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故乡临沂王羲之故居游记</p> 春游王羲之故居 <p class="ql-block">临沂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古称琅琊,沂州府。诞生了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2021年4月2日我们兄妹叁人来到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欣赏书圣的手迹,可以重回东晋,与书圣对话;洗砚池边驻足,仿佛仍能闻到墨香。</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居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内有洗砚池、沂州普照禅寺、集柳碑、晒书台、王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等历史古迹。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夕阳”曾经作为古代"琅琊八景"之首名扬九州。图为全国及山东省文保牌匾。</p> <p class="ql-block">书圣王羲之,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图为王羲之故居大门口洗砚池景观。</p> <p class="ql-block">洗砚池,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沉而潇洒,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我们。日本人也非常崇拜王羲之,他们借鉴王羲之的草书创立了假名文字,王羲之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伟人。王羲之出生于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该村落遗址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此处为琅琊王氏初迁临沂之地,也是王祥、王导、王羲之等人的出生地。位于兰山区洗砚池街中段的王羲之故居,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80亩,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p> <p class="ql-block">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又以书圣王羲之最为世人推崇,因此临沂城也称为“羲之故里”。为纪念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在其旧址修复了王羲之故居。故居内展览着众多名家的石刻碑文,融汇了行、草、篆、楷等多种书体。自故居正门进入左行50米,在洗砚池西侧有一处长廊,名为墨华轩碑廊,始建于八十年代。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武中奇、关山月、程十发等等刻石80余块。这些碑刻作品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也成为后人临摹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廊壁嵌大理石石碑50余块,系全国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时所题。砚碑亭迤北空景处,筑大理石高台,台上立“晒书台”石碑。台北部亦建有厅堂,名书院,内陈列书圣的碑帖、石刻及全国书法名家精品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在故居题写的碑帖。</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留给这座城市的不仅是一座故居纪念馆,临沂市为了传承书法文化,先后建设了王羲之博物馆,书圣文化广场。王羲之传给这座城市的更是一座丰碑。后辈人们一直模仿着他的碑帖进行文化探索,这里的孩子们以临摹“兰亭集序”为荣,记得央视曾报道过一个9岁小女孩书写的“兰亭集序”与王羲之不差分毫。如今每年4月临沂都要举办书圣王羲之书法节,以及10月的广场文化艺术节都要举行书法笔会,届时,临沂地区乃至山东省和全国的书法爱好者荟聚于此,进行书法交流比赛,将书圣故里的文化事业发扬光大。图为碑亭景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眼前是一幅石刻《兰亭序》,是王羲之脍炙人口的佳作,旁边的一栋雕梁画栋的古宅,如今成了“大雄宝殿”,香火缭绕,估计是王家当年的正堂,较其他建筑比较宏大,于是今人一时兴起,供上了菩萨,给王家积攒香火,不知这袅袅升起的烟火气息,天上有知的琅琊王氏先人们是否感受到了。</p> <p class="ql-block">集柳碑位于王羲之故居普照禅寺内,是我国金代著名的石刻,碑高8尺6寸,宽3尺9寸,厚2尺1寸,字径1.5寸,共1261字。</p><p class="ql-block">集柳碑系金皇统四年(1144年)妙济禅师历尽千辛万苦搜集齐的柳公权字,集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全文雕刻在石碑上,世人称为“集柳碑”。康熙七年(1668年)集柳碑于郯城大地震中折断为数截,精心修复后仍残缺128字。道光年间又有僧人误以刮洗,臻使笔划粗肥失去原来风貌。抗战时期日军险将石碑盗走。后来,集柳碑被彻底损毁。</p><p class="ql-block">现存于临沂市博物馆内的集柳碑系1979年比照数种拓本复制而成。现王羲之故居普照寺院内为复建集柳碑。</p> <p class="ql-block">提起王羲之,就不能不提琅琊王氏家族。由于东晋皇帝司马睿是在琅琊王氏家族扶持下登基的,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导和王敦也因此先后出任丞相、大将军。</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太尉郗鉴,想在王家挑选女婿,于是派管家带上重礼来到王家,王家的二十余个公子听说郗太尉派人选婿,都穿戴一新出来相见。然而当郗府管家来到王家东跨院的书房,却看见床上躺着一个青年人,对选婿一事无动于衷。</p><p class="ql-block">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二十余位年轻公子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只有东床上的一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太尉说:“我要选的就是他。”这位公子就是王羲之,成语“东床快婿”的典故也出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键盘表意的时代,很少有机会再拿起来饱沾墨香的笔来,就算真写几个字,恐怕还没有等着墨汁散开,就会像做错了事儿般赶紧将纸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之中。来这里,满是带着几近虔诚的心来的,因为我祖父就是书法爱好者,当年祖父所写的字广受家人和乡邻的喜爱。图为参观王羲之展厅外留影。</p> <p class="ql-block">王右军祠,内祀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和尚三位书法家,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时知府何格重修。