的桥面,沉浸于周围优美静谧的环境,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第一次走丁陇桥是读高一时,在一次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考得班级第一名,被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舸深老师表扬了一番,更激发了我学语文的兴趣。于是,我就在春天的一个下午,趁着一节体育课和一节自习课的空儿,特意向李老师请假,骑自行车从陇集中学出发,向南再向东,沿着丁陇路那凹凸不平的砂礓路,经过丁陇桥(当时路南好像有个面粉厂),前往北丁集街的大姨妈家,向藏有许多图书的三姨哥周廷建借书。当时的丁陇桥,桥面狭窄,两边没有护栏,就是在几个桥墩上,铺上若干块水泥板组成,水泥板之间都有很大的裂缝,行人经过时,提心吊胆的感觉油然而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骑车速度快,一路被颠簸得神魂颠倒。那天,大姨妈很心疼地为我提前准备了晚饭。饭后,</span>三哥借给我好几本书,并骑自行车,经过丁陇桥,护送我赶回学校上晚自习。</p><p class="ql-block"> 在借来的几本书中,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中外名人名言》。我每天爱不释手地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如饥似渴地背诵名人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日积月累,我在写作文需要引经据典时,总能把背过的名人名言,随手拈来,为此,李老师经常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 我高一时曾有两个女同学——乔凌梅和乔学红,是北丁集乔王村人,与我外婆、三姨妈家同村。后来,也曾在周末,随同她们一起,骑着自行车,穿过丁陇桥,一路欢声笑语,去外婆和三姨妈家过周末。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她们总是用家中最好的饭菜款待我。</p><p class="ql-block"> 外婆还向我讲述了丁陇桥的变迁:最原始的大涧河是千千万万农民工,用笨重的体力开挖出来的。我的外公是家庭中的长子,听说当时每户农民都要以家庭为单位,出劳动力参与扒河。外公由于心疼自己的兄弟姐妹,就主动承担扒河的繁重任务。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挖掘机械,人工扒的河存在局限性,河面很狭窄,河上也并没有桥。后来,政府部门为人民提供交通便利,就在河上架起一座小木桥。</p><p class="ql-block"> 听说到目前为止,大涧河总共开挖过两次,第一次是1974年(人工),第二次是2014年(机械),前后相隔40年,在这漫长的40年间,大涧河曾无私地哺育了两岸人民,源远流长的河水中,流淌着无数感人的故事!随着大涧河的逐步拓宽,桥和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桥从小木桥、水泥板桥到混凝土框架结构桥;路从粘土路、砂礓路到柏油路。由此见证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p><p class="ql-block"> 是啊,记忆中的小桥,既是交通枢纽,又是联络友情,维系亲情,传递人间真情的纽带!更是历史变迁、时代发展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次经过小桥,已时隔三十年,物是人非:当初那由水泥板铺成的小桥,已旧貌换新颜;当初那奔赴在求学路上的妙龄少女们,已年过半百;最疼爱我的外公外婆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三姨已年过古稀;年过八旬的大姨与借给我书并护送我奔赴求学之路的三哥,定居宁夏银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三十年间,不论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质量,还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没变的,就是我们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奔赴在追求小康生活的阳光大道上……</p> <p class="ql-block"> 虽然阳光很强烈,但是阻挡不了我漫步桥上。河两岸葱茏苍劲的树木,树叶青翠欲滴,远远望去,犹如两条绿绸缎带飘落在岸边,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清澈河水中,鱼虾不时探出头窥视美景,岸边的贝壳张开了大口,仿佛要把醉人美景独吞,不知名的鸟儿盘旋于河面上,正在讴歌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态丰收图!如此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在桥东路北,有一间民用板房,听说这里既是土地承包大户,又是粮食收购点。几只鹅鸭在房边不停地叫着,忠诚地守护着房子。房子北边,有一块被收割了的油菜茬地。主人为了防鸟雀,在地里扎了好几个稻草人,稻草人身上都披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其中有一个穿着高档的紫色长羽绒服。我不禁感慨,由于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的改善,就连稻草人的服饰,都比我们当初穿得体面!</p> <p class="ql-block"> 在油菜茬的南面,承包大户谷场上堆积如山的小麦,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金光闪闪,麦香诱人。</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促使我高歌一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声在美丽乡村的上空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 是啊,那饥不择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富足的丰收图,是袁隆平等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毕生精力换来的,是他们敬业的爱国情怀,才解决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问题。