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章 医路追梦</p><p class="ql-block">四 “二甲”历程</p><p class="ql-block"> 80年代至90年代初,工作虽然辛苦,生活艰苦,但心情快乐。大学毕业首先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再到卫生局,卫生局下派遣单到医院报到,院校毕业的医护人员均属于国家干部。医务人员社会地位较高,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医患关系比较和谐。</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候,农村的病人就诊和住院没有报销,但费用很低。门诊挂号费5分,肌肉注射5分,静脉注射1角,住院床位费每天6角,做一个阑尾炎手术从进院到出院200多元就可拿下。医护人员常加班,无加班费,无奖金,只有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时的疾病谱大多为感染性疾病。外科疾病主要是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穿孔,肠梗阻,疝气,泌尿系结石等;内科疾病: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风湿热,风心病,肠炎,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幽门梗阻,肝脓肿,泌尿系感染等,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非感染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则相对少些。当时病人看病真的难,真正的存在缺医少药(缺医生,缺医院,缺药品)。80年代初,县人民医院仅100多工作人员,100余张床位,条件很差。容文星书记调到广州前,从省政府争取来了20万元钱,到1986年建成了一栋五层的住院大楼(即现在的医技楼),床位増加到了近200张,大大改善了医院条件。但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床位费、药费还是便宜。看病不贵,病人治好出院,都很客气,要三番五次地感谢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也有成绩感、自豪感,生活的幸福感较强。</p><p class="ql-block"> 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医院推向市场,定性为第三产业,财政断奶,医院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养家糊口。为了适应市场竟争,医院不得不增加病床,添置各种先进的仪器丶设备及化验试剂。医院将各种经济指标任务分到科室和个人,并与科室、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医院对科室、对个人制定了医技比、药占比和经济任务。科室和医生为了完成医院定的经济指标,被迫不得已而为之就有些过度检查,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病人诊断治疗及住院的费用随之水涨船高,直至难以承受。甚至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此时是真正出现了看病贵,看病难。医患矛盾显现,医患关系逐年恶化。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隔阂也随之产生。病人不信任医院,不信任医生。医生也不信任病人,医生为了保护自已,该做的检查不该做的检查都做,误诊漏诊是赔不起的。因为,出事儿了,你为什么不做;没出事儿,你为啥要做。医患矛盾由此埋下,一旦有事,必定爆发。</p><p class="ql-block"> 近30年改革开放,上级政府加大了对医院的建设,用国家的钱支持国家的医院,叫做强基层。同时医疗市场全面放开,私人诊所,民营医院迅速发展,并先后发展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等,也变相支持了各级医院,叫购买服务,从而使看病难基本缓解。现在的看病难主要是多元化的需求问题。但看病贵,真的贵,就是我们当医生的,脱掉白大挂去看病,也难以承受。好在现在有医保作后盾。</p><p class="ql-block"> 话分两头,还是回到90年代初。1992年罗青山接任康国熙当县人民医院院长,并撒除陈旧的老门诊楼,新建了一栋五层的门诊大楼。医院条件进一步改善,初具规模。1994年医院为了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应省卫生厅要求,加强服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简称二甲)。创建“二甲”医院对全县,对医院具有重大意义。县、局、医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创之初,罗青山院长及院领导班子带领所有科主任丶护士长到由卫生厅推荐的湖南第一个二级甲等医院一一桃源县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当时学习没有手机,没有相机,没有电脑,全靠手工笔记。所有的科主任、护士长带着问题,深入各自对应的科室认真细致地参观、学习、提问、记录,恨不得挖地三尺,将所有的东西都学到手。回后医院成立创“二甲”领导小组,罗青山院长任组长,其他的院领导向天习、彭光华、颜伟香任副组长。下设“二甲”办公室,由蒋初华主任任“二甲办”主任。由于老干科在全省第一个县级医院开展了血液静化(当时有很多市级医院也没有开展血液静化),加上内科的心脑肾疾病及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口碑较好,在某些方面跑在了内科前面。故院领导多次讨论后,将创建“二甲”医院的重点科室定为老干科。这在全市仍至全省都沒有将老干科定为重点科室的。既然领导重视,我们就懵懂地接受了重点科室的任务。重点科室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三基考试,资料的准备好不好,关系到创“二甲”的成败。我们全科人员日夜加班加点,将50份必备病历,20份专科病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全科每个人的手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咬紧牙关,任劳任怨,紧密配合全院一盘棋。罗青山院长常下到科室关心、支持,“二甲”办蒋初华主任得力配合协作指导重点科室资料的整理和完善。有时为了一份必备病历的修改,反复四五次,常加班到半夜,直至资料全齐,内容达标,质量过关才罢休。由于全院干群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从三基考试、基本操作,病历书写,论文质数,科研成果,医院人事、财务、后勤、业务学习培训等方面,经省卫生厅组成的湘雅附一、二院、省人医、省儿童医院等专家评审团队,经三天的严密审查、考核,给予肯定,一次性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衡阳市第一批通过的二级甲等医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