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土耳其(4)蓝色清真寺

猎美天涯

<p class="ql-block">本篇图文均为“猎美天涯”本人拍摄及编撰</p><p class="ql-block">  在伊斯坦布尔市伸向马尔马拉海的金角湾畔,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着托普卡帕老皇宫、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从托普卡泊老皇宫大门出来之后,在美提先生的带领下,循着一条极方便快捷的路线,在6月18日剩余的半天时间,几乎不用乘车的情况下,完成了伊斯坦布尔“金牌”游览项目:走进穆斯林朝拜的圣地蓝色清真寺、感受信仰的虔诚;游览古罗马竞技场遗址,浏览方尖碑上记载的悠久历史;亲临奥斯曼帝国没忍心毁掉的异教标志圣索菲亚大教堂,目睹其神奇壮观;去到欧亚分界的马尔马拉海边,领略宏伟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及美丽的达达尼尔海峡风光。</p> 蓝色清真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色清真寺鸟瞰</h3><div> 一般人很难拍到这样的鸟瞰图,而没有这样的图,很难想象整个清真寺的全貌,还有那颇具代表性的六座宣礼塔是如何排列的。只好到网络上借来一张。</div> 从空中往下看,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6个高高耸立的尖塔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中央大圆顶直径达27.5米,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到清真寺内可以看到),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div>(图片百度下载)<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座气势恢弘的清真寺建于公元1609年,14岁即位的苏丹艾哈迈德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 阿加(Mehmet Aga)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教堂相媲美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清真寺于1617年完工,它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h3><div>(图片百度下载)<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蓝色清真寺熙来熙往的广场</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一个漂亮的喷泉池—看见地面的图画吗?挺有特色!</h3> 蓝色清真寺,其正式名称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皆因内部贴有蓝色伊兹尼克磁砖,而被称为蓝色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四周还建有六座细长而高耸的宣礼塔,充满轻盈灵动的气质,是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据说宣礼塔的多少,代表了这座清真寺的地位。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苏丹曾下令要建“黄金”的宣礼塔,但没想到“黄金”和“六根”发音相近,建筑师误听成“六根”,结果六根43米直指蓝天的宣礼塔就这样建成了。但当年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此举触怒了麦加,于是苏丹慷慨投资为麦加的清真寺建起了第七座宣礼塔,因而使自己的清真寺成为举世无双的有着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真寺共有八个入口,分布在寺院的三个方位。</h3> 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便进入内庭。 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 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占据了内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门</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门上的阿拉伯文字还真是有装饰艺术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入清真寺,必须按照规定穿长衣长裤和脱鞋,女士还必须戴上围巾把头发包住。我们又像在伊朗机场一样“全副装扮”成卖鸡蛋的老大妈。好在这里提供长围巾,万一没带还可以借用。然后在进殿前把鞋脱下,装入一只他们提供的塑料袋,把鞋装入自己拎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戴上围巾进入</h3> 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 仰望一个个巨大的圆形穹顶,阳光透过260扇小窗户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金蓝交灿,美得令人窒息。