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5日,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在线上开展了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教研活动——“尺规作图”专题。我们文疃镇小学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观看学习。</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一开始由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仍轩老师做了题为《玩转尺规作图 积累活动经验》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从课程标准新变化、教材修订新变化、教学实践新探索和教育价值新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教学实践的探索提出了层层递进的要求。初探尺规,作等长线段,再探尺规,作等边三角形,应用拓展,明晰周长的本质,深化明理,探索三边关系。</p> <p class="ql-block"> 尺规作图的教育价值是以尺规作图育数学品格。数学品格是比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更上位的价值追求。尺规作图以其直观、简洁和细致的操作、严密的思考,凸显数学独有的文化魅力,培育了学生的数学品格。</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呈现的是由青岛延安二路小学的孙成程老师执教的“认识线”一课。山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青岛群组成员吕倩倩老师做了评析。孙老师从通过分析说理,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先由尝试再到分析,接着是进行思考,最后是锻炼说理,让学生体会“用直尺可以确定直线,用圆规确定给定线段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的尺规作图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尝试中探索,探索后领会了方法。在观察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圆规,了解了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可拉大可缩小,总结了用圆规作图时要注意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课例是由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的王莹老师带来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立足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新变化,重构了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体验过程,并融入了推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本质,而不是之前我们经常会上的只能让学生看到表面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通过目标引领,以一系列的问题串为驱动,利用你能概括的说一说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进而用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的呢,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继续验证。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在关键处的设问,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明晰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串中浅入深出。</p> <p class="ql-block"> 下一个环节是由孙晓天教授为我们的课例点评。孙教授从近几十年来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改革开始谈起,并指出,课程改革的意义始终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目标体现,把握目标的变化是明确数学教学导向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始谈尺规作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注重做中学,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式学习,而尺规作图的内容就是通过“做”引发学生学习、发现和探究的兴趣,是“做中学”在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它反应了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具有的独特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徐老师对前面几位老师的发言和课例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充分肯定了“尺规作图”的重要性。徐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同时要学习数学课程方案,明确方向;2.研读新课程标准,转变观念;3.构建新课堂,探路径。</p><p class="ql-block"> 希望我们能够伴着今天“尺规作图”讲座的东风,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方案,明确方向,转变观念,构建学生能真正理解本质的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