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读到好友在美篇发表的回忆童年时光的小文章,心中十分感慨。执笔把自己少年时代零碎记忆变成文字,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1964年秋季。由于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尾声,那时候林县农村生活非常清苦。我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一姐俩哥,下有小妹。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因为自己家住在合涧街,到底也还繁华热闹些。虽说衣兜里没有零钱,但小时候孩童们的欢乐并不因为贫困而减色。</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哥哥姐姐们,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也并没有多少机会下田劳动。那时农村是大集体,夏天生产队分菜了,听到吆喝声,提起小篮子到菜地去排队分菜。常常因为没大人陪同,是小孩子去分菜,而被小队长给些老的、外形不好的菜,委屈的回家给娘诉说不公,娘劝我说大菜小菜切碎了一个样子可以吃。农忙时因为大人们负责收割麦子,我们小孩子负责捡拾麦穗。小队长有时良心发现,说今天小孩们干得不错,记上9分工,自觉辛苦的汗水也没白流,小伙伴们心里也沾沾自喜。</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位于合涧前西街。儿时合涧街可称林县第一镇!每逢农历的集会日,方圆几十里的人拥到集上,大街上人头攒动。卖吃的、喝的、玩的和种田用的各色物品、物质琳琅满目。因为小学校在南地街,上下学路上要经过商业街,尽管兜里没有半毛钱,但也来回穿梭在人流中,听小贩的叫卖声,看老乡们讨价还价的急切表情,看路边卖油条、火烧的小摊的满满自豪的叫卖声。像那时候肚里缺油水,回家给娘说:咱也搬到乡下去吧,赶会时可以吃一顿满口香的油条,喝一大碗飘着葱花的酱油面条汤。现在想来那时缺吃少油,小孩子做梦都想吃上香甜可口的东西。娘笑着说我,看你多嘴馋,你可不知道乡下人平常生活有多么清苦,回头有钱也给你买油条!细想那时的生活,老百姓日子过得艰难不易。</p><p class="ql-block"> 当年合涧街有三个大的百货商店。一间是卖衣服、布料、鞋袜及其它日用百货。另一处是副食水果烟酒类商店,还有一处是农用化肥、农具、五金类的。孩子们最喜欢逗留的是副食店,甜甜的香香的气味很诱人。记得一个2米左右长的大玻璃柜里放着水果糖,当时我人还没有柜台高,小手在玻璃柜外边的糖果处画来画去,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这么一大堆水果糖,让我吃个够。如今想来又甜蜜又心酸。</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的舅舅家是河西村的。每年正月初二随父亲去给长辈拜年,实际上更是想收一毛钱的压岁钱。正月里穿着硬硬的新鞋步行走十余里去串亲戚,脚有时磨出了血泡,可有一年舅奶奶只给了五分硬币,心中十分失落,之后再也没随父亲去到河西村拜年。今天想起自己那时好势利眼啊。</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感冒生病了,几天没好好吃东西。病势减轻时,爹从外面回到家,手里包着两个猪蹄,给二妞买的让他吃吧。好像我一口气吃完猪蹄,病也一下子痊愈了。听爹说猪蹄也是一毛钱,火烧也是一毛钱,干脆给孩子吃肉吧。多少年过去了,老家酱香猪蹄的香气仍旧弥散在我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光阴飞逝,心中满满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幼时的点点滴滴仿佛仍在眼前,今天聊作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