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午后我们来到了武侯祠。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h1><p class="ql-block"><br></p> <h1>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贵为丞相,生前又曾被封为"武乡侯",故去世后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亦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沔县),但目前最有影响的还是这座位于成都的武侯祠。</h1><p class="ql-block"><br></p> <h1>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h1><p class="ql-block"><br></p> <h1>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是昭烈帝庙前的铜香炉。</h1><p class="ql-block"><br></p> <h1>昭烈帝庙内正中供奉刘备像,顶书“业绍高光”,左右对联:“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h1><p class="ql-block"><br></p> <h1>精美的石雕。</h1><p class="ql-block"><br></p> <h1>刘备坐像。</h1><p class="ql-block"><br></p> <h3></h3><h1></h1><h1><br></h1> <h1>这幅著名的对联:</h1><h1>《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h1><h1>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h1><h1>是中国历代主政者都会拜谒的对联。</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只铁香炉左右有两个武士护卫,很威武。</h1><p class="ql-block"><br></p> <h1>游人在两侧廊道休息。</h1><p class="ql-block"><br></p> <h1>庭院内的玉兰。</h1><p class="ql-block"><br></p> <h1>此匾额上的“武侯祠”三字为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所题。</h1><p class="ql-block"><br></p> <h1>诸葛亮像。</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是汉昭烈陵,史称“惠陵”。是刘备墓。</h1><p class="ql-block"><br></p> <h1>武侯祠与刘备墓用红墙夹道隔开。</h1><p class="ql-block"><br></p> <h1>孔明苑位于诸葛亮殿西北,原是一处开放的园林式庭院。诸葛亮就曾居住在此。孔明苑的设计是典型"蜀汉"风格,假山翠树,羊肠幽径,还插着绣有"蜀"字的大旗。苑内摆设各种与诸葛亮相关的陈列品--诸葛营垒、诸葛鼓、孔明锁等,供游人欣赏。</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里是古建筑群。</h1><p class="ql-block"><br></p> <h1>紧挨着武侯祠就是锦里。</h1><p class="ql-block"><br></p> <h1>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h1><p class="ql-block"><br></p> <h1>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h1><p class="ql-block"><br></p> <h1>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h1><p class="ql-block"><br></p> <h1>到处是串串的红灯笼,透着喜庆热闹。</h1><p class="ql-block"><br></p> <h1>很喜欢这里原生态的建筑,川西风格,细腻中透着豪气。</h1><p class="ql-block"><br></p> <h1>走进这家院内,是一家茶馆。</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家老板在制作今年的新茶。</h1><p class="ql-block"><br></p> <h1>两位老人在休息。</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是老客栈。</h1><p class="ql-block"><br></p> <h1>白墙芭蕉垂藤,江南的韵味十足。</h1><p class="ql-block"><br></p> <h1>而这些纸扎的风车提醒我们这是在成都。</h1><p class="ql-block"><br></p> <h1>铜人力车。</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个拐角处更像小溪流水人家。不过铺子里吃的可不是甜食而是麻辣。</h1><p class="ql-block"><br></p> <h1>从锦里走出,本想搭出租车去宽窄巷子。司机说何不先去人民公园?本来我没什么兴趣,但一听说此园原叫少城,是满清八旗子弟的聚居地,里面还有保路运动纪念碑。经他一说我来了精神,去!</h1><h1>刚到公园门口,就见里面金色芦苇摇曳,煞是好看!</h1><p class="ql-block"><br></p> <h1>芦花后面掩映着纪念碑。</h1><p class="ql-block"><br></p> <h1>进得园中,我疾步走向那座纪念碑。纪念碑位于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广场。