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撰写】紫藤花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紫藤花开</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萨克斯(回家)</p>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河南是我的第一故乡,我记忆里的端午节就是奶奶手中的美食。如今到苏州近二十年了,苏州显然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前几天我介绍了奶奶端午节所做的美食,今天我将介绍我眼中的苏州端午节习俗,希望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古人有关端午节的诗词里,不提屈原的似乎不多,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可下面这首描写苏州端午节情景的诗却是不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b></p><p class="ql-block"> 这似乎是苏州人过端午节的真实情况描写。苏州人端午与其他地方祭祀的人物不同,祭祀的对象是早于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此活动于2006年成功申请了中国非遗文化活动项目。</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过苏州市博物馆,一定记得有一个展区是专门介绍吴文化的展区,根据展示的史料记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苏州地区(旧时为吴地),有一个叫百越的部族,把龙当成他们的图腾,他们自比为龙的后代。每年端午不仅舟楫竞渡,取悦蛟龙,还把各种食物装入竹筒,裹以树叶,投入水中,与龙共食。这个与龙共食的活动,慢慢的就被延续了下来,这也是苏州端午节的最初由来,经过演变,后成为苏州端午赛龙舟的活动。苏州端午节的赛龙舟是苏州人过端午节的重头戏,每年会在苏州的金鸡湖举行,大多是各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自己组队参与。可惜的很,我到苏州这么多年,近距离去看赛龙舟只去了一次,原因无他,就是人太多了,还真没有电视直播看的明白。</p> <p class="ql-block"> 苏州人为什么对伍子胥那么情有独钟呢?只要是了解伍子胥故事的人应该都会明白,那就是他帮助吴王建造了苏州古城。如今苏州的古城区,仍然可以追寻他的足迹。特别是盘门景区内,记载的比较详细。然而功臣伍子胥后来却被夫差赐死,头悬挂在苏州的城门上,尸首被装入牛皮袋,投入河中,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伍子胥死的这一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于是民间盛传“子胥死,水仙生”传说。从此“祭伍子,迎水仙”也成了苏州端午的重要内容。他的后人会在端午节当天聚集于苏州并举行祭祀仪式, 仪式结束后伍子胥后人和百姓争相往河中抛扔粽子,放生泥鳅和河蚌,场面蔚为壮观。在伍子胥死后的206年后,也是端午节,楚地的汨罗江畔的屈原抱石投江。这故事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人们采取了相同的方式祭祀着这位伟大的诗人。我想这就是苏州与其它地方祭祀端午不同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无论什么时间,能为人民解决问题的人,都是会被自己的人民铭记在心的。于苏州人而言,伍五胥可能比屈原更伟大吧!</p> <p class="ql-block"> 苏州端午节的其它习俗,与全国各地的习俗大同小异。端午食粽,粽子已成为端午代表性食物,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嘉兴粽,而嘉兴恰恰是2500年前的吴越边境,其实苏州本地产粽子也着实让人开眼,就其外形而言有三角粽、枕头粽、小脚粽、元宝粽、子母棕、糕粽(包有各色年糕)和笔粽(寓意必中状元)等,琳琅满目;至于粽子里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我的婆婆是特别热衷于包粽子的一个人,每年到农历四月下旬就开始了,没到端午节,她已经包好几次,有肉馅,有红枣馅的,有花生馅,还有红豆馅的,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不会包的。我最中意的口味还是红枣的,甜甜糯糯的,可能与我小时候的口味习惯有关,因为记忆中小时候只有这一个口味的粽子。用婆婆的话说,粽子想吃就包呗,干嘛非要等到端午节呢,说的也是啊,想吃就包,只是怎么感觉少了一份仪式感呢!</p> <p class="ql-block"> 苏州人过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包粽子之外,还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有五种食材,分别是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加上雄黄酒(现在改为黄酒)。蛇惧雄黄,痘拒也雄黄。因为雄黄有毒,后来用现在的黄酒替代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话说当时许仙与白娘子相恋,属于人蛇婚配,有背于常理,遭到了统治阶级的代表法海的干预。所以他提供雄黄给许仙。许仙在端午当日,把雄黄加入酒中,与白娘子共饮。白娘子于是便显现蛇形。成了人脸蛇妖,被法海镇于雷锋塔下十八载。后来民间同情并赞美白蛇痴爱之情,端午当天喝雄黄酒纪念她。同时批判许仙忘恩负义,辜负了白娘子的一片痴心,对法海的这种毁人良缘的行为进行抨击。雷锋塔在浙江的杭州,离苏州不远,可以乘坐运河上的轮渡顺水而下,每到端午前后姑苏人都希望看到可敬可爱可怜同时被压于雷锋塔下的白娘子,随会专程结伴去杭州西湖雄黄祭祀。端午节前后三日,苏州的轮船白班与夜班船对开苏杭,香客挤挤也变成为风景。相传因人多,香烛店都会日夜开门,还会出现断货情况。所以苏州人端午吃“五黄”也是有来历与故事的。到现在民间流传 “端午吃点雄黄豆,保你少年不长痘”一说。</p> <p class="ql-block"> 苏州过端午节有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给七岁以下的小孩子穿上印有五种毒虫图案的“五毒衣”, “五毒衣”是端午节儿童穿戴的具有驱毒虫象征的服饰,记得女儿刚出生时,婆婆向别人寻了一套,说是别人穿过的更好。有避邪消灾的意思。同时还要挂上装满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头鞋。根据我在苏州市博物馆看到的史料记载,五毒衣为杏黄色布缝制而成,印有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这五种毒虫的形状,依苏州旧俗,端午又被叫“恶日”,为了帮助儿童避瘟气,驱毒虫,祛灾防病而形成的。后来逢节日或儿童身体不适,均可将五毒衣穿上。也成了苏州民俗的一种。在苏州民俗博物馆里对此有专门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苏州人还会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不准孩子开口说话。为什么不能说话,我还专门问过我婆婆,她也没有说出所以然来。同时栓在孩子身上的五色彩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只知道这是女儿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有一次问我们楼下的几个老阿姨,也说只知这样做,不知道原因。苏州除了以上的端午习俗,还有挂蛋,弄香包等,好象与其它地方差不多。如果你有了解苏州端午节其它习俗的兴趣,那我给你一个建议,到苏州民俗博物馆去看看,那里面是图文并茂的展示,你一定能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不管是老家河南的端午习俗,还是苏州的端午节的习俗,这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及生活习惯有关系,而主题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祈福,盼平安!中国人这种情节,无论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也不愿改变,因为这就是中国人融在血液里的基因密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