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政策的颁布直指学生减负的关键问题——作业变革,而减负行动的落地需要每位教师更高的作业设计能力,因此,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九年级化学是初中阶段起始科目,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就学得好。教师一旦方法不当,学生就容易失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除了平时上课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学生实验,如果把实验延伸到课外,既布置了家庭作业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生愿意参与,愿意去思考,通过实验探究巩固了知识又获得了新的认知。九年级学业紧张,作业布置一定要高质量。 <p class="ql-block">在此背景下,我班在学完 第十单元《课题一酸和碱 》之后,布置学生们在家做一次探究实践型作业--家庭自制酸碱指示剂。</p> <p class="ql-block">一、对应教材及作业类型</p><p class="ql-block">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 《课题一酸和碱》</p><p class="ql-block">作业类型:探究实践型作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设计初衷:酸碱指示剂最早是从植物花朵遇到酸碱显色的现象中获得启示而被提取制成的。对于不同的植物色彩,遇酸碱有何颜色指示呢?我要求学生选取几种植物花瓣或有色蔬菜进行探究。</p> <p class="ql-block">三、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双减”提质减负的要求,本节作业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作业设计了三个任务环节,即:“利用身边常见的植物花瓣或有色蔬菜自制酸碱指示剂”、“判断所取的植物花瓣的汁液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测定家庭日用品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设计。</p> 四、探究目标:<div> 1、探究几种常见植物的汁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能够根据本次实验,总结出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所需条件</div><div> 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div><div> 4、学生能够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div> <p class="ql-block">五、作业布置及完成过程:</p><p class="ql-block">作业布置是在4月份,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孩子们实验时选取材料更容易且选择的种类多。有些孩子采用植物花瓣,有些用厨房的胡萝卜,紫甘蓝等等。得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这对完成作业后的交流有更大的意义。</p> 六、部分学生作业展示 <p class="ql-block">(1)902班阳慧韵同学作业</p> 作业评价:阳慧韵同学好学细心爱动脑。作业完成过程中,实验前准备充分,不仅拍照还录了视频。首先拍的照片没贴标签,后来又把标签贴上后拍照又把照片进行了编辑,真是有心的孩子。 <p class="ql-block">(2)902班刘子腾同学作业</p> 作业评价:刘子腾同学作业完成是最认真最用心的,在实验前不仅准备了花瓣、蔬菜还有一些不同颜色的树叶。拍了两段视频和很多照片。而且在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去测量家长日用品的酸碱度时,他是实验测量种类的最多的。他告诉我说,他总共做了三次,其中有两次现象不明显,自己认为不成功。第三次换了白酒,终于成功了。为好学的男孩点赞! <p class="ql-block">(3)902欧阳佳丽的作业</p> 作业评价:欧阳佳丽同学是一个有点叛逆的女孩,但她对化学很感兴趣。她经常完成作业后在作业上写上:化学是我的yyds.此次作业完成过程中,视频的制作竟然用上了配音。我很惊讶,过后问她,她说只要用一个配音软件就OK,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点洋洋得意。为有创新意识的女孩点赞。 <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也完成的不错。从这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九年级学业紧张,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化学作业的设计上,老师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们多去尝试做一做课外小实验作为家作。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提质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