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清真寺的内部,寺内墙壁自其高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全部使用了蓝、白等色、土耳其名镇伊兹尼克的磁砖作为装饰,上面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div> 支撑大圆顶的4根大柱直径5米,槽纹明显,柱头上的蓝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像艺术花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内铺满了伊索匹亚的朝贡的地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穆斯林作礼拜的区域参观者是不能进入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在这个围栏里</h3> 古罗马竞技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罗马竞技场的大门,出去通向蓝色清真寺。</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门上拉着三道铁链子,猜测大约是担心竞技场(当年也是跑马场)的马一不留神跑到清真寺里吧!</h3> 竞技场最早建造于古罗马时期,长480米,宽150米,有40排马蹄形座位,可以容纳4,000-5,000多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竞技场,也是古罗马帝国政治、军事的中心。<div><div>  当然如今这些条凳不是当年的,因为我们来到时刚好赶上穆斯林的开斋节,太阳一落,这里将是穆斯林们狂欢的现场。</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戏台都搭好了。</h3> 经过上千年岁月的洗礼,昔日辉煌的古竞技场如今已成遗址,现在只有三个纪念碑还依然伫立在那儿。这三个古迹位于广场中央一条近乎东西向的轴线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尖碑上的像形文字</h3> 君士坦丁七世皇帝柱(Columm of Constantine),在竞技场的最西侧。君士坦丁七世皇帝柱是为纪念最后一位统一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而建。该碑由紫色的花岗岩砌成,高度约32米左右,是西元390年由埃及运到此地的。重修于10世纪初。包柱的青铜片和金子在1204年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后被运到威尼斯,柱子上只留下固定青铜片的孔。 青铜蛇柱(Column of the Serpent),位于君士坦丁七世皇帝柱的东侧。蛇柱原位于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由相互缠绕的三条蛇构成,柱身高8米,原本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各城邦联军庆祝战胜波斯大军所建造的,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希腊时代纪念碑。 此碑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搬来的,现在土耳其保存的只剩蛇身,蛇头收存于大英博物馆。 埃及法老图特摩西斯的奥拜里斯克方尖碑(THE OBELISK OF THEODOSIUS),位于蛇柱的东侧。此碑原本为公元前1550年埃及法老图特摩西斯三世所打造,高约22.5米,由整块紫色花岗岩凿成。这座方尖碑是目前伊斯坦布尔年代最久远的历史纪念物。 碑下基座宽约2米,四面刻有上下两排人物图案,记述了当时皇帝、达官显贵们在看神况的情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座上的四个角各有一块铁墩将高高的大石碑托起</h3> 据说此碑是拜占庭皇帝狄多西奥斯(Theodosius)于公元390年从埃及尼罗河河畔的卡纳克神殿搬来的。可惜在运输过程中,这块雄伟的方尖碑被折断了三分之一。<br>  方尖碑是古埃及除金字塔以外的另一件杰作,也是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都是由整块紫色花岗岩凿成,时常还没完成就开裂或破碎了,所以完整的成品比较稀少。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德国饮水亭,位于竞技场最东头。一座新拜占庭式的饮水亭,是1898年日耳曼皇帝威廉二世送给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场最西边的建筑</h3> 隐约听地接美提说,当年国王和王后是坐在竞技场边的阳台上——不知是这个阳台,还是上图房子的阳台上看竞技。 圣索菲亚大教堂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大教堂(St.Sophia Church)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却比蓝色清真寺历史更悠久,长了差不多1000年。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1998年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选为百大濒危遗产。</p><p class="ql-block">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公元537年,是拜占庭时期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宏伟与壮丽的建筑艺术是建筑界的典范。其作为基督教的大教堂被使用了916年,直到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人占领,奥斯曼帝国灭掉东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对异教进行清洗时,没有忍心毁掉这异教的标志大教堂,只是将其改造成了清真寺,又陆续建起4座宣礼塔。