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喝茶与吃茶

白云飞

<p class="ql-block">据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不过此说是否可靠已无从考证。估计神农中的无非是湿毒之类的小问题,所以这剂解方不宜推广,否则靠茶来解毒,搞不好很容易长眠于地下,与百草长相厮守。</p> <p class="ql-block">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恭陪末座,但世事纷繁,生活琐碎。能被世人摆在门口,列入生活必需,可见茶已实实在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唐代,茶叶已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之物,那时已有茶馆、茶宴和茶会出现。宋代喝茶还有“三点和三不点”的规矩,三点一是新茶、甘泉和洁器;二是天气好;其三则是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遇到粗鲁无礼之徒,宁可不饮,以免败兴。</p> <p class="ql-block">茶作为饮品无非解乏生津,提神消食。然而茶的清香自带一股清雅之气,远而弥香,于是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演绎成了茶道。不过喝口茶,弄出许多繁文缛节,已经大异其趣。其实,朋友闲叙,家人小聚,沏上一杯清茶最是相宜。搞得拘拘束束,这茶喝起来就了无趣味。</p> <p class="ql-block">  岭南古时乃蛮荒之地,品茶这档子高雅的事,几时传来已无从考究。虽同属化外之地,论及喝茶,广府叫“饮茶”,一个“饮”字将喝茶的清雅描绘的淋漓尽致,依稀中我们似乎见到三五位儒雅之士,于明轩高阁品茗,时有莺喉婉转,琴瑟和鸣,清风拂面,明月倚窗。他们喝的可是香茶?而潮汕人喝茶直呼“吃茶”,一个“吃”字,听起来有点粗俗,我们仿佛望见李逵兄把一海碗茶水倒入肚里,隔空还听到几声叽里咕噜的鸣响,痛快则痛快,但“三不点”之列,李逵兄一定榜上有名。</p> 不过,凡事就怕认真,细究之下,广府人的“饮茶”其实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讲究。 早期广州的茶楼,人声鼎沸,炊烟缭绕,茶楼飘荡的不是茶的清香,而是排骨和凤爪的肉香味。跑堂的伙计把大壶一提,抓上粗茶一把放到壶里,倒出来的茶,以消食为主。茶叶多以红茶居多,人们对茶的品种和冲茶的技巧不甚在意,“饮茶”之精髓在于吃茶点,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客之意不在茶,在于“一盅两件”味道如何。有了两件下肚,一盅的品味已经退居其次,茶在这里仅仅是佐食的饮品而已,“饮茶”有些名不副实。时下,“广府”的饮茶也渐渐讲究起来,小壶和大杯各行其道,遇有资深的茶客,还要自带好茶,邀上三五好友,细细品味。 潮汕人“吃茶”,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俗,和吃饭喝粥一般皆为生理需求,缺少了一点儒雅之气。只是当你深究潮汕人“吃茶”的吃相之后,才知其中大有文章。中国茶道讲究的五境,茶叶、茶水、火候、茶具和环境,潮汕人一样也不含糊,所以潮汕人吃的叫“功夫茶”。 潮汕人吃的茶,有福建安溪的铁观音,潮州凤凰山的乌龙茶,台湾的高山冻顶,而武夷山的岩茶也颇受欢迎。至于茶的品质也就丰俭由人了。至于绿茶、白茶、黑茶皆难入潮汕人的法眼。 明朝的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这样描述水与茶的关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对茶性的发挥至关重要。茶圣陆羽将烹茶之水分为上中下,他觉得烹茶用水:山泉水为上,江水中,井水下。吃茶首选自然是甘泉,此物毕竟可遇而不可求,有时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王安石曾经托苏东坡经过长江三峡时,汲一瓮瞿塘峡中峡之水,用来烹阳羡茶疗疾。结果苏东坡因观景忘了,只好以下峡之水充之,终究没能逃过王宰相的法眼。农耕时代,江水也是烹茶的上品。 要泡出一壶好茶,对火候的把控也相当关键。乌龙茶需用刚开的沸水冲泡,茶香才可被充分析出。故潮汕人待客,茶水必定是即烧即冲,一杯茶刚入嘴,下一杯茶已备好,且呼客人:快喝快喝,喝了就滚。有客人自北方来,不谙就里,看主人刚刚还笑语晏晏,怎么直接就让我滚,潮汕人怎么如此粗鲁?其实主人指要“滚”的是水,不是人。 至于泡茶的茶具,早年有一个潮州师傅制作的红泥小壶已属上乘,如今大街小巷都是“紫砂壶”,孰真孰假只有天知道。其实对于吃茶来说,茶具洁净便可。 环境对于茶客而言优雅自然不错,而闲适和安逸可谓上选。<br>时至今日,人们喝茶随意了一些,茶中五境皆备也许有点强人所难。但潮汕人吃茶颇为讲究倒是出了名的,喝茶之时颇多功夫要做。先要用刚烧开的水醒茶,也叫洗茶,洗去茶叶中的浮沫,之后才用100℃的水冲泡,即冲即饮,不作浸泡,一般好茶可冲十道水左右,茶味依然香醇可口。 潮汕人吃茶之所以叫功夫茶,盖因其在冲泡上也落足功夫。冲茶伊始,茶壶水多茶淡,可在三四小杯循环倒茶,美其名曰:关公巡城。等到水少,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入各杯,其动作要领彷如韩信点兵。巡完城,点了兵,一道颇见功夫的茶便呈现于茶客面前,此时,举杯小啜一口,含于口中,细品之后才慢慢咽下,自有一种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潮汕有俗语称:茶三酒四踢桃二(游玩俩)。喝茶以三人为佳,一壶好茶三人分享,每道茶都能品尝得到,谈天论地,人多则有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人少则争论起来没有人当和事佬。三人为限,以茶会友,其中妙处难尽与外人道矣。 四川人喝茶那可就非同凡响,先是座中人声鼎沸,时有“噼里啪啦”的麻将声不绝于耳,跑堂的小二提着一把壶嘴有一米长的水壶,穿梭于茶客之间,那模样犹如背着一把AK47步枪,时不时将茶水续到茶客的杯中,让人感受一下“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辽远。喝茶之余,摆摆龙门阵,还可观赏到师傅们如杂耍般的手段,运气好的说不定还可一睹川剧变脸的绝技,这茶喝来就图个热闹。 江南一带喝茶多以绿茶和白茶为主,一杯清水放上小撮茶叶,青绿的茶叶渐渐倒竖于水中,淡淡的青翠慢慢析出,茶的清香四溢。那场景与江南烟雨最为相衬,此时,在茶水中放上几片茉莉花瓣,茶的香和茉莉花的香相得益彰,江南的小桥流水也就印在了心里。 相比于江南的婉约,北方的“大碗茶”就来得有点酣畅淋漓,大热天一碗下肚,解乏生津,四肢通畅。这种喝茶的方式最接地气,也没那么多的讲究,就图个舒畅。 旧时的深宅大院,或有客人来访,如果话不投机,主人端起茶杯,下人心领神会,一声“送客”有如醍醐灌顶,这茶不喝也罢。 周作人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br>十年尘梦,不如半日之闲。清茶一杯,可得片刻的悠闲,吃也好,喝也行,不用看别人脸色,人生的小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生活也就变得有点滋味。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暮春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