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东北乡——莫言旧居图记

风中过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言,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平安庄。童年即开始在农村劳动,放牛、割草、种高粱、种棉花、割麦、推车、挖河等。1973年秋,到县第五棉油加工厂做了个农民合同工。</p> <p class="ql-block">莫言的写作,得益于他二十年的农村生活。他与乡间社会朝夕相处,农村的魅力与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他能发现农村不仅有耕种的辛劳还有收获的喜悦,不仅有众所周知的麻木愚昧还有为人不知的真诚纯粹。</p><p class="ql-block">在莫言笔下的历史,多是被解构的历史,是从历史的最直观承受者老百姓的角度来审视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脱去了正史的冠冕堂皇,而多了一些真实。</p> <p class="ql-block">我是在莫言获诺奖之前就读了这本《生死疲劳》。</p><p class="ql-block">《生死疲劳》书名源自佛经中的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p><p class="ql-block">《生死疲劳》是一部奇特的大书。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那种黑色幽默渗到作品里,在欢笑嘻闹中悲从中来。</p> <p class="ql-block">2015年盛夏,饱读莫言的作品之余,决定去他书里出现频率最高的高密东北乡看看。这里是莫言的故乡,这里是他笔下大部分故事的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莫言文学馆位于高密一中校园东南部,是一座三层小楼。这里收集了莫言三十多年来的文学作品,对莫言的成长道路、获得的荣誉都做了详细介绍。文学馆名由大作家王蒙所题,另一位作家贾平凹书写了对联:“身居平安里心忧天下,神游东北乡笔写华章”。</p> <p class="ql-block">在文学馆,莫言曾写过一首打油诗:</p><p class="ql-block">故乡成立研究会,</p><p class="ql-block">诚惶诚恐惭且愧。</p><p class="ql-block">高悬鞭策自努力,</p><p class="ql-block">永远知道我是谁。</p> <p class="ql-block">把好人当坏人写,</p><p class="ql-block">把坏人当好人写,</p><p class="ql-block">把自己当罪人写。</p><p class="ql-block"> ——莫言</p> <p class="ql-block">高密剪纸,是山东省高密传统民间艺术三绝之一,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剪纸做莫言的小说插图,甚是有乡土味。</p> <p class="ql-block">文豪的牙色暴露了他的烟瘾。😁</p> <p class="ql-block">老董也没少读莫言的小说,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莫粉儿。她对莫言的评价是,这老头儿写的故事饶有风趣,这老头儿的写法也够嘎咕,这老头儿的焉坏水儿老挤老有。🤣</p> <p class="ql-block">莫言旧居,是于1912年建成,1966年翻修过一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从出生到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地住过。1988年,莫言在高密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从这里搬到莫言二哥管谟欣的家里,这座老宅,自此闲置。</p> <p class="ql-block">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米的土墙平房,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庭院,面积大约百余平米。莫言二哥管谟欣说,以前老宅子还有两间厢房,后来随着他和莫言的大哥、还有姐姐的搬出,破得不成样子的东西厢房也就推倒,腾出来做了菜园子。</p> <p class="ql-block">1963年,八岁的小莫言和堂姐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合影。《红高梁》这部电影,让三个电影人一炮而红,也让莫言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1987年,张艺谋找到还寂寂无名的莫言,扔下800块钱,说:“把你的《红高粱》版权卖给我,我带你一起发财”。800块钱在当时可算是巨款,莫言听后心花怒放,并亲自给张艺谋做编剧。</p> <p class="ql-block">莫言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莫言在《母亲》中回忆:“记忆的画面中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p><p class="ql-block">莫言的父亲上过4年私塾,解放后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生产队,一直担任会计。他对莫言的教育非常严厉。</p><p class="ql-block">莫言父亲高寿,一直活到98岁才离世。莫言手书长诗一卷,诗名《我是不孝之子》。有几句说:</p><p class="ql-block">我是不孝之子</p><p class="ql-block">爹,您说过虎父焉有犬子</p><p class="ql-block"> 您叹息一辈子碌碌无为 </p><p class="ql-block">只生产了大约八万斤粮食</p><p class="ql-block">爹呀,这是了不起的业绩</p><p class="ql-block">何况还有棉花蔬菜 </p><p class="ql-block">还有挖河修路</p><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警句</p><p class="ql-block">坏人从不忏悔</p><p class="ql-block">反而逼人忏悔</p><p class="ql-block">忏悔的都是干了坏事的好人</p><p class="ql-block">知道自己坏的坏人不可怕</p><p class="ql-block">可怕的是那些自以为是好人的坏人</p><p class="ql-block">坏人能坏到什么程度</p><p class="ql-block">只有被害的人知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您念过私塾</p><p class="ql-block">读过三国水浒</p><p class="ql-block">写一手好字</p><p class="ql-block">但因为有个去了台湾的堂弟</p><p class="ql-block">您只能在家种地</p><p class="ql-block">万物土中生</p><p class="ql-block">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p><p class="ql-block">您是国家一级农民(我封的)</p><p class="ql-block">享受国务院减免农业税待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牛轭,其状如“人”字形,牛在劳作的时候,以此为力点,传递力量的转换,以拖拉其他物体。