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园

无我

<p class="ql-block">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88]“李傅相”[87]“李文忠”。</p><p class="ql-block">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p><p class="ql-block">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85]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86]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19][36]。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1]</p><p class="ql-block">(概述图片来源[64])</p><p class="ql-block">本名</p><p class="ql-block">李鸿章</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章桐、李中堂、李傅相[80]、李二先生、李文忠</p><p class="ql-block">字</p><p class="ql-block">渐甫,一作子黻</p><p class="ql-block">号</p><p class="ql-block">少荃(一作少泉),晚年号仪叟、省心</p><p class="ql-block">所处时代</p><p class="ql-block">清朝晚期[1]</p><p class="ql-block">李鸿章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1823年2月15日)[93]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是县学优廪生李文安与其妻李氏之子。谱名章铜。因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p><p class="ql-block">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鸿章中秀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李文安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李鸿章遵父命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其中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的宏愿。入京后,李鸿章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应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93]同年,与周氏完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