</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p><p class="ql-block"> 粮食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p><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我们才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p> <p class="ql-block">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p> <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向北漫步,眺望大堤东面一片金黄的成熟麦田,广袤大地,麦熟飘香,千亩麦田丰收在望。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小时候,在没有收割机时,母亲带领我们用小镰刀收割麦子,我们稚嫩的小手被磨出血泡的情景。读初中时,我学会用大刀收割麦子,由于用力过猛,腋窝和左侧大腿,都被大刀柄磨得红肿……读高中时,刀片收割机的诞生,稍微减轻了我们的体力,但是随着父亲,把收割好的整麦棵,用手扶拖拉机运输到谷场上,再用脱粒机脱麦粒,那种劳动强度非常大的急性团队式的合作劳动,非常人能承受……如今,智能联合收割机可以把粮食直接运送到田头或农民家中,既省时又省力,农民就是科技兴农的最大受益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经历了四十年来的麦收历程,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农民之苦,同时也见证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劳动方式的改变,国家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是啊,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远方一栋栋由政府安置的居民楼房,在风吹麦浪中,熠熠生辉。一幅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展!</p><p class="ql-block"> 这是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亿万农民汗水描绘的画卷,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出的小康新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走到了一个有点坡度的路段,望着那漫长的林间泥土坡道,我感慨万千:生活就像在艰难地爬坡,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若没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困惑,又怎能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这个让我记忆犹新的菩萨小坡道,曾保佑过两条生命:二十多年前,满头秀发,怀孕六个月的我,曾在这条小坡道上摔过跤。如今,我故地重游,已是两鬓斑白,岁月真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刀刀催人老……触景生情,于是,一幕幕往事像潮水般涌来……</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 九十年代,由于国家高校的招生计划少,加之农村教学条件差,考大学是件非常难的事。高中三年,虽然我勤奋努力,但是仍然沦为高考落榜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没有再复读,而是采纳母亲的建议,到耿圩的淮西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边代课边参加自学考试,走过了一段极为艰难的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婚后几月,公婆就把毫无经济实力的我们分离出家,我们过着自力更生的拮据生活。当时,老公在陇集医院工作,我仍然在淮西小学代课,两人过着艰苦的两地分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节假日,我们要回老家,自历亲为,种着几亩责任田,干完农活后,我们就各自回单位。由于婆婆年事已高,就连新生儿的待用品,都是我在母亲的指导下,亲自备好,没要婆婆费一点心。</p><p class="ql-block"> 记得1997年暑假,我干完农活,顺便运输待产用品,骑自行车经过现在324省道路北,张胡圩境内,大涧河东岸的大河堤去陇集医院。由于上坡路高洼不平,被绊倒摔了一跤。当时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我缓过神,艰难地爬起来后,肚子隐隐作痛,我忐忑不安,生怕危及到孩子。心里在默默祈祷:我一直传承着祖辈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我的太奶奶健在时,是全村最善良,最受村民爱戴的老人。据说,在过去饥不择食的年代,太奶奶却能把本该抚养自己孩子的草鸡蛋,省下来,送给村中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产妇吃,当时,住在太奶奶附近的产妇,没有没吃过太奶奶送的鸡蛋的。因此,太奶奶去世出殡那天,村民自发组织为她送行,个个泪流满面……我的爷爷和父亲也一直秉承着太奶奶的做人之道),我们夫妻俩从不干损人利己的事,也许是长辈们的行善积德,行善之家必有褔田,保佑我每次在遇到大灾大难时,总能神奇般地化险为夷。相信这一次,老天爷还会保佑我们母子平安!</p><p class="ql-block"> 到医院后,立即到妇产科找人检查。 恰巧,那天是李军平(现中心医院妇产科)上班,那年,她虽然刚从卫校毕业,但是业务能力很。而且她性格温柔,平易近人。我平时的产检,都是她负责。每当我周日去医院,她下班后,就会到我家玩。</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住在陇集医院东南角的一条8大方沟东岸边的家属区院内,院门是圆形的,与妇产科仅一条东西路之隔。我家的宿舍在最东边一间,主房对面还有一间门朝北的小棚房,那是我们的厨房。院内住着好几家人。刘珍和她父母也住在本院。