四川的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推翻满清统治的催化剂,意义非凡。</h1><p class="ql-block"><br></p> <h1>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数十请愿群众,引起川人大怒,袍哥激切。司徒义遂以袍哥令号召江湖,于是十多万袍哥攻打成都,后成功杀掉带兵前来镇压的湖广总督端方,又再杀赵尔丰,最后成立了“大汉军政府”,在四川推翻了满清政府,并引领全国推翻了满清政府,辛亥革命获得成功。</h1><p class="ql-block"><br></p> <h1>走出广场,对面还有一个广场,这里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h1><p class="ql-block"><br></p> <h1>一对情侣在看手机,那位帅哥在掏爆米花。</h1><p class="ql-block"><br></p> <h1>妈妈抱着大胖小子,满满的幸福挂在脸上。</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里有个巨大的铜茶壶。</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里是鹤鸣茶社。这茶社有些年头了,老茶客非常多,只要一出太阳,院子里就摆满椅子,有的打牌、掏耳朵,有的看书、打瞌睡。可以云淡风清地喝一晌午茶,眯起眼消磨大把时间。</h1><p class="ql-block"><br></p> <h1>成都人喝茶要喝的有气氛,一个人在家喝没有意思,要专门坐车来这里喝茶,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在四川,喝茶用“盖碗儿”,盖碗儿由茶碗、茶盖和茶船子组成,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成都人喝茶有五道程序,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老茶客可以用一个茶盖表达各种信息,茶盖向下靠着茶船子意为招呼添水,茶盖上放个小物件则表示短暂离开切勿收碗,把茶盖朝上放入茶碗代表通知老板可以收茶碗了。</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茶社空间很大,却经常一座难求,竹椅木桌错落有致,很多当地人在这里喝茶打牌,聊天瞌睡。这里的茶叶有十几种可选,价格从十几元开始,可以免费续杯。如果还想更深度体验成都生活,可以体验特色的掏耳朵服务,不过价格可是不便宜。想体验成都的慢生活,只有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才能细细品味这般悠闲自在的惬意。</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里就是少城苑。成都少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成都建城之前。公元前310年,秦国宰相张仪筑成都城,这成为成都建城史开始。当时成都由大城和少城构成,其中大城是新城,少城则在蜀国故都基础上筑成,形成城中有城。至清代,少城成为满族八旗子弟住所,辛亥革命之后,少城开放。</h1><p class="ql-block"><br></p> <h1>少城苑大门对联:名园依绿水 归雁远青天。</h1><p class="ql-block"><br></p> <h1>离开人民公园(少城),外面的街道很现代,这是一座地铁的入口。成都号称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h1><p class="ql-block"><br></p> <h1>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h1><p class="ql-block"><br></p> <h1>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h1><p class="ql-block"><br></p> <h1>辛亥革命以后,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里遍布着四川特色小吃。</h1><p class="ql-block"><br></p> <h1>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所以这里的特色就是古今合璧,时尚与怀旧交流。</h1><p class="ql-block"><br></p> <h1>《砖》文化景观墙是井巷子中一条400米长的东西走向的雕塑墙,砖文化墙是中国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一块块不同历史断面的旧砖,经过艺术的创作,垒砌成台、城、壁、道、碑、门等成都的历史文化片段,阐述着千年成都,演绎了百年历史。文化墙的西段,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再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末毁城"。展示了成都的沧桑历史。</h1><p class="ql-block"><br></p> <h1>宽窄巷子吸引了很多人,而更多的是时尚男女,反映出成都在发掘蜀文化的同时打造时尚之都的成功。</h1><h1>不知不觉中走了很多路,到该回酒店的时间了,又逢下班高峰,一个小时愣没打到出租车,后来好容易打到了,回到酒店已经累到不行。但我们的川西西藏摄影之行还没开始呢。我行吗???明天就要开始往高海拔走,今天的血压还在190/100,内心有些恐慌。但面对未来雪域高原的诱惑,实在不愿意折返。晚上在摄影兼领队杨老师及老伴儿同学高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心第二天与大家一起开始艰难而快乐的行程。</h1><h1>向快乐出发!前方—川藏高原!</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