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笑我疏狂

<p class="ql-block">七律:读书</p><p class="ql-block">百般辛苦莫回头</p><p class="ql-block">五更灯火度三秋</p><p class="ql-block">欲成名震千古事</p><p class="ql-block">全凭书垒万丈楼</p><p class="ql-block">但可始将身心付</p><p class="ql-block">未必终把功利收</p><p class="ql-block">世事无常君明鉴</p><p class="ql-block">半是天道半人谋</p><p class="ql-block">开卷有益,这句话说的没错,不仅是因为出自宋太宗的金口玉言之故,人总是要读点书的,我们不能停留在只会说话的层面上,这体现不出人类的进化特征,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古时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都这么说了,可见读书对一个人该有多么重要,虽然,读书本身不能使贫者富,富者贵,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把自己由一个狂热好动的盲从,变成稳重而善于思考的人,这对人的成长与生活是有帮助的,退一步讲,常看书,多识几个字,写点东西也方便,远古时期的仓颉造字,不就图个记事方便吗,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仓颉确实低估了文字的作用与影响,书上说,仓颉造字时,曾出现“天雨粟,鬼夜哭”的怪象,到底是鬼神之灵,有先见之明啊!自从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骗狡诈,争夺杀戮,搅的连鬼都不得安生,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这是神话记载,不必当真。</p><p class="ql-block">鲁讯先生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读书竟成了后人的一种谋生手段,这该是仓颉造字时所始料不及的。</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有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及一些治国贤臣,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跻身社会上层的,明君取仕,为国求贤,科举制度的产生,不仅为国家选拔出大量的优秀管理人才,同时也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但金榜题名,则成了朝廷命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从此衣食无忧矣,既是金科落榜也不要紧,只要书读的够用,便可自谋职业,开个私塾馆,自己当先生,做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行当,也不少赚,如精力充沛,时间有余,还可以办个课外补习班,或者给哪个官门大户做个家教,挣点外快,一年下来,积个小康人家是很容易的,实在不行,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教书育人的水平,那就寻个闹市路旁,摆个地摊,为过往行人写封家信,给少男少女代写情书,如遇上婚嫁喜事,赶上逢年过节,给人写副喜对春联,福字请帖之类,每天挣点散碎银两,维持家庭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p><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凡是读书人都会有好日子过吗?也不尽然,书读到最后却无以济用的人还是有的,我知道的就有两位。</p><p class="ql-block">一位是清朝中期的黄景仁,这位黄兄可是名门之后,据说,他的祖上是宋代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其本人也是自幼聪慧,八岁能制举文,少年时己极负诗名,但后来屡应乡试不中,为谋生计,曾四处飘荡,一生怀才不遇,一句流传甚广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他喊出来的,更为不幸的是,他在被朝廷点为后授县丞不久,还未及补官就客死他乡了,你说可怜不?难怪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也曾为此叹曰:“词人做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p><p class="ql-block">诗中提到的黄仲则,就是这位黄景仁。</p><p class="ql-block">这第二位,更是大有来头,他是鲁讯先生作品中的代表人物,一个在民国初年沦落于鲁镇街头的人,就是那位“窃书不能算偷”的落破书生孔乙己,至于他读了多少书,没人知道,只知道他说起话来,满嘴的之乎者也,和黄兄一样,始终不得志,混的贫困潦倒,成了镇上唯一一个穿着长衫而却站着喝酒的人,生活的积贫积弱,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读书人也不例外,这位仁兄后来不知做了哪些有辱斯文的事,又不知被哪些不懂斯文的人给打了,最终他拖着半残之身,带着咸亨酒店的十九文欠帐而不知去向了。</p><p class="ql-block">书读到这个份上,是人负了书,还是书误了人,好象有些不甚了然了,依我看,谁也别怪,要怪就怪这二位生错了年代。</p><p class="ql-block">当然,这都是些过去的事,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是古往今来谁也无法绕过和回避的现实,而通过读书来保障生活继而改变生活,则是人们大多要经历的过程,现在也是一样。</p><p class="ql-block">读书是件苦差事,是要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寒毡坐透,铁砚磨穿,熬灯伴月守孤单,也可谓书袋上肩,枷板上身,一铐就是十几年,所以,人们把这段岁月称之为“寒窗之苦”。</p><p class="ql-block">其实,读书的过程,也是自身修养的过程,我们读书,不仅是学知识,也是品格和毅志的磨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蝴蝶是美丽的,又有谁来体会它的破茧之痛呢?那些功成名就的古今贤达者,几人没有滴血的青春,想给自己一次彻底的蜕变,想给人生一次华丽的转身,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读书就是代价,或者是所付代价过程中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文人,拿书来做招牌,我们也不是闲人,用书来当消遣,我们读书,是要得到益处,是要尝到甜头,我们读书,是要读出个鱼跃龙门,读出个锦绣前程,既然如此,这个苦就值得一吃的。</p><p class="ql-block">可话又说回来,读书真就那么苦不堪言吗?其实也未必,我们可以寻找一个缓解的办法,给无味的读书赋予一些有趣的,精神上的慰藉,或许在感觉上会好受一点,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这两句话是宋真宗说的,就是宋太宗的儿子,好象是有意为先皇的“开卷有益”做论据支撑而使其更为可信,体现君无戏言,品起来,很有意思,如他所言,只要我们把书读好了,说不定哪一天会得一笔意外之财,会碰上一段风流艳遇,有这样财色双收的美事,读书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可究竟是不是真的,谁也没说,也不可能说,但我想,皇上的话,总不会有错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