刘珍的母亲刘奶奶是个面慈心善的老人,她关心我每次产检的情况,以经验之谈,叮嘱我该注意的事项。而李军平最喜欢吃我做的饭,我经常把她留下吃便饭,我们边吃边聊一些有关在陇中读书时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李军平仔细地帮我检查后,让我放心,孩子安然无恙!然后开玩笑地说:“你若善良,天必佑之!”</p><p class="ql-block"> 我听后喜出望外。道谢之后,急忙回到宿舍,再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因为当时自考还有四门最难的科目没过,如果不赶在产前攻克,产后将面临许多现实困难。那时经济条件很差,乡下没有几家能装得起空调,而身为临时工的我们更不例外。我每天就坐在一扇微型吊扇下,孜孜不倦地学习。有时坐得时间长了,明显感到胎动厉害,就站起来休息一会儿,结果屁股底下的裙子被汗水浸透,我就用凉水洗洗脸,然后继续战斗,终于在产前又顺利通过两门功课。</p> <p class="ql-block"> 是啊,人生没有捷径。如果过度追求捷径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命运真正青睐的,永远是那些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人。人在年轻时所荒废浪费的时光,之后会以一种极度贬值的速度,缩水还给你。年轻时所吃苦奋斗的岁月,之后则会以一种高度增值的速度,加倍赏给你:“笨”到极点,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慢”到了极点,就是“加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会笨笨地坚持、慢慢地熬。不能静下心来耕耘自己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事无成。但那些你日积月累的笨功夫,终将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所以,与其羡慕别人的一飞冲天,不如学着把自己活成一棵树。既有努力耕耘的勇气,也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当一个人不急不躁,缓步而行,功到自然成</p> <p class="ql-block"> 当我返回小桥时,发现桥东路南的一片稻秧苗田中,几位农民正在为秧苗喷洒农药(如果秧苗成规模,完全可以用无人机喷洒)。看到笨重的喷雾器,压弯了他们年老的腰,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当农民的滋味,所以才能真正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中国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中国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p><p class="ql-block"> 因此,从2018年开始,党中央就把每年的9月23日, 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要通过节日形式为农民点赞、呐喊、加油,更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农”工作,既让农民在经济层面享丰收、得实惠,也让农民在社会上被肯定、受尊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一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总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沭阳的医疗体制改革,大部分的公立医院逐渐被拍卖,转为私有制,有相当一部分医护工作者被分流或下岗再就业。孩子的爸爸也是下岗员工中一员,这无疑给我们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艰苦的两地分居生活,后来,我不得不委托家中的堂叔——黄运录副校长,请求孙强校长帮忙,让我参加北丁集小学代课教师选聘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被聘用到黄圩小学。</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黄圩小学,虽然校舍低矮陈旧,教学条件简随,但她属于完小,有充足的生源。那年,贾华忠老师担任黄圩小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农村没有网络的年代,加之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对于我这个自考还没毕业的代课老师,想找份资料,拓宽知识面,其难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但我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知难而进。</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正在备考汉语言和写作两门功课,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请教丁兴旺老师,他很乐意指导我。有时,他老人家也会为我讲述他们老三届的趣事,耳熟能详中,我再次了解了老三届的青春年华!也很同情他们的坎坷经历。潜移默化中,我受到丁老师的熏陶,掌握了许多古汉语知识和写作技巧。</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我再学以致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年就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贾校长也会分配我协助丁老师,完成许多教学计划。那时学校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印机,所有的材料必须手抄,有时为了应付检查,我的手都抄麻木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时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普遍较差,而毕业班的小升初考试要纳入全乡教学质量考核,加之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重,没人愿意带。