万历时知府钱达道又重修并翻刻了右军书法《琅琊帖》置于祠内。书写了“洗砚池”“晋王右军洗砚池”“墨沼”等石碑立于洗砚池畔。为祭祀(列入国家曲祀)和纪念书圣王羲之的重要祠宇。原祠毁于日军战火,今在原址重建。并增刻了王羲之《兰亭序》、《十七贴》、《王羲之小楷四种》等名帖。</p> <p class="ql-block">来到“王右军祠”。走进里面,原来是王羲之生平展。展室墙壁上用大量展板介绍了琅琊王氏家族的兴旺和王羲之的生平。王羲之是名门望族之后,他351年官至右军将军,还是个政治家。“一字千金”和“入木三分”等成语皆与他有关。祠堂内供奉着王羲之、王献之和智勇和尚三人。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智勇和尚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两人均继承和发扬了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并创新传承。</p> <p class="ql-block">现在王右军祠内布置有王羲之展厅、王献之展厅,让游人近距离观看书圣的生平和书法造诣。“一字千金”“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位千古书法圣人。</p> <p class="ql-block">步入王家祠堂,在王家家史中,才知道,“琅琊王氏”原来是名门望族,王氏,起端于东周,盛名于汉唐。在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时代,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流传“王与马,共天下”,在东晋是“第一旺族”。这样的家世,没有陶醉于熏天的权势,没有让子弟骄横跋扈,而是书香传家,低调奢华。世人只知道王羲之是“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是书法名家,又有几人知道王家历史上有三十多位书法家,留下传世之作。虽然王羲之的作品,今天已经找不到了。但人们对他的书法的怀念,远远超过“入木三分”的深刻。其根源就在这“王氏家训”中,这些潜移默化的文化底蕴,淡然出世的生存模式,才是“万古流芳”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图为参观王羲之故居时在琅琊书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琅琊书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洗砚池北侧。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知府李希贤倡议,沂州下辖的七个州县共同出资创办。为当时鲁东南地区的最高学府,是沂州府培育和挑选人才的地方。琅琊书院整个建筑前边是碑亭、大门,门内立有康熙御书的龟驼碑,周围廊下墙壁上镶嵌有琅琊法贴以及众多历代著名石刻碑,供人观赏。</p> <p class="ql-block">图为沂州古照禅寺。</p> <p class="ql-block">普照禅寺原为琅琊古宅。沂州四大古寺之一。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僧妙济禅师觉海来的普照寺任主持。西晋末,“ 永嘉 之变”(公元307年-313年), 临沂 “诸王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集柳碑》)。</p> <p class="ql-block">图为沂州古照禅寺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王羲之故居二期工程主要修复和建设了王羲之古宅内的沂州普照禅寺,并重新刻制《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图为沂州普照禅寺的门楼景观,现为王羲之故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鹅池,在历史上,古代人有著名的“四爱”即“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王羲之爱鹅”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为了养鹅,他还在屋前挖了一个水池,写了“鹅池”两字刻在石碑上。相传王羲之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他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而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这个“池”字,这块碑也被人称为“父子碑”。</p> <p class="ql-block">嘎”、“嘎”的声音,惊破了宝黛的桃源之梦,循声去又是一汪池水,原来是王羲之最喜爱的“鹅池”,劲逸的书法间,那白鹅悠悠然容身其中。鹅历来不是温顺的动物,一股傲气和霸气毫不掩饰,嘎嘎的鸣叫更是宣言般的打破这一池碧水。这些“曲项向天歌”的禽鸟,原来是王羲之的宠物,是“书圣”笔下挥洒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只见是少年王羲之心无旁骛的观摩鹅游水练习书法的情景铜雕像,他坐的奇石上刻着“悟”字。他仿佛在告诉每个人,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得法方可有所作为。对面洗砚池中的留香亭应该就是他练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临沂“五贤祠”,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王羲之故居”之“洗砚池”东侧。祠内祭祀历史上著名的五位临沂籍先贤,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东汉时期的王祥、王览、唐代的颜真卿、颜杲卿五人。2003年,王羲之故居整修扩建时按原貌重建。乾隆御碑亭同时复建。</p> <p class="ql-block">图为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亭。现为王羲之故居一景。</p> <p class="ql-block">迎着正门,看到的是乾隆御碑亭。碑亭建于“五贤祠”正门前方、“王羲之故居”出口外,王羲之故居需购票参观,乾隆御碑亭因在故居之外,因此可以随意观览。“孝能竭力王祥、覽,忠以捐軀顏杲、真。所過由來殊出處,端推諸葛是全人。——題琅琊五賢祠乾隆御筆”在这首只有二十八字的小诗中,乾隆提到了山东临沂籍的五位先贤。他们的塑像就供奉在临沂“五贤祠”内。</p> <p class="ql-block">当然,除了这些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景观美,还有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让人欣赏不停。从洗砚池往里走,便来到一处长廊,长廊内墙一侧,排列着的名师名家的书法石碑。爱好书法的人能大饱眼福了。</p> <p class="ql-block">置身王羲之故居。一山一水一园林,一步一景,浓郁的文化气息氤氲其间,沐浴着古诗文化,仿佛自己的灵魂在一刹那就得到了升华。我们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只为追寻心中向往的那一方天地,但当你来到这里,心中所充斥的一定是满脸笑容洋溢。来王羲之故居,一定会让你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p>