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去非:岭外山海远 天涯趣闻多(潘华清 / 文)

至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宋代海上丝路的最远端一度到达伊比利亚半岛,12世纪的钦州,是这茫茫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朝廷所设的钦州博易场通江达海,是宋朝与安南(今越南)商品贸易的中心,十分热闹繁忙。同时,因为五岭横亘,岭内外交通阻塞,连岭北的雁都是飞到湖南衡阳就回头了,所以当时的钦州、合浦又号称“天涯”“海角”,让人只听名字便感慨那地方太荒凉遥远。钦州曾经就是这么独特又神秘的一种存在,海那边说她富庶繁华,山那边说她化外蛮荒。</span></p> <h5>  想知道苍茫的历史时空里,那时岭南、那时钦州,一路向海直至南海、印度洋、地中海各国,曾有着怎样神奇绮丽的山川地理、民情风俗、你来我往?这可以去问问南宋淳熙年间的钦州教授周去非。但即便能够穿越回到那个年代,他大概也懒得跟你聊那么多,他会告诉你去看他写的一本书——《岭外代答》。近千年后,这部书因丰富而珍贵的史料记载,被誉为了“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其中有很多关于钦州的精彩篇章。</h5> <h5>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周去非出生在浙江永嘉(温州)的一户书香世家,家里兄弟几个都在科举中考上了进士,他也在29岁时考取进士,于乾道七年(1171年)在温州本地任教授,第二年被改派到离乡万里的钦州担任教授。此“教授”并非现在所说的“教授”,当时的“教授”是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教育局长。</h5> <h5>  岭外路途遥遥,又听闻遍地瘴疠,处处野草荒烟,江南才子周去非万里赴任,且行且惆怅。一路舟车劳顿,翻山越岭,某天忽听一浪咆哮生风的虎啸裹挟阵阵嘈杂急促的呼喝,震天动地鼓荡耳膜,惊惧中举目看去,古树浓荫中钦州城门隐约在望,城门前旷野,一众壮汉手持木棒长叉,正在围猎一头欲要进城扰民的大老虎!大白天城门擒虎,“天涯”蛮荒、民风彪悍,这是钦州给周去非的第一印象。</h5> <h5>  周去非千辛万苦到得钦州,刚做了一年教授,遭逢母亲去世,便告假回故乡永嘉休“丁忧”,为母亲守孝。当时,他的好友范成大正在桂林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也就是广西的军政一把手。范成大不仅官职高,才气也高,是南宋文坛与陆游、杨万里齐名的领军人物,他对周去非的才华大为赏识,所以周去非回永嘉没住多久,范成大就把他又叫到了桂林,先后让他担任古县(永福)县尉、灵川知县。周去非在桂林任职期间,处事公正严谨,还喜欢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一有时间就深入生活,到瑶、壮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走村窜寨,了解民生情况,细心观察民俗风情,为日后写《岭外代答》积累了很多第一手材料。“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为飞驼。”这一段记载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抛绣球对歌盛况的文字,就是出自《岭外代答》,也是现存史籍中对“三月三”歌圩最早的文字记载。</h5> <h5>  数年后,范成大调任四川,与一帮文人好友依依惜别。继任的张栻,主持过岳麓书院,是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与朱熹齐名的一代理学宗师,毕生致力于理学研究,著书立说,成就斐然。周去非既是张栻幕僚,又是互帮互学的师兄弟,据史料载,周去非是“张南轩高弟”。真是往来皆鸿儒。讲周去非的朋友,是为了说明周去非本人也是当时顶流文化圈层的一员。正因为这样一位学界名流对钦州的教育、经济、文化、地理、人文都情有所钟,后来我们才得以从他的细心记录里,看到近千年前,那么精彩的印象钦州。