</p><p class="ql-block"> 我当年带的班级就有70个人,学生基础差,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上起课来非常吃力。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是张其花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们秉承着前辈的敬业精神,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两人同心协力、想方设法、争分夺秒地搞好教学,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学生们都很喜欢我们俩。 </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学生,如果成绩不好,就会被学校安排留级,因此,学生普遍偏大。尤其是男孩子,有的已经到了青春叛逆期,班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不但要用知识浇灌他们的心田,而且要用爱心感化他们的心灵。遇到特别调皮的同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掌握工作的技巧,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方能使其心悦诚服。</p><p class="ql-block"> 当师生双方建立了良好关系,具有一定感情基础时,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理解老师的难处,也会主动帮助老师解决难题。</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我家还种着几亩地,而我的自考还有最后两门功课没结业, 自考往往在农忙时考试。既要干好家中的农活,又要搞好教学工作和学习,还得带好孩子,想面面俱到,比登天还难。而当时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大多就业无门。于是,许多游手好闲的妇女,农闲时就成天聚集在一起打牌闲聊,家长里短,无事生非,时常闹得村庄鸡犬不宁。而热衷于关门学习的我,则是她们眼中的另类……</p><p class="ql-block"> 面对她们鄙夷的目光,听着冷嘲热讽的语言,我强忍着泪水,鼓励自己要坚强:不管自己多渺小、多卑微,都应该勇敢、勤奋、阳光的去对待生活。同时很留恋结婚前父母为我营造的安静的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 当考试结束后,我再边教学,边利用课余时间赶家中的农活。当时的非毕业班老师仍然享受农忙假,而毕业班老师则自愿无偿为学生补课。我每天中午放学后,就匆匆忙忙地骑着自行车,跑到农田里干一会农活,然后肌肠辘辘地跑到家里,看看到家中瓢不动锅不响,只能在热开水中放点白糖,泡一把馓子充充饥,再马不停蹄地跑去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继续跑去田里干农活,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着。</p><p class="ql-block"> 我的行踪被班上几个男同学发现了,他们经家长允许,就主动组织一个团队,经常在放学后,帮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兄弟几家在大河堤上承包了几十亩树地。在树很小时,就在树地种上庄稼,以防水土流失,我们夫妻俩经常主动帮几家干农活。我们曾经参与挖掘每一个树坑,栽培过每棵树,挑水浇灌过每一棵小树苗,为每一棵树剪过枝。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浸透着我们的血汗!……</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让庄稼地里长杂草,必须在玉米或大豆种下后,趁潮气喷洒农药。有一次,我们帮二哥家种完庄稼,他们就回城区了。第二天,没用他们吩咐,我和老公就主动买了农药,背上喷雾器,去大河堤上,为玉米地和大豆地喷洒农药。</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没出生在农村或没干过农活,你就永远体会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的艰难……我们俩卖力地轮流背了十来桶,最后,两人的后背上都磨出了血泡,疼痛难忍……</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次放学后,我们为二哥家的麦苗打防虫害药,打到中途时,有人找老公有事,他就随人走了,让我把剩下的农药打完。</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就用小桶一趟趟把水从河底爬着提上岸,加进备好农药的喷雾器。盖好盖子后,我就身体下蹲,两手臂插进挎带,背部靠在药桶的凹槽处,一药桶加满水后足有五六十斤。我缓缓起立,平衡用力地背起药桶,等站稳脚跟再开始行走喷洒,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被药桶坠摔跤。若有人托一把,则可轻巧上肩。药桶在肩上沉甸甸的,我一只手按压棒,一只手拿喷杆,左右摆动,艰难地倒着走。</p><p class="ql-block"> 打到最后几桶时,我实在是精疲力尽了,我竭尽全力地想背起药桶,可是几次都以失败告终。正在我孤立无援时,一个帅气的大男孩,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正是我的学生高龙,他用双手帮我把药桶托上肩膀,我才勉强站了起来,继续喷洒农药。然后高龙又为我提水,一直陪伴我把农药打完。</p><p class="ql-block"> 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惊讶地说:“孙老师,您不但是个敬业的好老师,而且是个劳动能手。”我笑了笑,趁机教育他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生活。他心领神会地点头默认。老人们曾说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懂事而具有潜力的孩子,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高龙同学后来参军入伍了,听说现在部队已晋升为军官!</p><p class="ql-block"> 也有很多优秀的女生,如张九龄、曹青、冯敏、陈群、宋彩云、史佳佳(史万军的侄女)等,丁瑶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她家中姐妹五六个,她是个老大,非常懂事,善解人意。