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洗煤厂时光走廊,我们一路向西行进,当我们随着人流向北拐时我知道离我此行目的地越来越近了。路边有人在挑水的造型,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挑着水桶晃晃悠悠走路的情景。路的西边有个舞台,上面是用废旧零件拼装成的一支融入了重金属摇滚风格的矿工乐队。对面是个看台,几个矿工造型在欣赏着舞台上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 前面的路有高高的台阶,上到台阶后我的眼睛开始发亮发光,众里寻你千百度,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我急匆匆的向火车头走去。自从2017年同学聚会时见到卢允霞姐姐和她的知青姐妹在火车头拍的几张照片后,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心底升腾,和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蒸汽机车来个亲密相拥。去年我们一群同学回到石嘴山机务段,只在电力车头上留了个影。这里不是大武口机务段,是洗煤厂的领地,车头的后面是车库,好像检修好的车刚刚出库。车的南面是一个高高的观景台,九儿和她的嫂子正从上面下来。我没有上观景台,喊着她们帮忙为我拍了几张和车头的照片,这是几张我心心念念的照片。和卢姐姐她们的照片相比缺少了烟火气息,她们是在蒸汽机车时代的车头照的,我是在被当作历史陈列品的车头照的,缺少了生活的气息。无论如何这也是真实的蒸汽机车车头,总强似没有。</p> <p class="ql-block"> 铁路的西边停着一节绿皮车厢,虽然旧了,里面收拾的还算干净整洁,一个人站在这里显得那样空旷。看着空空荡荡的车厢,以前乘车的一幕幕就在眼前。大串联时坐上西安到北京的车,行李架上,椅子底下,厕所里都是人,我们站在厕所门口,后背紧紧贴着厕所的门,饿了吃几口从西安带的馍馍,没有水喝,不论多累都不敢动,如果脚抬起一下,不知什么时候能落下去,只能金鸡独立的站着。</p> <p class="ql-block"> 雪贝儿和温晓玲几个人来到车上,我们几人互相给彼此拍照留影。云在梦中想为我拍一张从车窗户露出头的照片,我们想把开的低低的窗户开大点,不论怎么使劲都无法做到,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每个窗户往上抬的地方都有卡子。以前厕所和洗脸池的地方已经被拆除,那里的窗户正好开着,还能把头露出来,云在梦中下去为我留下一张露头的照片,车皮很旧,幸好车厢编号还在。</p> <p class="ql-block"> 准备下车了,拉着车厢的把手久久不想松开,从我一个多月时就跟着父亲坐着绿皮火车四处漂泊,绿皮火车陪伴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只有当它消失了,成了历史的遗留我们才感觉它的可贵。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条件拍照,2013年我和厂里同事杨萍背着包西北游时坐的是银川到平凉,平凉到宝鸡的小慢车,也叫通勤车。我们拿着相机,名山大川四处拍照,从来没有想到在绿皮车厢留个影。好在银川还有绿皮火车在运行,有机会一定重新体验一下坐绿皮车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车厢的连接处立起了时代感极强的造型,红色贯穿了整个主题,连我的红衣服也被融了进去。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经历了太多生活中的磨难,对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 看见厂区里大武口站的房子和大牌子,明明知道这是为遗址公园而建的,并不是以前的大武口车站,心里还是莫名挺激动的,也许经历了去年回石嘴山火车站,想找一个过去的石嘴山站牌都没有,我们只能在改名为惠农站的车站广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平罗县火车站至汝箕沟站,全长82.2公里,于1971年11月全线通车,素有“太西煤走廊”之称。为了这条铁路的运行,石嘴山机务段的不少骨干力量被调到了大武口机务段。我最好的朋友陆桂琴和高萍的家也搬到大武口了。70年代初我专门坐绿皮小火车来到大武口看朋友,看到我两家老人都特别高兴。第二天她俩带着我转街,好远的路全凭两条腿走,没有任何交通工具。那时大武口镇只有一条街,很冷清的,桂琴带我们去到她上班的红卫商店看了看。镇子太小,我们绕了一圈就往回走。朋友相见一路上说说笑笑,可是我和高萍傻傻的居然没有想起接过桂琴怀里的孩子换换她。只有在我自己抱着孩子时才想起那次桂琴一路上抱着孩子的身影,既为我们的不懂事感到羞愧,也为桂琴的坚韧感动,也许这就叫为母则刚吧!</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跟着户外的车数次来到大武口,韭菜沟、武当庙、龙泉村、五七干校……。这些地方都远离火车站,只有在这洗煤厂遗址公园我才真真实实的触摸到铁路,尽管没有跨越那几根铁轨到路的北面看看火车站和家属院的变化,但是我挺知足。我们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走进那年那月”,走进了红红火火的大三线建设。</p> <p class="ql-block"> 1964年国家为了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调整国家的工业布局,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那时一个个工厂从东北和沿海城市迁来,一个个国家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多少技术骨干拖家带口成了支宁人,他们“好人好马上三线,到大西北去,到三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吃水不忘挖井人,宁夏如今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批批支宁人的艰辛付出,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