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印记:洛阳北线

穷游老憨

洛阳,简称“洛”,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圣城”之一 , 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 。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现为河南省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旅游景区颇多,尤集中于市区内和洛北、洛南区域。因受篇幅所限,我将所游洛阳景点分北线和南线两篇记述。此篇记述洛阳市区和北线部分著名景区概况,敬请指正。 <b>龙门石窟</b>:别称“伊阙”,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10万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且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赞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这里风景秀丽,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在长达400余年的营建过程中,北魏和唐代就达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r>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景区主要有潜溪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摩崖三佛龛、禹王池、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看经寺、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二莲花洞、四雁洞、香山寺、白园、青谷、乐天堂、诗廊、日本书法廊、墓体区等景点。我重点游览了西山石窟、东山石窟和白园三个地方。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西山石窟保护较为完好,可观性也更好,是游人的重点游览区域。 东山石窟位于伊河东岸,全是唐代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看经寺、擂鼓台、二莲花洞等。据说在古时,东山石窟的规模比西山石窟还要大,曾有“西山一山,不如东山一湾”的说法。只是,往日的繁华早已消逝,现时的东山已彻底衰败,游走东山石窟,就好像是在锻炼爬山,爬上好长一段山路,也难得能见到一座成形的雕像。因此少有游人前来游览。 白园,位于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44亩,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过,一桥飞架东西,宛若一道彩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白园内分青谷、墓体、诗廊、管理四块区域,有景点10余处。 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白园是为纪念唐代文豪白居易而修建的一处人文自然胜景。这里记录了白居易与好友论诗听琴,煮茶对弈的情态,又是建在洛阳山间树海之中,很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这里也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 <b>白马寺</b>: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现存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伽蓝,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人身长丈六,项有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所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人前往天竺国(古印度)寻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遇上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于是邀请二位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来到京城洛阳。第二年汉明帝下令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鉴于佛经佛像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寺为名。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 白马寺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白马寺内的齐云塔,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场是白马寺内的齐云塔院,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收藏于白马寺,他是中国最早的译经道场,中国的第一个汉人和尚在这里受戒,正是这些第一使得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在白马寺的西侧,有三座与中国寺院建筑风格迥异的佛殿,它们分别是泰国佛殿苑、缅甸佛殿苑和印度佛殿苑。三座佛殿中最先建立的是泰国佛殿苑,2014年全体完工,由泰国出资建设,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的泰式建筑精华,是中泰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见证和象征。 缅甸佛塔苑,由缅甸政府出资修建,2014年6月工程竣工,缅甸总统吴登盛专程出席落成仪式。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照缅甸的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的样式而建,将成为中缅佛教友好交流上的又一重要标志。 印度佛殿苑,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殿,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建造。2010年5月举行落成典礼,印度总统帕蒂尔出席落成仪式。这是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是中印两国世代友好的象征。 “明月欠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笔下的白马寺。今天这座著名古刹仍名扬海内外,巍然屹立在邙山脚下,以它那悠久的历史、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慕名前来朝拜或旅游打卡。 <b>龙潭大峡谷</b>:位于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龙潭沟村,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峡谷内关峡相望,潭瀑联珠,经过十二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水流切割旋蚀所形成的高峡瓮谷、山崩地裂奇观,堪称世界一绝,人间少有,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和"黄河水画廊"等美名。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下切形成的U型峡谷,从平面图上看,它很像一条东西横卧的巨龙,而且峡谷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被称为龙潭峡谷。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全长5公里,自然落差1200多米,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块形成的波痕大绝壁国内外罕见。 景区内已命名景点百余处,尤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树最为著名。 景区内有六大自然谜团,七大幽潭瀑布,八大自然奇观。红岩绝壁,飞瀑幽潭,狭沟深谷,奇石绿荫,组成世界上罕见的山水画廊。令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 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 八大自然奇观:绝世天碑、石上春秋、阴阳潭瓮谷、五代波纹石、天崩地裂、通灵巷谷、喜鹊迎宾、银链挂天。 峡谷内的自然风光也非常迷人,放眼望去草木茂盛、满目苍翠,让人看了就觉得心旷神怡,清澈的溪流和从绝壁飞溅而下的瀑布、还有大大小小深潭,随处可见。 峡谷内春夏秋冬,景色各异,风景绝佳,所拥有的国内罕见的红岩嶂谷群,与碧波万顷的黄河万山湖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 峡谷内的山路并不难走,基本上都是缓坡地形。 除了边走边看欣赏自然风光,景区内还有不少户外项目可供游客选择。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的胆量,玩一下高空滑索;或者在景区内一块平坦、近乎垂直的崖壁上玩玩攀岩;或者约几个好友,划划橡皮艇,荡漾在景区内的五龙潭中。 2006年8月18日,龙潭大峡谷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的验收时,被库穆博士评价为“世界上最美的峡谷”。游完深有同感。 游览龙潭大峡谷景区,总体感觉比较轻松。自进入景区,全程5公里长的峡谷就是一条步道走到底,中途不用担心走错路,也没有岔道可走。回程有电瓶车,山路修的非常不错。 大峡谷景色秀丽又独具特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程均为缓坡地形,很少爬山路段,游览过程比较轻松。沿途还可遇见一片片的鲜花,姹紫嫣红甚是美丽,游客多会被大峡谷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色所折服。 总体来说,龙潭大峡谷景区的配套设施完善,游玩项目较多,强度不大,老少皆宜。有戏水、有攀岩、有熊猫馆、有高空索道等诸多项目。有山有水很清凉,感觉最适合夏季天热的时候去。景区外食宿便利,有农家乐,有宾馆,有餐馆,价格不贵,是旅游、休闲、避暑、养生、度假的好去处。 <b>黛眉山</b>:位于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北枕黄河,东出小浪底,西接三门峡大坝,南临帝都洛阳。是国内唯一被黄河三面环绕的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是名副其实的大山大水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是中国长江---黄河上最精彩的一幕。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水经典不可复制,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地质名山、文化名山、历史名山、生态名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摄影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黛眉山处于秦岭与太行山过渡地带的黄河小浪底水库上游南岸,规划面积约75平方公里。景区的红岩嶂谷、交错层理、波痕沉积、泥裂构造、崩塌地貌、碧水峡湾等地质遗迹,反映了华北陆块8-12亿年之间的沧桑巨变,再现了古海洋潮涨潮落、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黛眉山主峰极顶海拔1346.6米。它四壁如削,奇崖怪石,千姿百态;或如危塔,或如城阙,或如楼阁,或成坛台,连绵不断,鬼斧神工。有相对高度差别不大的16座山峰,依次为梳妆台、南天门、造钟峰、望乡峰、月老峰、抱犊峰、凤凰岭、燕子峰、金坛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万佛山、大独立峰、小独立峰、将军寨。多呈丽姿,峭壁万仞,峰上峭石林立,攀路艰难,林繁藤茂,山顶却开阔平坦,林木茂密,花卉丛生,系一天然草原,颇具欧洲风格。 黛眉山景区由四大景观区组成,分别为中原独有的云顶花园、北国第一高山草甸、巧夺天工的地质画廊、浩荡壮美的黄河大观,各类景点达100余处,“景从身边过、人在画中游”,是景区最突出的旅游特色与体验。 景区内的景观分为六大类:以高山草甸和高山花园为代表的生态景观,以波痕石为代表的地质遗迹景观,以汤黛之恋为代表的崩塌景观,以黛眉云海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黛眉遗迹为代表的地域人文景观,以小浪底库区水面为代表的黛眉山水景观。 黛眉山独具特色的景观、丰富多样的资源,使其成为集观光摄影、户外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景区。黛眉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三千年的商汤故事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们游山乐水、登高祈福的历史文化名山。 进入景区,我是沿着“景区大门—云顶花园—好运峡—黛眉兵阵—汤黛之恋—飞来神石—地质画廊—草原神门—高山草甸—黛眉极顶—黄河大观”的线路,基本游览了景区内各主要景观,全程用时约7小时。 云顶花园,栽植有上百种花卉,花开时节,满园旖旎,芳香四溢,堪称洛阳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花木最多的高山花园。融汇了大自然的美,配以人工的亭、石、路、廊,令人远望心旷神怡,近观心花怒放。一年四季繁花似锦,风光绚丽多彩,宛如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好运峡,是一个因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峡谷地貌,这在地质学上叫“地堑”。