她是个既勤劳、善良、漂亮而又能吃苦耐劳的女孩,经常主动帮我做力所能及的事。现在,她是个杏鲍菇代理商,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常和我有联系。</p><p class="ql-block"> 当年,虽然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落后,生源质量差,但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能面对现实,立足本职工作,精心研究教学,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记得有一次,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教研视导检查,需要每校选择一节思品优课,在当时没有任何教学设备的情况下,想上好一节优课,谈何容易。而当时又正值农忙季节。因此,没有人愿意自寻烦恼。贾校长在没有预选的情况下,特指定我来上这节课,我只能毅然接受。</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既要照顾家中的农活,干好本职工作,又要酝酿上课的素材。那种艰难,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天气阴沉,二哥家收了十几亩油菜,摊放在场上,准备碾压取籽。午饭后,我帮翻了一会场,学生们陆续经过场边,看到我在卖力干活,他们主动要求帮忙,我婉然拒绝了,然后就匆忙和他们一起去学校上课。</p><p class="ql-block"> 放学后,我为了准备优课,就独自专心致志加班,不一会儿,电闪雷鸣,马上就要下大雨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疾步走出校门,飞速跑向二哥家的油菜场。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场上时,一切工作都已结束。顿时,大雨如注。我们立即跑进屋,二哥二嫂感激地说:“今天,多亏了你的几个男学生及时帮我们抢场,否则油菜籽遭雨,就卖不出好价钱了!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你平时对学生的倾心付出,才换来如此懂得感恩的学生!”原来,几个大男孩看到我正在专心备课,就没有惊动我,而是瞒着我,自发组织去帮我家抢场!看着他们消失在雨中背影,我热泪盈眶,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特意向母亲借了几本教育报刊,千方百计地从教育报刊上搜集相关资料,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流程,不厌其烦地试上。每试上一次,吴银、丁兴旺、任访、张加寅等几位老教师都去试听,听完后,他们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争取精益求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老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和热忱帮助下,我很自信地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联系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情感共鸣,以德育人的目的。毋庸置疑,这节课凝聚了群策群力,获得了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黄圩小学,也曾留下了儿子童年的快乐时光。由于婆婆年事已高,我只能自己带孩子。每天早上,必须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喂好孩子,吃完早饭后就火急火燎地搀着儿子上学。当时,农村都是土路,虽然是沙土地,但是到阴雨天,路上仍然是一滑一踏,稍不留神就滑摔倒。晴天时,我偶尔会穿着高跟鞋上学,但一旦走到潮湿的路段,鞋跟就会陷进泥土里,拔不出来,真是苦不堪言。到了雨天,只能穿着笨重的水靴,拖着沉重的步伐,步行去学校。</p><p class="ql-block"> 儿子觉得妈妈穿高跟鞋特别好看,即使阴天,他也希望我穿着高跟鞋。有一次阴天,我穿着水靴急着上班,儿子发现后,从家里拿来高跟鞋,追上我,哭着让我必须换上高跟鞋,无可奈何,我只能指着路面,哄着他说:“阴天路滑,穿高跟鞋无法行走,那样妈妈容易摔跤,假如妈妈摔伤了,就没人做饭给你吃了。”儿子这才善罢甘休,同意拿着高跟鞋到学校再换。</p><p class="ql-block"> 我搀着儿子走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上,看着周围低矮的房屋,闻着从各家猪圈、厕所等发出的股股腥臭味,我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种落后的环境中,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希望你今后努力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儿子若有所悟地点头默认,还兴致勃勃地背起了我平时教给他的毛主席的现代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哈哈,算是童言无忌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二十多年中,家乡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恩泽下,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北丁集乡,现在已与耿圩镇合并,统称耿圩镇。</p><p class="ql-block"> 该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兰花小镇!张胡圩村蝴蝶谷养殖基地中的兰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沉醉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有的简约,有的张扬,有的玲珑洁雅,巧笑嫣然,灿烂着生命的美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商!