而其建筑风格成为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这也是后来所见清真寺与东正教堂的半球形穹顶十分相象的原因。到1934年,其被当作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使用了418年。土尔其共和国成立后,总统穆斯塔法 凯末尔下令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维修,1935年2月,圣索非亚大教堂作为土尔其共和国的第三大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4座宣礼塔的故事:终于勉勉强强收进了4座,却不完整。不过可以看出,有1座(右前方)是与众不同的红色,其余3座是白色。原来当初刚把教堂改清真寺时,忙不叠地先用红砖建起一座70多米的宣礼塔以压过原大教堂的高度,后来才又加盖了3座白色的宣礼塔。</p> 曾经变换了N个角度想把后建的4座宣礼塔一齐收到镜中,总不如意!右前方红砖宣礼塔完整了些,左后的白色的却拍不到了。 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仅存保持完好的拜占廷时代的建筑。这个巨大的建筑予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高达56米的穹顶,按照东罗马帝国宫廷史作家的说法,它“似乎不是置于地下的石造结构之上,而像是吊在悬挂于天空高处的一条金链上”。最有意思的是,当初查士丁尼大帝没有任命工程师来实现他修建”一座壮观天篷“的梦想,而是挑选了两个跟建筑关系不大的希腊学者——数学家安里米尔斯和自然科学家伊西多罗斯。他们接到圣旨,这座“壮观天篷”下的大型集会场所“中间不能有一根柱子,也不能有一道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殚精竭虑,最终提出一项前无古人的设计:用4个高耸的拱券支撑4个穹隅拱券,拼合成一个巨大穹顶。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它保持着世界建筑高度之最。而它的独特外观,长久地影响着后世众多的穹顶建筑。<br> 穹顶的结构是用40个肋架劵再加蹼板,很轻。在肋架劵之间、蹼板的根部开窗子,一圈40个,使穹顶仿佛漂浮在空中。中央大穹隆,最大直径达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帆拱</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大教堂采用了帆拱。它在技术上更进一步,在大穹顶的前后各用一个四分之一的球形穹顶平衡它的侧推力,它们的侧推力又各用两个四分之一球形穹顶去平衡。而大穹顶的左右侧各用四片厚墙和一个由两个十字拱组成的筒形拱去平衡侧推力。这个穹顶、半穹顶、筒形拱顶层次井然地组成的力的平衡体系十分精巧。因为所有的重量都支撑在墩柱上不需要连续的厚墙,因此大大小小穹顶和拱顶下的空间都是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  高56米、直径31.24米的大穹顶,处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地震多发带,558年的一次地震,摧毁了教堂的穹顶。设计师已不在人间,于是设计师伊西多罗斯的侄子接受了重建的任务,新建的圆顶又承受了400年的风雨,在坍塌后又加固重建了一次。以后历经千年不坠,实在是建筑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这座象征东正教的教堂,被移走了祭坛和圣像,并用石灰涂掉马赛克镶嵌画,代之以星月、古兰经读经台、往麦加朝拜的朝拜龛。</p><p class="ql-block"> 圣坛左右两侧均有直径约10米的大圆盘,挂着六块黑底阿拉伯金字的大圆盘,大圆盘上写着是人名,左侧是“阿拉”,右侧是“穆罕默德”。阿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这样的圆盘在大厅内共有6个。</p><p class="ql-block"> 圣坛的右侧是加冕处,左侧是讲经的阳台。(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教堂里大大小小的隔窗和低垂的吊灯维持着大殿中的光线,而精美的吊灯为大厅带来了温馨的气氛,加上高大的穹顶,让人有种敬畏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图片转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极尽华丽雕琢的柱头拱券(图片转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是传说中的泪柱,人们在排队摸泪柱。(转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在圣索菲尔大教堂右边,有一排粉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来是“许蕾姆苏丹浴室”</p> <p class="ql-block">  看见土尔其浴室让我想起《虎口脱险》中法国著名喜剧演员路易·德·菲奈斯唱着接头按号“鸳鸯茶,鸳鸯茶,我爱你,你爱我……”在土尔共浴室里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浴室”外这一排图片更说明问题</p><p class="ql-block"> 许蕾姆苏丹浴室是伊斯坦布尔最豪华最古老的浴室之一,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专供皇家洗澡的浴室。它建于1556年,是苏莱曼大帝的妻子命当时最伟大的建筑师锡南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从走进的那一刻,便像进了博物馆一样。丰富的木质结构配上镶金的装饰、特殊石材拼接的大理石圆台,连洗澡都可以如此奢侈,不禁让我们为之惊叹。</p><p class="ql-block">(图片自百度网络)</p> <p class="ql-block">  许蕾姆是苏莱曼大帝苏丹的皇后。