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润梓 周穆王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恭张村,封土为覆斗形,西北侧底边23米,东南侧已不完整,变成了陡壁断崖,高约7米。1986年,因墓葬被盗,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此冢实为汉朝墓葬。<br><h1><b>一、昭王南征 王道微缺</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昭王姬瑕</h5>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去世,嫡长子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经历“成康之治”后,西周王朝实力开始有所削弱,周昭王也有些“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死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周昭王竟听之任之,从不兴师问罪,导致周武王、周成王时期建立起的周礼秩序开始出现偏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昭王伐楚</h5>周昭王十六年,以楚为首的方国部落进犯周朝,周昭王预备南下讨楚国。为稳定后方,昭王先率军对东夷部族进行军事威慑,东夷部族见寡不敌众,纷纷归顺,周昭王得以安心南下讨伐。周昭王对虎方、荆楚和扬越先后进行了三次征伐,周昭王十六年和十九年都在成周洛邑集结部队,命令诸侯率军随从作战。大军在南山狩猎演戏,抵达汉水,先头部队先巡察经行的道路,建立周王行宫,诏告南方诸侯国讨伐荆楚,并在汉水囤积物资,做好战斗准备。 昭王第一次南征经唐、厉、曾、夔,北方诸侯国与南方曾国、邓国、鄂国等诸侯等追随周王军队共同讨伐,一直打到江汉地区,获得大量财物,为此特地铸器铭功,此次渡汉水时还遇见了“大兕”。第二次南征的规模更为浩大,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但依然大获全胜,获得了大量青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昭王南征</h5>史书记载,周昭王第三次南伐时“夜清,五色光贯紫微”,为不祥之兆。此次南征声势浩大,但结果全军覆没,周昭王死在汉水,周人对此事讳言“南巡不返”。根据学者考证,昭王南征的“楚”一指芈姓楚国,二指南方楚蛮,这里所指应当是楚蛮而非楚国。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州六器</h5>北宋时期,在湖北安陆一带出土了六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称为“安州六器”,记载了有关此次昭王南征的实情。昭王命中为先锋,令其率军联络诸侯,曾国、邓国、鄂国为其准备行宫,周军人马壮大,深入江汉腹地,许多部族方国纷纷归附。到达长江边后,昭王亲率大军渡江南下,占领了铜绿山,在唐国大会汉阳诸侯,并在此时铸造了“安州六器”。 昭王留下少数部队留守铜绿山,自己率军返回,鄂国部落听说后于是夺取了铜绿山,昭王于是决定再次南征。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南征,周军经厉国、曾国顺利推进,昭王本人顺江而上直抵夔国边境。周军大胜,获得了大量青铜,但因此导致回师渡汉水时桥梁垮塌,又遭遇了异常天气,损失极为惨重。传说昭王所坐船为胶船,行至水中胶解溺死,卫兵辛游靡长臂且多力,取得昭王遗体后返回镐京。<br><h1><b>二、穆王西征 大会涂山</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穆王姬满</h5>尽管昭王身死异地,但他对于周朝南疆的扩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卒于汉水。宗室诸侯拥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穆王即位初期,致力于解决周王室统治阶层内部问题,他命大臣伯臩向百官强调执政的规范要求,发布《臩命》,并任用吕侯为司寇,作《吕刑》,用以规范天下,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在对外方面,穆王继续坚持对周边的主动进攻态势,扩展周王朝的势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古五刑</h5>周穆王十二年,西方的犬戎没有及时进攻,穆王以此为由,拒绝了大臣祭公谋父的反对意见,执意率军征伐犬戎。穆王进兵阳纡,取得大胜,“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由于穆王开始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从安抚转向高压政策,导致“自始荒服者不至”,周边少数民族开始不再朝见周王。穆王于是再次兴兵讨伐,“广获其五王”,并将部分戎人迁到太原,进一步加剧了与犬戎等少数民族的对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穆王西巡</h5>《穆天子传》记述了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北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经祁连山,走天山北路,行程三万五千里,与西王母相会。又北行一千九百里,至“西北大旷原”,最后自天山南路归都。一般认为《穆天子传》是战国时期所作,很多内容有夸张成分,但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朝与西北方国部落的交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原与西域交流的记载。其中,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穆王与西王母</h5>因穆王长期西征,丰镐内部空虚,东南的徐夷于是趁机作乱,率诸侯反叛攻周,穆王西征后迅速转战东南。《史记》载,徐夷叛乱时,周穆王在造父的协助下日驰千里返回救乱,平息了叛乱。《后汉书》载,徐夷叛乱时,周穆王见其实力强大,于是作出妥协,由徐偃王管理东方诸侯,之后穆王令造父驾车前往楚国要求其攻徐,楚文王举兵讨伐,徐偃王则主动撤退。平定徐乱后,周穆王继续东进,抵达九江,开始南征,使许多东南方国部落归顺周朝。因东南之功,周穆王于是在涂山汇集诸侯,举行大会,以巩固周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骏图</h5>周穆王巩固了周朝的边疆地区,加强了周朝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但昭王及穆王的长年远征也导致朝政松弛,周朝内部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史记》载穆王五十岁即位,在位55年,但《竹书纪年》以及青铜器上都没有提及穆王长寿,因此《史记》的记载存疑。穆王去世后,其子姬繄扈即位,是为周共王,又称恭王、龚王。<br><h1><b>三、周穆王陵</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穆王陵</h5>周穆王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恭张村,封土为覆斗形,西侧与北侧底边23米,东侧与南侧因受到破坏已不规整,变成了陡壁断崖,高约7米。陵墓顶部为一方形平台,东西长13米,南北宽12米。陵南边原有两个小坟冢,但已被平毁不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穆王陵”文保碑</h5>周穆王陵前原有清代毕沅所立“周穆王陵”碑,但今已不存,现存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周穆王陵”文保碑。该陵1956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该墓曾被盗,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此冢穹隆下为方形前厅,其北为后室,东西有侧室,砖为汉代文物,以此证明此冢实为汉朝墓葬,而非传说中的“周穆王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br><b>【参考文献】</b><br>①徐卫民主编;陕西省地方办公室编.陕西帝王陵墓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br>②王向辉著.史说长安·上古周秦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