</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水泥路、柏油路已取代当初的泥泞小路,淮沭河、245省道、沭宿一级路穿境而过,为村民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p><p class="ql-block"> 蘑菇种植是我镇农业生产的首要特色:由于我镇成功注册“玉兔”牌商标,且产品喜获无公害认证,蘑菇价格持续高昂,平均每平方尺年可获纯利2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此外,通过招商引资,我镇于2001年将淮河淌4000亩低产田改造为特种水产(螃蟹)养殖基地,红膏牌螃蟹俏销上海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240元,效益十分可观。浅水藕和反季节蔬菜种植是我乡农业生产的又一亮点。 </p><p class="ql-block"> 镇党委、政府通过内培外引,倾力打造创业环境,激活民间生产力充分释放。工业经济由一穷二白到蓬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全乡现有各类企业300余家,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安盛木业加工厂吸纳当地劳动力300余人。绿雅公司、蝴蝶谷基地等企业,都为老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土地变花圃,农民变园丁。虽失地,但精准扶贫,步伐大大加快!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 </p><p class="ql-block"> 镇党委把强化服务引导,带领全乡干群大力发展蘑菇、生态鹅等高效农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狠抓落实,依托其境内淮沭河、大涧河滩涂及水、草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生态鹅、鸭的养殖。养殖规模正在膨化发展壮大,预计一年可为农民直接增收1500多万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 </p><p class="ql-block"> 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现在村里很难再找到当初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赚钱。村支书带领群众初心不忘,使命担当奔小康。全村改革开放前年人均收入近150元,现为15000元,增长百倍之多。大部分人家实现居住楼房化、出行轿车化、家具电器化、营养高档化、服饰时代化。村民们生活在乡村振兴的美丽花园中。</p><p class="ql-block"> 想要的人生要一步步地熬,才终成正果。当初那个刻苦自学的代课教师,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借助于政府部门提供进修的好机会,已经成长为一名在编在岗的公办教师,现在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育一线。</p><p class="ql-block"> 当初那个蹒跚学步的泥猴娃(儿子),现已读大四,学着心仪而又与时俱进的机器人专业,正在科技强国筑梦的康庄大道上奋发图强! </p><p class="ql-block"> 昔日鸡飞狗跳的小村庄,如今已是空落落,她寂静地卧着,时刻期待着旧貌换新颜。 </p><p class="ql-block"> 生活如花朵,姹紫嫣红;生活如歌声,美妙动听;生活如美酒,芳香清醇;生活如小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 习主席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p><p class="ql-block"> 即使现代农业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我已多年不种田,但我生长于农民之家 ,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农民的艰辛历程!</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自古以来,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全国性节日,致敬农民、礼赞丰收,党中央这一深远谋划让农民丰收节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件大事、实事、喜事。 </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牢记“。弋弋一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p><p class="ql-block"> 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 </p><p class="ql-block"> 丰收节不仅是致敬,更是为农民加油。这个节日,不仅是对亿万农民巨大贡献的致敬,也是对父老乡亲们最真诚的鼓励与承诺。 </p><p class="ql-block"> 全新节日将提振亿万人的精气神。这是一个属于中国农民的节日,也是一个礼赞丰收、鼓舞奋斗者的节日。 </p><p class="ql-block"> 农民渴盼丰收,市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我们礼赞丰收,就是礼赞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朴素哲理,就是礼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价值,就是礼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时代风尚。 </p><p class="ql-block"> 一个全新节日提振的是亿万人的精气神,鼓舞的是奋斗者的精神,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再次踏上了小桥,望着桥下一碧如洗的河水,真是百感交集: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天蓝、水清、岸绿的优美生态环境,是数代农民用血汗换来的。