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当地百姓对这个现象无法用科学知识解释,人们惊奇的发现,久病不愈的人穿越之后,很快健康如初;贫穷潦倒的人穿越之后,很快大富大贵;婚后不育的人穿越之后,很快子孙满堂;屡试不中的书生穿越之后,很快金榜题名。当地人认为这里可以使人时来运转,于是被称为好运峡。 好运峡深邃幽静,壁如刀削,由凤门进龙门出,穿越而过就会好运不断。久而久之,好运峡的名声便传遍了黄河两岸。 将军寨,又称元帅寨,因有古寨在其中故名。传说隋末将军单雄信,在黛眉山占山为王,修建石寨,聚天下英雄,同举义旗,在此布下迷魂阵,以一人之力阻万人兵马,将军寨因此名传天下。将军寨包括好运峡、黛眉兵阵、天使之吻、汤黛之恋和飞来神石,各种地质奇观汇聚于此,震撼无比,亿万年的矗立,只等你瞬间的回眸! 藏兵洞,就是单雄信藏精兵的地方。在藏兵洞中,可以看到放置兵器的军械库,是古时军事要地。 汤黛之恋,又称天使之吻,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因像一对深情相望的男女,后被用来象征黛眉娘娘和商汤王,记录着他们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从另一面看,则像一对相吻的恋人,书写着一段一吻千年的爱情恋歌。 传说汤黛之恋记录着商汤王和黛媚娘娘惊天地、泣鬼神的美丽爱情,这幅壮丽的画面就是一首海枯石烂、真情永不变的伟大的爱情史诗。左边黛眉跪拜在右边的汤王面前,倾诉着思君之苦和感恩之情,中间的大臣则见证着这一伟大的时刻。 飞来神石,让人感觉无比的震撼。当然很多问题都来了,这块巨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倒,会不会倒?这要从地质学、物理力学和地球引力等学科领域去找寻答案。这看似飞来神石,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地壳在升降拉张过程中崩塌形成的奇特景观。 <div> 这块神奇的飞来神石,高36米,宽9米,是黛眉山的一个特殊地质现象——崩塌,山体因各种风化作用而开裂崩塌,只有中部一角支撑着整块巨石,使它得以屹立万年不倒,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奇观。<br></div> <br> 地质画廊,是黛眉山的一条地质科普线路,在地质画廊里面,可以看到由岩石的平行层理、风化景观、崩塌现象、水蚀景观、泥裂现象等地质遗迹组成的一幅幅画卷,展现出的是大自然的壮美。<br> 地质画廊全长400余米,一路上奇崖怪石、红岩秘洞,如在画中漫步,是可以触摸到的地质奇观!尤其草原神门,穿越一次铭记永久! 草原神门,是一段十分奇特而壮观的景象,是通往云顶草原的唯一天然通道,过去人们叫他“南天门”,也有人叫他“刀剑峡”。 草原神门最窄处只有60公分,高33米,进深50米,共有147级台阶。游客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造化而憾动心魄,叹为观止。 穿过鬼斧神工的“ 草原神门”,步入1500米长的木栈道,就到了河南省独一无二、国内罕见的黛眉山高山草甸。该草甸总面积约3000多亩,因其海拔1100余米,时常高于四周漂浮的白云,故又称为“云顶草原”。其面积之大、海拔之高,使之成为中原独有的高山草甸,有洛阳的“潘帕斯草原”之称。 <div> 山有草原更壮美。高山草甸地势平缓,草长莺飞,在这里可领略黛眉山的四季景色,万种风情。 春天桃红柳绿,彩蝶纷飞,百花争艳; 夏天风吹草低,牛羊满坡,水清草美;秋天风轻气爽,牧草金黄,分外娇美;冬天茅吐白絮,瑞雪飘飘,银装素裹。还真有点塞外草原、北国风光的绝佳风采。</div> 黄河大观,黛眉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一面环山三面环黄河的世界地质公园。人于山顶可见黄河如练,绵延千里,奔流东去,进八里峡直达小浪底。这里是环视黄河、270度三面观水的绝佳之地,在这里可以领略到黛眉山三面环水的壮观景象。西望、北瞰、东眺,黄河一改它往昔汹涌奔腾的气势,蜿蜒入怀,安澜息涛、飘然东逝,伟大的母亲河的绰约风姿尽收眼底。 黄河大观是游览黛眉山景区的最后一处景观, 包括月老峰、望乡峰、黛眉极顶、梳妆台等景点,是切不可错过的黛眉山精华景观之一。 <b>黄河小浪底</b>: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是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的重要景点。 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是以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环保样板工程,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精品,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 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内柏崖山、黄鹿山、红崖山、始祖山、荆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观荟萃,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296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纵横、岛屿半岛星罗棋布、豪华游船穿梭如织,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誉,是黄河上开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6台30万千瓦混流式发电机)地下发电厂房,高160米、长1667米的粘土斜心墙堆石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小浪底水利枢纽穿越了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工程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br> 小浪底工程是景区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光仅是中国治黄史上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的杰作,共创三项世界纪录,六项中国之最,呈现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山水交融,水光潋滟,风光旖旎,构成一副山青水秀、北国江南的壮丽画面。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很大,一半天时间肯定是游不完的。说实话,我这次是专程奔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而来的,就为亲自站到小浪底大坝之上,目睹一眼这座中国治黄史上伟大工程的尊荣。观后甚觉欣慰!至于其它风景,由于时间关系暂且放弃了,留点遗憾待以后再弥补吧! 图文/编辑:穷有老憨<div> 2022.06 西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