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武镇中学研学旅行

冰糖葫芦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了初夏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样明媚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群学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起踏访绥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追忆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为了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用红色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激发学生报国之志,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5月24日,武镇中学师生们开启了红色研学之旅,在绥德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学生们吃完早餐便集结完毕准备出发。</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鲁银军校长做了安全强调,确保研学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同学们依次登上大巴车,个个笑容灿烂、精神饱满,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向目的地出发。</p> 第一站:郝家桥 <p class="ql-block">  郝家桥旧址由郝家桥革命纪念馆、习仲勋纪念碑、习仲勋旧居、齐心旧居和原郝家桥乡政府旧址5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在郝家桥旧址,我校党员们为学生讲解了党史,并重温了入队誓词;在革命纪念馆和习仲勋旧居,讲解员带领大家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再现了一段段革命历史画面。大家聆听着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感受历史长河中的红色血脉,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p> 第二站:石魂广场 <p class="ql-block">  广场以宏大的格局、丰富的内容、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绥德石狮文化的博大与厚重。有高19.5米、堪称世界第一大石狮的龙子赑屃驮负;有21米高的石狮“图腾”柱;有34根狮柱组成的狮柱磴道;有藏于狮腹中的石狮博物馆;还有狮崖、石城楼和石魂照壁,展现了“石雕之乡”能工巧匠们精美绝伦的石雕技艺。学生们游走在石狮之间,无不为之震撼。</p> 第三站:中共绥德地委旧址 <p class="ql-block">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背靠疏属山。1924年11月,李子洲等人在绥德县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建立了陕北第一个党小组,疏属山下的道观九真观成为党组织活动的地点之一,也成了后来绥德地委的所在地。1937年,中共绥德特委成立,1941年改称中共绥德地委,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地委组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绥德特委(地委)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陕甘宁边区构建起北部坚强的战略屏障。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绥德地委带领分区军民克服困难深化土改,积极开展拥军支前、生产救灾,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解放大西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校学生边参观边听着革命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激发每位学生的爱国情。</p> 第四站: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说:“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中,看到了绥德人民创造的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财富体现了绥德先辈们的智慧创造,让学生们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恋恋不舍中,研学之旅圆满收官,同学们踏上了归程。为了让整个研学旅行更有教育意义,回校后同学们及时记录下了当天的收获与感受,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乐,行有所成。于学生,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武镇中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5月24日</p><p class="ql-block">编辑:张挺</p>

绥德

学生

地委

研学

郝家桥

石狮

红色

中共

旧址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