我的眼前似乎出现40多年前,成千上万的农民工,热火朝天扒河的情景:他们用扁担挑,用箩筐抬,用独轮车推……伟岸的外公正在艰难地用独轮车推土爬坡,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襟,他也毫不在乎,因为他用当之无愧的长子责任与担当,为家人撑起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古话“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比喻的是国家,小河比喻的是人民,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人民才能过上富有的生活,只有国家的存在,人民才能得到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是啊,当初,外公和农民工一起卖力扒河,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爱国行为!如今,我们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在厚植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国土绿化扮靓美丽中国,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在中华大地上生动演绎。 </p> <p class="ql-block"> 我再次眺望清澄深遂的河面:这河水中,曾流淌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正是至善至美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透过这座历史的桥,我看到亲情,看到了那一幕幕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纯净的河水中,流淌着至真至纯的友情: 相识在飘着墨香的文字中,一路相伴,一路欢歌;在清浅的素笺里撷一抹心香,让心里掬一捧温暖,守候在流年岁月的馨香中。看,那剪不断的友情,在心空丝丝飘扬;听,那挥不去的牵念,在风中低吟浅唱,绵延悠长。友谊的花香,一路芬芳,怀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珍惜生命中美丽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绵延悠长的河水中,流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推进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每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美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更涌现出体现中国人民善良心灵和崇高良知的美丽中国人:他们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舍己救人、精忠报国……他们是活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最美的中国人,是我们中国的点亮人类心灵的另一道闪亮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手扶着坚固的桥栏杆,眼前不断地浮现出小桥更新换代的情景。是啊,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路过各种不同的桥,阅历着形形色色的人:提心吊胆、步履维艰地摸过小木桥;放心大胆、大刀阔斧地跨过水泥板桥;心平气和、心情愉悦地漫步混凝土结构桥;豪情万丈、心悦诚服地驾车穿梭于城市网状立交桥……在每一座桥面前,都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只有自己才能把握住内心的理想之桥。是的,只有大胆地抉择,才能看到桥对面独特的风景,邂逅志同道合的人……</p> <p class="ql-block"> 事实胜于雄辩。我来到了桥西,河西岸果然有别具一格的风景:对面水更清,岸更绿、草木更葱茏,鱼虾更多更活跃,贝壳更漂亮更可爱,岸边景色更优美……几位垂钓者怡然自得地坐在河边,专心致志地钓鱼,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优美画卷中。是啊,也许这就是漂泊他乡的游子,曾经竭力追求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在纵观了桥周围全景后,才发现桥头的石碑上,刻着建桥时间为:二00八年十二月。蓦然回首,原来,我每经过一次桥,都代表着一个时代啊……我决定再大胆地继续向西行驶,相信定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果然如此,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丁陇路已不是主干道,桥西有一段水泥路破损了,没有及时修补。驾车行驶于凹凸不平的路面,车被颠簸得左右摇摆,似乎又找到了三十多年前,在这条老路上骑自行车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过了最差路段后,我突然发现路北有一大片绿色莲藕池,远远望去,似绿色地毯飘落于大地。我停下车,迫不及待地跑向莲藕池。见到路北的小沟渠里,流淌着满满的河水时,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大河涨水小河满”的真正含义。</p>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到莲藕池边的一间板前,看到一对年迈的老夫妻,正在忙碌地给莲藕池输水。我出神地观赏着入水口鱼虾俱下,小鱼儿还在拼命地逆流而上,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用小网逮鱼摸虾的快乐情景。</p><p class="ql-block"> 哈哈,老大娘竟然时尚地称我为“美女”,让我受宠若惊!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问我天这么热,为何不打伞,不戴帽子,皮肤晒黑了可就不好看了。我也很风趣地回答老大娘:“大娘,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儿,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中,被红太阳晒着长大的黑丫头,所以不怕晒!”他们听后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亲切地攀谈起来。