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教学,让诗文有意,有趣,有情

 卉声卉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待中,我们迎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张海宏老师,他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统编教材背景下古诗词(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到作家杜子建的“一联激起万人论”;从诗词大会才女武亦姝的口吐珠玉,到流传千古仍历久弥新、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老师那铿锵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我国诗词文化的的强大气场,蓦然间,感觉诗词有一种天上天下,为我独尊的万丈雄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的智慧,古人的抱负;能讽谏,亦能疗伤。从诗文的特点到诗文的作用,张老师戏谑,生活中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讲座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组诗教学。因为平时我们遇到组诗时也会想着先学一首或先学两首,但好像更重在教学方法的迁移与运用。也会对古诗进行分类,但也仅限于让学生进行归类记忆,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分类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先从研究背景入手,为什么要研究组诗教学,研究组诗教学的价值在哪里?从古诗词本身的特点来说,从古诗一首到古诗两首到古诗词三首,它本来就是成组出现的。古诗词不是不能一首一首的教,低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这样做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但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是系统的,组诗教学有利于将零散诗词穿起来,也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同类别的诗选择策略亦不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送别。其内容和情感表达却是不同的。老师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诗人的诗风和他的生活阅历、生活背景相关。的确,高适一生坎坷,王维却官至尚书右丞,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呢,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诗,把这些诗再放在一起读的时候学生再去谈发现:高适的诗多含“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专门又查了下,果然,高适这几首诗中多含“泪、愁”,意象多“猿、归雁、古木”等,用词多“莫……”如“莫愁”“莫踌躇”“莫恨”,让人感觉心情压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读王维的诗就有种温暖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其他的诗人的送别诗,加深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二类主题“田园诗”中,老师主要采用上面7步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这七个小标题中就会很明显的发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紧紧围绕“田园”开展教学。在关键处给学生以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具体学习当中呢,引导学生识字后。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学,结合生活、图片等交流想象。逐步的引导孩子透过词语,透过诗句,引导孩子想象画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第二首时,拓展阅读范成大的同题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不断地体会中发现诗的相同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把本课的两首诗相关联,去发现这两首诗的共性——写的都是田园景物,田园生活的闲适、宁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诗词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更多的不同,引入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仅仅是理解故事,背诵古诗,明白诗的主题还不够,学生能否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再借助画面进行想想,将想象到的画面画面转化称自己的语言,对学生是考验,也是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这三首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田园诗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再拓展和田园有关的诗,深化学生对田园诗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觉整个设计一环套一环,既理解了诗文,又进行了拓展,既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突出老师的主导。别说是学生,我听着就感觉情不自禁地要参与到其中。学生在课堂上有读,有悟,有发现,有积累,有实践,既得意,又得趣,日复一日地在这样的熏陶下,他们怎能不热爱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组案例中,我们能看到老师是采用任务带动教学进程的,每个任务下面都有学习提示,有的是学习方法的引导,有的是语言表达体系的支架,这些都会个学生在交流,在表达时提供支持。我也不由得想起我们的李校长总是一再强调,目标要精准,一定要关注目标是否落实语文要素,是否有语用目标,目标下是否有学习提示、话语系统或相关的语言提示。这些对孩子来说真的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组诗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是要求我们认真备课,认真解读教材,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相关材料,从材料中找到这些诗文内在的联系,再将材料的重组,进行有效整合,采取相应的策略。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极大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和归类梳理的能力,将学生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为学生学习古诗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是诗文教学不仅有意,有趣,更有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词浸染,润物无声,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充满情趣的古诗文海洋,共享文化熏染,感受诗文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