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部明确“2022新课标”,确定音乐、美术主线地位 在这次修订当中,艺术类课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励、支持发展素质教育。</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22年5月24日,阿城区初中音乐教师在教研员任德玉老师的组织下相聚云端,参加了“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若干亮点对音乐教学的方向性引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一、专家解读</p><p class="ql-block"> 主讲专家蔡梦老师分上下两场对艺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讲解了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的若干亮点,从总分、契合、对接、联系。进行阐述。从实践层面的方向性引领;教育理念的方向引领;联系:解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了解了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明确了艺术课程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加深对艺术课程的性质: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的理解。专家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教师们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二、学习剪影</p><p class="ql-block"> 阿城区初中音乐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解读的学习活动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利中心学校王晓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心</span>期待 向美而行</p><p class="ql-block">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p><p class="ql-block"> 课标好比一根“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聆听了蔡梦老师针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蔡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 </p><p class="ql-block"> 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下面我来谈一谈感触最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1:融合 </p><p class="ql-block"> 2022版课标从音乐课程标准过渡到艺术课程标准,同一课标,引领各艺术学科,有分有合。蔡老师提到:“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的课程”。这点不仅是我,相信各位音乐老师也都深有感触。一节音乐课,通过感受、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结合美术、戏剧、舞蹈等进行设计,我想这就是融合。之前观摩过一位老师的优质课《龙的传人》,这位老师用毛笔字勾勒出音乐的旋律线,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画。我曾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也结合过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通过新版课标的引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融合教学,关注其他艺术学科的标准,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方式运用到到音乐教育教学中,以新的标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 </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2:中国音乐文化</p><p class="ql-block"> 2022版新课标将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从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比重。蔡老师在课程目标转化中提到,新版课标加重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着重学习本国音乐文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则音乐小故事:在七年级的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我带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并请学生上来跳一跳相关舞步,然而学生比较害羞、不愿举手,与我对视,我只能点名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与我合作。第二天的音乐课上,我给同学们欣赏一段流行歌曲片段,学生的活跃度明显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同学说“这才是音乐嘛”,见状,我思考了许久。 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下,学生喜欢与时俱进没有错,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中国音乐,而是她们感知到的中国音乐文化太少,通过音乐教材上的感受与学习只是冰山一角。而新课标提出加大中国音乐文化主体地位,这真的太令人期待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蔡老师细致耐心的解读,使我对新版课标有了初步而深刻的了解,同时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多的期待,向美而行,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城区第三中学 张晓冬</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搜索《音乐课程标准》时,却落了个空。原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融为了一本《艺术课程标准》,毫无疑问,变化是巨大的。如何把握《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如何真正理解课标并有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一头雾水之时,十分有幸聆听了专家老师关于《艺术课程标准》中音乐部分的解读讲座。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实践情况开始分析,带领我们探究了新版修订内容变化的原因以及内容中的创新和突破。每一个完善的目标,每一个优化的细节,每一个细化的要求,都让我感到新课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前瞻仰性。也深深地体会新课标的“学段”改革,再次更新了教育的方向,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学上→学好学优→学精”阶梯式地见证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它更像无形的钥匙重新开启了我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怎么样的人”的思考。教育是没有终点的,而我们最终要带学生到达的“彼岸”又是哪里呢?是某一节音乐课?是某个知识要点?或是某个音乐作品?在专家老师耐心的解读中,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具有瞻高远嘱的眼光,尝试倒着规划”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非常明确“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也就是先找到那个“整体”,再到“面,我们怎么去实施”,最后具体到“点,课堂中我该如何操作”。“没有目标的努力,就象在黑暗中远征”,将音乐课堂上有限的音乐“感悟”内化为自生对音乐的理解,有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反思和批判音乐的能力,才是我们育人最终的目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主动“吸收与生成”,架构起他们与音乐之间的通感联系;明确学段目标,优化课程,将音乐学习内容合理整合;以主题式,阶梯式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丰富、健康审美的情趣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2022版新课标的重启与更新将是艺术教育的一次重要蜕变,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思考模式,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5月24日下午两点我准时参加了网上培训,培训中聆听了专家解读,专家答疑。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从专家的解读中,我感受到了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我也从中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来提升自我能力。</p><p class="ql-block">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艺术教育阶段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制定,而不是以专业的艺术技能为核心,也不是为面向少数特长生而定,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定。在教学中,活动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音乐”已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提升为“艺术课程”这就意味着我们老师不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向都需要有着与时俱进的变革,做一个不断学习、自我更新的音乐老师。</p><p class="ql-block"> 总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我愿做学生艺术的领路人,成长路上的同路人。</p><p class="ql-block"> 杨树中心学校 梁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城区小岭中心学校 孙显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网上培训,收获颇多!蔡老师总结了六个方面:一总分,二契合,三对接,四联系,五达成,六优化。</p><p class="ql-block"> 让我知道了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内容呈现,是将五门科目冠以艺术课程,告诉我们,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培养创新意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改进并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挖掘和运用各学科体现出的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完善课程设置。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提升创意实践能力,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发展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课程的性质是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人文性,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p><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学设计时适合学生认知能力,引领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要重视艺术。在“新课标”当中也在强调这种情况,只有让学生自身得到提升,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才会做到更好。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类学科的教育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教育的本质也将回归学校。</p> <p class="ql-block">图片:音乐教师</p><p class="ql-block">撰稿:任丽丽</p><p class="ql-block">美编:任丽丽</p><p class="ql-block">审核:任德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