大娘告诉我,这一片莲藕池是她家承包的。他们夏天在池中养鱼虾卖,秋冬天挖莲藕卖,收入非常可观。她儿子本来在外地打工,最近看到家乡巨大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决定返乡创业。接着,她就给我介绍正在清理虾笼的儿子,我看到一个憨态可掬的黝黑汉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后,老大爷夫妻俩又给我讲述了过去的事情:老大爷说自己也曾参与过人工扒大涧河的水利工程,他们经历了饥寒交迫的年代,吃尽千辛万苦,他们曾在沙地上挖壕沟、用柴草搭窝铺、拿开水泡馍当饭吃,虽然经历艰苦岁月,但他们从没动摇过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如今,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这些都是百年大党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啊!</p><p class="ql-block"> 听到他们这番话,我也感同身受。美好的未来令人向往,金灿灿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勤劳勇敢的沭阳人民,在家乡的路上循序渐进地实现了温饱梦、求学梦、就业梦、健康梦,绿色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无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我对大娘说,过一阶段,等荷花开了,我会带着亲朋好友来欣赏荷花。我为大娘拍照留念,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最后,我又教她为我拍照,老人家首次操作现代化的电子拍摄产品,技术居然杠杠的,她为自己能够与时俱进而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丁陇桥边由生态“痛点”变为富民支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是国家关注重大民生工程的成效,随着县区、多部门联动实施碧水畅流、生态修复、乡村建设、道路通达、文旅融合等五大工程,“一湖好水、一尾好鱼、一幅美景、一片祥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 当我踏上继续向西的路时,天色已晚。一路上,我看见陇集桥北村、墩前村的一排排村居别墅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村前村后,繁花似锦,蝴蝶飞舞,在夏日晚霞的的衬托下,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是啊,家乡到处见缝插“绿”,一个个村庄、小区、校园、厂矿绿了起来、美了起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更好满足。</p> <p class="ql-block"> 英雄不言,山河作证。要想富,先修路。当我穿过245省道,经过墩前村,右拐上324省道时,不禁感慨:40多年来,家乡道路建设,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由泥蚯路、砂礓路、砂石路发展到水泥、柏油路,逐级攀升;人们出行工具由木轮车、脚踏车、摩托车、电动车到小轿车,步步登高。由小见大,见证着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在这新时代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收获了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的硕果,这正是对40年峥嵘岁月最好的敬礼! </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沭阳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城市建设中,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一镇一特,打造功能圈,实施一批交通路网、环境提升工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今”美丽农村路”已修进景区、村头。精心美化的休闲区,沿途遍布的“农家乐”、农村产业基地……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p><p class="ql-block"> 各镇将田园乡村与红色文化基因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生态旅游小镇”。 </p><p class="ql-block">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家乡人民正以上百年花木种植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乡村旅游公路为画笔,勾勒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在灵堤秀水间描绘一处处现代桃花源。 </p><p class="ql-block"> 40多年来,沭阳人民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地位不断凸显出来。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p><p class="ql-block"> 筑梦40年,鹏飞万里。 如今,产业强了、村民富了,村庄“颜值”变了!家乡已实现绿色蜕变,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 牢记总书记嘱托,沭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开拓进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沭阳大地,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乡村振兴步稳行健。</p><p class="ql-block"> 沭阳将继续做大做强“沭字号”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沭阳大地上全面铺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