当时的钦州知州,是名将岳飞的第三子岳霖,他正在钦州想方设法办老百姓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学校建好了,办学条件改善了,学位增加了,就缺个主持教育工作的饱学之士。求贤若渴的岳知州思来想去,打定主意要把老朋友周去非动员过来。盛情难却,再加上张栻也是岳霖的知交,十分支持岳霖在钦州大兴教育,于是周去非在岳霖的热切邀请下,在张栻的赞同鼓励下,又回到钦州出任教授。张栻还兴冲冲来了趟钦州给两人打气鼓劲,特意写了篇《钦州学记》,对两人的工作和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寄予美好希望:“异时人材成就,风俗淳美,其必由今日之举。”</h5> <h5>  周去非在钦州教育主官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扩大招生、开课讲学,不遗余力,协助岳霖拓展了钦州的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了办学质量。公务之余,他常常兴致勃勃逛市场——不是菜市场,是当时大西南最大的海外贸易集散地之一的钦州江东驿博弈场。平南古渡外,滔滔钦江边,商船连商船,档口接档口,江海繁华目不暇接,充满新奇的吸引力。周去非在这里可以看到非常土豪的交易,丝锦、陶瓷、纸笔、米布、象牙、犀角、珍珠、香料,船来船往;官营、民营,大大小小的买卖都做得热闹红火。各种进出口商品见多了,耳濡目染间他还学到了专业的鉴别技能,把自己培养训练成了可以识别光香、笺香、沉香、钦香、生香、熟香等名目繁多的数十种香料的高手。更有趣的是这地方不仅物多人多故事更多,在这里,他见过海外使团赶着大象驮着稀罕特产一路向北,前往京城进贡;听过那些常年漂洋过海闯世界的水手和商人眉飞色舞讲述异域见闻。周去非热衷于在这样一个海外贸易的前沿和“窗口”看世界,开眼界。</h5> <h5>  在广西任职六年后,淳熙四年(1177年),朝廷一纸调令,让周去非回家乡浙东绍兴当公安局长——那时公安局长叫做“通判”。关于周去非回乡,身边的亲戚朋友可比他本人兴奋多了——在交通落后,媒体尚未发达,民间获取信息基本上还是靠口耳相传的年代,人们很想了解又很难了解得到居住地以外地方的情况,山重重水迢迢云渺渺的广西,山川地貌殊异,民族众多,气候、物产、风俗独特,那无法想象的一切,强烈地勾起了家乡人的好奇。君自远方回,应知远方事,所以周去非回到故乡,但凡认识他的人都要向他打听一下广西这片远方异乡奇土的情况。这不奇怪,现在如果有个朋友从火星回,大家肯定也要问问他在那里吃什么喝什么每天可以看多少次日出日落。但是,大家的求知欲真的太强了,要问问题的人太多,要问的问题也太多,严重干扰到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休息,周去非萌生了写书的想法。经过一年多的潜心创作,《岭外代答》终于在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写成,分为十卷、二十门、二百九十余条,书中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地理、古迹、财政、商业等情况,他用此书来代替自己回答亲友们热切的询问,满足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所以命名为《岭外代答》。因为对钦州有特殊感情,《岭外代答》作为研究宋代中西海上交通史和广西地方史的重要文献,对钦州的记录特别偏重,全书二十门,涉及钦州的内容远比其他州要多,几乎门门都有。钦州在明以前的史料,本来就少,又都已亡佚,所以《岭外代答》内容虽然不集中,但对文献不足的钦州史来说,更是少有而难得的资料。</h5> <h5>  周去非晚年纵情山水,自得其乐,1189年病终于永嘉(温州),终年55岁。其心血之作《岭外代答》开始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收藏家之间流传,后来选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h5> <h5>  一个经历丰富、满怀探索兴趣的士人,一部见闻广博、充满历史人文趣味的著作,让我们得以回望千年前八桂大地的壮美神奇,回望钦江两岸的繁华绮丽。谁言岭外风浪,只堪拍打天涯荒凉?</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