威尼斯画家提香曾画过一副名为《许蕾姆皇后》的名画,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这个不凡的女人,到今天,土耳其的电视中还在播放着以她为题材的电视剧。据考证,她原名柔克赛拉娜(原为乌克兰人),她出身于一个利沃夫(当时属于波兰)附近的一个乌克兰东正教家庭。在一次克里米亚汗国对当地的劫掠中被掠为奴,并被售往伊斯坦布尔,在那里她被挑选入苏丹的后宫。当时的苏丹是威震天下的苏莱曼大帝,可在当时的众多佳丽当中,他唯一迷上了这个女奴身份的她,并孕育有六子,后苏莱曼大帝还还了她自由身,并娶为皇后。因为她权势影响太大,所以帝国的历史上也称她为许蕾姆苏丹,有点中国历史上武则天的意思。</p> 中村港口休闲街 <p class="ql-block">  在全体团员带着一夜乘座航班未睡的疲惫走出海关,在临近当地时间中午12点被地导美提先生接上,乘坐了40分钟大巴从机场到达伊城的老市区,先在中餐厅吃了午餐—好像是我们在土期间惟一也不知是否惟二的中餐,便开始了景点的游览:托普卡帕老皇宫、古罗马竞技场、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有一个珠宝店。这时已近黄昏,当地时间5点多了。以为要带大伙去吃晚餐,然后入住宾馆休息。谁知美提先生说还要带着去一个休闲街,可以看看街景购购物,并且给充足的时间1小时。原来美提先生是忠实地执行着旅行社交待的任务:中村港口休闲街 Ortakoy Street自由活动(不少于1小时)。累得好几个人都不打算下车了。幸亏我还是咬咬牙下车了。</p><p class="ql-block"> 走进去才发现,这里哪儿是什么专门购物的小街,分明是景色独特的海峡港口小镇风光,尤其还有那么一座被称为奥塔科伊的清真寺与那座著名的世界第四欧洲第一的博斯普鲁斯大桥交相辉映!</p> 在街口下了大巴就看见了博斯普鲁斯大桥西端的悬索高架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镇的房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房屋两边都有通往海边的小巷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巷子里都是这种石块铺就的道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巷子两边都是小店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巷子尽头是个小广场,有很多鸽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到海边了</h3> 岸边停靠着渡轮,据说这不是游轮,是一般的渡轮—为到海峡两岸生活和工作的人准备的渡轮。 <p class="ql-block"> 广阔的亚洲大陆在对面, 这里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西岸,仍然属于土耳其那3%的欧洲土地。这里还是海峡最狭窄之处,所以才会在这里建第一座海峡大桥。</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这座奥塔科伊清真寺与大桥交相辉映</h3> <p class="ql-block">  奥塔科伊清真寺最早建立于建于18世纪,后来不幸遭到了毁灭。目前所能看到的奥塔科伊清真寺,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下令兴建于1854年到1856年之间。其设计者是亚美尼亚人Balyan父子,他们也设计了附近的多尔玛巴赫切宫—新皇宫,为新巴洛克风格。奥塔科伊清真寺静静的屹立在海边,两根宣礼塔高高矗立,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它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感。</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虽然现在不开放,但外形也很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精致</h3> <p class="ql-block">  把目光转向夕阳中的海峡,虽然是海峡最窄处,大桥全长也有1,560米,仅跨越水面的部分也有1,074米呢!</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间一座桥墩都没有,仅靠这两根钢索拉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船正在穿过大桥</h3> <p class="ql-block">  穆斯林们一会儿要过开斋节了,我们也该回去晚餐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  一天都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的景点,晚住伊市新城区的酒店KAYA RAMADA。这里虽然离老城区较远,但离公交站很近—酒店对面的马路边就是公交枢纽站,离主路也近,交通比较方便。</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在伊斯坦布尔下塌的酒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旁边有个电视塔</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酒店路边的标牌和小花园</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店在马尔马垃海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店视野很开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店旁的清真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