我小时候生产队的人管它叫牛yang,这个字怎么写我至今不会。</p> <p class="ql-block">这个叫箩床子,筛面用做箩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木锨,我们小时候麦收扬场用的家什。</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锯,应该是莫言的爷爷留下的传家宝。他爷爷是个老木匠。</p> <p class="ql-block">大镜子,火电戏匣子,那时的家庭标配。</p> <p class="ql-block">这个橱柜算个大家具了。</p> <p class="ql-block">胶河,在莫言旧居的后面。书中经常提到这条河,现在的水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了五种版本的《莫言全集》。少年时最爱金庸的书,也只收藏了三种版本的全集。我总认为莫言虽然是诺奖获得者,在我心中的感觉却不是伟大,他更像个会讲故事的邻家老头儿一样,平凡而满身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莫言批判》,这书的封面红底大黑字,颇有大批判时期大字报之风格。我赶紧忙花了12元淘了一本。</p><p class="ql-block">这本书里,编者列举了莫言九大罪状:醉心性描写、热衷写酷刑血腥、沉迷于丑恶事物、放逐道德评判、漠视女性尊严、语言欠缺修炼、叙事不知分寸、写作限于重复。</p><p class="ql-block">此书编者是八十年代生人。本书收录的近五十篇文章,发表时间大都在莫言成名后的二十多年间。因此,本书并不是“约请了国内学术界40余位著名学者和评论家撰稿”,而只是做了搜集工作。</p> <p class="ql-block">凯歌侃侃而谈,莫爷小眼紧闭。</p><p class="ql-block">闭上双眼并不一定真的睡着。</p><p class="ql-block">历史上也不乏一些睡着的文人。</p><p class="ql-block">李白睡在酒里,实际却是众人皆醉唯我醒。</p><p class="ql-block">莫言也一直醒着,甚至比大多数人都清醒。</p><p class="ql-block">温和,低调,外圆内方,绵里藏针,莫言用自己特有的智慧和哲学,应付着纷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我仔细地思考着母亲的话,渐渐地心平气和了。是啊,所谓的自尊、面子,都是吃饱了之后的事情,对于一个饿得将死的人来说,一碗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都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2015年,莫言头像雕塑亮相上海南京路。</p><p class="ql-block">贵州省雕塑院的院长李钢去了莫言旧居,有了创作灵感后,他历时3个月创作了这个雕塑。李钢介绍,这个雕塑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全部用红高粱粒粘合而成,还添加了一把莫言旧居后院的泥土。完成作品后,他将雕塑图片给了莫言看,得到的反馈是莫言比较喜欢。</p><p class="ql-block">我认识一个面塑大师叫陈上陈,在写这个游记时突然想起莫言的这个雕塑,于是我把图发给了陈大师,请他为我仿制个莫言面塑。大师爽快的答应了,代价是给他留一斤上好的龙井。等陈大师把作品塑好后,我会把照片补上来。</p> <p class="ql-block">高歌纵酒,</p><p class="ql-block">可以忘忧。</p><p class="ql-block">左书,是莫言左手而写。为什么用左手写字?大约是莫言认为左手写书法更容易写出古拙之气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莫言的书法,评论褒贬不一。</p><p class="ql-block">有专业书法家认为,莫言的书法作品不过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是辱没了书法,败坏社会风气的胡写。</p><p class="ql-block">作家冯骥才先生评价,“莫言的书法,不论题字写诗,状物抒情,哪怕是一时涂抹,都是有感而发,有悟而言,抒写一己的情怀。”</p><p class="ql-block">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还是爱看莫言的书法的。因为他的书法跟他的小说一样,接地气。</p><p class="ql-block">又想起了郭德纲唱了几出戏,而惹怒了戏剧界的一些艺术家的事。情节似乎与此雷同。ᥬ🤪᭄</p> <p class="ql-block">陪儿孙读书,我亦进步</p><p class="ql-block">与朋友饮茶,大家开心</p> <p class="ql-block">读书何必求甚解,</p><p class="ql-block">得理更要让别人。</p><p class="ql-block">谓我狂者不知我,</p><p class="ql-block">俺本老实厚道人。</p> <p class="ql-block">心中存有无量佛,</p><p class="ql-block">一苇即可渡大江。</p><p class="ql-block">莫道人生多愁苦,</p><p class="ql-block">回首即是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老友相逢酒三杯,</p><p class="ql-block">豪情壮志早成灰。</p><p class="ql-block">人过六十多半辈,</p><p class="ql-block">醉翻白眼我怕谁?</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们叫书法展,莫言的叫墨迹展。莫先生在办展前就说了:“我的字不是书法,往好里说是用毛笔蘸着墨汁涂鸦留下的痕迹。” </p><p class="ql-block">莫言终是比郭德纲低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上面说了,面塑大师陈上陈答应为我塑莫言像。昨天晚上大师亲自登门,把塑像送到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